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花花同學會》是麥兜系列影片的第三部。也是從這一部開始,麥兜的故事有了成年人的加盟。動畫與真人交織的劇情,使輕松的喜劇延伸至現(xiàn)實。
幼稚園里,老師教大家將來要成為社會棟梁。同學們紛紛憧憬未來,有的人希望成為啃雞腳的人,有的人希望成為給卡布奇諾吹泡泡的人,麥兜說,自己的愿望是當幼稚園校長,收了學費之后,就可以去吃火鍋了,今天吃麻辣火鍋,明天吃咖喱火鍋,后天吃海鮮火鍋,這才是生活的真諦阿。
雖然當老師講起社會棟梁的時候,舉的例子都是“醫(yī)生”、“律師”和“CEO”,然而在孩子們的腦子里,無論是叉燒店員工,還是咖啡廳服務員,一樣都是社會棟梁。即使是想做校長的麥兜,也是因為有火鍋作誘餌。
三毛在書里寫過她上學時被老師逼寫作文“我的理想”。她說“我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可以呼吸新鮮空氣”,被老師丟了一只黑板擦過來。后來又寫“我希望做一個夏天賣冰棒,冬天賣烤紅薯的街頭小販,因為不僅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大街小巷地沿街游走”,這次,又被老師劃了一個大紅叉。直到寫成“我希望做一個醫(yī)生,拯救天下萬民”的時候,才終于被老師感動地批了甲類。
念書的時候,每次寫到理想,我都會寫“希望像我的老師一樣,成為一名教師”,這每每都會讓老師覺得很窩心,于是給我一個很好的分數(shù)。其實,這在那些年確實是我的理想,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夠不用再考試,亦不用再為成績謹小慎微。當老師,在當時的我看來,意味著自由。
直到后來漸漸年長,才忘記了幼時的單純理想。開始因為喜愛,而去做某些事情。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直到如今,最喜歡的東西仍是兩樣:電影和美食。雖然這樣的愛好,不免會讓人覺得安于現(xiàn)狀且貪圖享樂。如果可以,最好能夠開一家播放藝術電影的餐廳,所有的食物,都是以電影命名,比如:《布拉格之戀》,《飲食男女》、《巴比特的盛宴》、《野草莓》……這些呼之欲出的好名字,都可以讓人聯(lián)想到精美的食物。
理想的話題,總是會讓人忘記現(xiàn)實,越走越遠。在電影里,麥兜的同學們,都如愿以償?shù)氐玫搅俗约合胍穆殬I(yè),成為了“社會棟梁”。而麥兜,到底沒有當成校長,但是在春田花花幼稚園50周年校慶上,還是吃到了自己喜歡的火鍋。
沒有人知道麥兜長大后究竟會怎樣,因為麥兜不會長大。
正像是機器貓的故事一樣,1973誕生的機器貓漫畫,二十多年過去了,它還是那個會鉆進抽屜里的機器貓,康夫也還是那個不會念書的孩子。
童話故事,是不能夠有結(jié)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