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業務指導的“濫化”,是相對于以往檔案工作面過于狹窄的階段性狀況。檔案業務指導模式的“濫”用是“大一統”管理理念的思維慣性;是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深不透,認識表面化的反映:是工作方法簡單化的反映,客觀上也反映出目前檔案管理方式方法的單調。
關鍵詞:檔案、業務指導、濫化
《檔案管理》2006年第3期鄭仁先生的《檔案業務指導的“弱化”與“濫化”》一文中,關于檔案業務指導“濫化”的闡述,向我們提出了與檔案業務指導“弱化”相對的另一種傾向。對鄭仁先生的闡述,筆者有認同的方面,也有幾點不同的看法,提出來與鄭仁先生商榷,并請業內同仁不吝賜教。
1 檔案業務指導的“濫化”,是相對于以往檔案工作面過于狹窄的階段性狀況
濫,單從字面上理解,在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辭源》上有:水滿溢;過度;越軌;失實等多種解釋。在商務印書館1998年修訂版《新華字典》上有流水滿溢;不加選擇,不加節制兩種解釋。鄭先生文中所指的檔案業務指導的“濫化”,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目前的檔案業務指導工作有隨意性過大、工作面過寬的傾向。如果可以這樣理解,應該如何看待這種“濫化”傾向呢?
1.1 檔案業務指導“濫化”只是一種相對狀況
首先,這種“濫化”是相對于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狹窄的業務指導面而言的。在計劃經濟時代,由于社會結構穩定、經濟主體形式單一,企業經營模式單一、社會事業管理方式單一,在幾十年的檔案管理實踐中,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面向機關、企業、事業、學校等為數不多的幾類檔案管理模式,加上同類單位間的差異不大,使得檔案業務指導的面相對狹窄。可是隨著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隨著我國社會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社會結構不斷調整,經濟主體的多元化,企業經營模式與社會事業管理方式的多樣化,出現了許多過去我們從來沒有涉及過的新領域、新行業,這就使檔案業務指導的面在相應擴大,而且速度很快,這就難免讓人有大水滿溢的“濫化”之感。
其次,這種“濫化”是相對于有限的業務指導能力而言的。目前,無論是業務指導機構的設置、人員配置,還是對業務指導人員的素質要求,都是以計劃經濟時代的情況與需求為標準來設計的。面對日趨擴大的業務指導面,面對不斷出現的新領域、新行業,面對不斷涌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原有的業務指導能力已經落后于社會發展,滿足不了業務指導工作的需要。以有限的業務指導能力應對不斷擴大的業務指導面,自然是力不從心,自然就會產生“濫化”之感。
1.2 檔案業務指導的“濫化”只是一種階段性的狀況,不是,常態,不必大驚小怪
目前,檔案業務指導面的擴大,新領域、新行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的狀況,只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的伴生物。在改革力度加大、轉型速度加快的時期尤為突出。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與社會主義法制社會的逐步建立與不斷完善,社會結構趨于穩定,法制與社會自律機制的形成,這種狀況將會得到改善。因此,這種“濫化”只是一種階段性的狀況,不是常態,不必大驚小怪。
1.3 這種階段性的“濫化”狀況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我們的工作
由于社會轉型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客觀現實,因此,社會轉型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檔案業務的“濫化”,也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狀況。既然是必須面對的狀況,我們只能接受,只能盡最大努力去做工作。不是做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的問題。是如何有重點、有區別、分階段、做一個成一個,鞏固一個的問題。這一點鄭先生在文中也是認同的:“實事求是地講檔案界提出的,經濟建設延伸到哪里,檔案工作就跟蹤服務到哪里的服務目標和拓展檔案新領域的建檔工作都是非常正確的,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問題在于應該怎樣服務,如何做好新領域的建檔工作。”
這就是說,這種“濫化”雖然只是階段性狀況,但并不等于我們可以無所作為,坐等這個階段的自行結束。這種階段性的“濫化”狀況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我們的工作。如果我們的工作是重點突出,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是深入細致,而不是“蜻蜓點水地泛泛一抓”;是科學有序,而不是“抓東丟西、抓西丟東”。那么,新領域、新行業的檔案管理工作就會逐步從無章可循到有章可循,從無序到有序,使“濫化”階段得以結束。反之,這個過程就會持續的時間更長。至于“濫化”階段如何做好業務指導工作,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故不贅述。
2 檔案業務指導模式的“濫”用是“大一統”管理理念的思維慣性,也是目前檔案管理方式方法單調的客觀反映
鄭仁先生在文中指出:“檔案業務指導“濫化”的另一種表現是業務指導模式的“濫”用。將對機關和國有企業檔案工作的管理指導模式“克隆”到其他新領域的建檔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濫”用呢?
