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中原油田慰問節日期間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一線石油工人,并與45710鉆井隊的職工們共度除夕。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對石油石化工業的高度重視,對石油工人的親切關懷。作為一名中原石油人,我備感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檔案工作者,更深深體會到收集齊全這次視察中產生的文件材料,是檔案部門責無旁貸的使命。
為了將這一重要事件中產生的文件材料收集歸檔,中原油田上至局領導,下至普通的檔案工作者都積極行動,密切配合,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各種載體的文件材料存入了中原油田檔案館。這一工作的順利完成,充分體現了中原油田廣大職工極強的檔案意識以及對歷史高度負責的責任感。
中原油田的領導在總理視察前就提前部署,將收集視察中產生的文件材料納入工作日程,為收集工作的順利開展鋪平了道路。在接到溫總理要來中原油田慰問一線石油工人的通知后,中原油田領導就召開會議安排檔案處負責溫總理視察時產生全部文件材料的收集歸檔工作,并要求局長辦公室、石油報社、中原電視臺及有關單位緊密配合。
為做好此項工作,油田檔案處領導組織有關人員立即召開會議,抽調精兵強將,成立了專題檔案收集小組,并研究制定了詳細的收集方案,作好了在十至十五天內完成專題檔案收集任務的安排。
此次收集工作更得到了相關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在中原油田,溫總理視察了由鉆井一公司45710鉆井隊負責鉆探的白65井并與井場的工人們共度除夕,一起吃了年夜飯。這里是視察工作的重點,也是此次視察材料產生的重點部門。雖然第二天就是春節假期,但并沒有影響這次專題檔案收集工作的開展。新年伊始,人們都要互送新年祝福。檔案處的領導在拜年時,與負責報道溫總理視察工作的報社、宣傳部等單位主管領導溝通,了解材料產生情況,做到產生一件就能歸檔一件。溫總理視察時的講話錄音、錄像、數碼照片、報刊消息、社論、長篇通訊以及電視臺的新聞專題片在播出后兩、二天內就移交至檔案處,完成了歸檔工作。溫總理視察45710鉆井隊時所戴的安全帽、手套及用過的筆、墨、硯臺和簽名等同樣是珍貴的實物檔案。雖有人想自己留下做為紀念,但一想到交給檔案館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時,便毅然選擇了后者。如鉆井一公司黨委書記韓萬吉同志說:“作為紀念.我也想將它們留在本單位,但是作為珍貴的實物檔案,它們都應存放于油田檔案館內,讓更多的石油人感受到總理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激勵廣大職工為國家的石油事業做出貢獻。”有了這些領導的支持,專題收集小組的人員走到哪里,都能順利完成收集任務。截止到2月19日,檔案處共收集紙質材料及相應的電子文件98份,其中包括接待方案、接待人員名冊、白65井簡介、溫總理視察時講話、新聞報道、社論、長篇通訊等,溫總理在45710隊的親筆簽名、用過的筆、墨、硯、筆架及在井場戴的安全帽、手套、餐具等實物15件,新聞錄像專題片兩盤及現場記者拍攝的照片160張及部分數碼照片。
中原油田檔案處開展的這次專題材料收集歸檔工作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啟示。首先,收集齊全重要事件產生的文件材料,離不開領導的大力支持與相關單位的配合。這種支持不是憑檔案人員張嘴要來的,而是通過多年來開展檔案宣傳,提高全員檔案意識,積極開發檔案信息資源,不斷擴大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的必然結果。試想,如果中原油田的領導不重視檔案工作,在溫總理視察前的接待工作會議上,就不會想到要通知檔案部門,等到視察后檔案部門得知此事再展開收集時,想將所有的材料及實物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收集齊全是很難做到的。其次,檔案部門在收集前加強對相關單位的業務指導工作,對事件中產生材料的種類、內容及數量做出預測,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收集方案,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同時利用網絡優勢拓寬收集渠道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原油田檔案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