有位醫生曾說:“在世界上任何一家現代醫院出生的新生兒,首先要接受弗吉尼亞·阿普加雙眼的檢測?!彼脑捊^非夸張。每個新生兒在醫院出生后60秒內,先要進行一次“阿氏,評分”,再用毯子包起來,送到媽媽的懷里。通過這種對心率、呼吸、肌張力、反射應激力及皮膚顏色的快速評判,醫生可獲取有關新生兒健康狀況的第一手資料,這樣,就可以判斷出新生兒是否需要一些特殊護理才能存活。
“阿氏評分”為判斷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提供了良好的依據,可直到1952年阿普加博士創立了這套評分系統后,對新生兒健康狀況的評判才得以系統化,并納入產程的一部分。“阿氏評分”是阿普加從事醫療工作的一個意外收獲。20世紀30年代初,阿普加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外科。當時的醫學院校中,女學生可謂鳳毛麟角,一位醫生勸告阿普加說,女大夫在外科是無法立足的,于是她轉修麻醉專業。阿普加也曾抱怨說:“只有上帝知道為什么連女大夫都不能進女患者的手術室?!?/p>
阿普加曾任紐約哥倫比亞普雷斯拜特里安醫學中心麻醉科的主任,且是當時這所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正是在為上千名產婦做麻醉的過程中,她發現,在分娩過程中,醫護人員過多地關注產婦,而忽視了關注新生兒的健康狀況。阿普加說:“我一直不知道誰該真正為新生兒負責。其實,降臨人世才是人一生中最性命攸關的時刻?!?/p>
在阿普加的評分系統中,醫護人員需要對新生兒的五項重要的生命體征進行評定,每項評分范圍在0-2分之間,五項指標的總分在8-10分時證明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良好,而低于此分數時則提示醫護人員對新生兒需要一些特殊護理。如今在醫學院校里,阿普加的名字已成為其評分系統的代名詞,即Apperance(皮膚顏色)、Pulse(脈搏)、Grimace(反射應激力)、Activity (肌張力)及Respiration(呼吸)這五項檢測指標英文首字母縮寫。
然而,阿普加并未利用這套評分系統讓自己名利雙收。事實上,她的職業生涯堪稱典范,而這不過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罷了。1959年,阿普加擔任“迪梅斯長征”出生缺陷研究所所長。作為醫生,她曾抱著一個患兒一口氣爬了九層樓的樓梯,原因很簡單,這個患兒不敢乘電梯。她常年四處奔波,行程幾千公里,向母親們講解藥物對胎兒的致畸作用,敦促她們及早對胎兒進行孕期護理。有時,她還會在手提袋里裝一個經過防腐處理的胎兒標本,給家長們進行現場展示。上解剖課時,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了解骨刺的結構特點,她就用自己身上的骨刺做實例,讓學生逐個體驗。
阿普加終生未婚,只因“沒遇到擅長烹飪的男士”。她與母親住在新澤西特納夫萊的同一幢公寓里,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她50歲時從事過飛行,并熱衷制作弦樂器,還曾用自己親手制作的樂器在新澤西蒂內克參加過交響樂的演出。阿普加1974年死于肝硬化,享年65歲。她一生為兩千多個新生兒助產,但因她而獲得新生的嬰兒,將永無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