2.1 檔案業務指導模式的“濫”用,是“大一統”管理理念的思維慣性
在我們以往的檔案管理實踐中,強調最多的就是“統一”,無論是形式上,內容上,方法上都強調統一。似乎管理就是統一,不統一就不是管理。在這種“大一統”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機關、事業、企業(國有企業)檔案統一管理規范,為了落實這些統一的規范,在全國范圍內的相當長的時期內開展了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檔案管理達標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對規范機關、企業、事單位的檔案管理丁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止是因為這種管理理念帶來的積極作用與良好效果,使我們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或者說是一種思維定勢——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這樣,每當我們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時,就會自然而然地首先選擇使用這種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來進行應對。
2.2 檔案業務指導模式的“濫”用,是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深不透,認識表面化的反映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一種社會組織都有與其他社會組織相同的共性特征,也有區別于其他社會組織的個性特征。研究一個社會組織,既要研究它與其他社會組織相同的共性特征,也要研究與其他社會組織不同的個性特征。如果鄭先生文中所述:“從各省出臺的《村級檔案管理辦法》、《城市社區檔案管理辦法》看,從檔案管理模式、文件材料歸檔范圍、保管期限的劃分、分類,完全是機關檔案管理的翻版,《鄉鎮企業檔案管理辦法》、《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暫行辦法》中的規定,與國有企業檔案管理的模式相差無幾。對這些領域的建檔和檔案工作的業務指導也就與對機關和國有企業的檔案業務指導一模一樣。”準確地說,只能說明我們在新領域、新行業的業務指導工作上,對新情況、新問題的調查研究還做得不深人、不透徹。只注意到了與我們已熟悉領域、行業間的共性特征,忽略了其個性特征,特別是某些帶有本質性的個性特征。對新領域、新行業以及整個檔案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認識還很浮淺,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2.3 檔案業務指導模式的“濫”用,是工作不深入、工作方法簡單化的結果
這種檔案業務指導模式的“濫化”,是認識問題,同時也是工作方法問題。對于新領域、新行業以及整個檔案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許多同志并非完全不了解,只是在具體工作中,對于不同情況,如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采用不同的檔案管理模式.其工作量、工作難度、工作風險都會增加。遠不如以不變應萬變,采用既有的模式來的簡單保險。這樣做,雖然工作效果可能一般,但絕不會有大的過錯。趨利避害是人們遇到問題時正常的反應。因此,套用既有的管理模式也就不足為怪了。
2.4 檔案業務指導模式的“濫”用,是現有管理方式方法單調的客觀反映
除了思維慣性、認識表面化、方法簡單化之外,客觀地講,目前我們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可供大家借鑒與參考的東西實在太少。一邊是不斷出現的新領域、新行業、新情況、新問題,一邊是有限的指導能力,有限的管理方式與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套用既有的管理模式,更多時候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作為業務指導人員的這種無奈,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在多數人看來,有管理總比沒有管理好。
3、結語
面對這種相對極端的“弱化”與“濫化”現象,我們有必要認真地審視一下新形勢下檔案業務指導工作的范圍、內容、方法,回答業務指導應指導什么,如何指導的問題。
(作者單位:開封市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