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來,人們都習慣于把自認為照得好的或珍貴的照片存放在玻璃鏡柜里,懸掛于墻上、置放于桌子上、臺子上,或者壓在玻璃板下。這樣存放的照片確實便于欣賞,但時間久了,空氣中的水分子會逐漸進人鏡柜內。照片表層遇水后發黏。緊緊粘在玻璃上,揭不下來。如此一來,就給照片檔案整理工作帶來難度。
筆者在整理余克勤將軍照片檔案的工作中,就有兩幅很珍貴的照片粘在了玻璃上。一幅是1958年9月13日《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武漢軍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全體代表合影》(黑白),一幅是《余克勤夫婦與楊得志夫婦合影》(彩色),兩幅照片均無底版。按照2002年12月4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照片檔案管理規范》中4.2.6“對無底片的照片應制作翻拍底片”的要求,筆者曾嘗試過用數碼相機翻拍,效果不理想;用微機掃描錄入計算機,效果同樣不好。都是因為鏡框上的玻璃本身有厚度,遇到光照多多少少都會產生折射,這樣翻拍和掃描出來的照片會發花,與原照片清晰度有明顯差別,發花的程度因玻璃厚度的增加而加重。
筆者曾費了一些工夫,只查到一些關于底片毛病的補救方法,如底片不潔、霉斑、磨擦痕跡、折傷痕跡、紅藍墨水痕跡、底片變黃及溶化等的處理方法,一直未找到粘在玻璃上照片的解決辦法,以及破損照片的修補方法。筆者曾設想用裱字畫“揭裱”的辦法,即先噴水、浸泡、再使玻璃與照片分離,但又擔心因此損失照片,因此,不敢輕舉妄動。在此,筆者懇請檔案界同行中的專家、高人能給我們指點迷津,早日解決此技術難題,我們將不勝感激。
(作者單位:洛陽市第一檔案館)
如何處理粘在玻璃上的照片
翟霣遠
梅愛云等同志提到的照片粘在玻璃上的現象,時常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這緣于人們認識上的誤區,以為將照片壓在玻璃下可以起到保護作用。殊不知,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妥善地保護照片,而且會對照片造成損壞。文中所講的兩幅珍貴照片粘在玻璃上的事例就說明了這一點。
由于構成照片畫面主要成分之一的明膠性能復雜,當遇到潮濕空氣、高溫等情況時易發生質變,就會導致照片與壓在其上的玻璃發生粘連。如氣溫在30℃以上時,照片膠膜會發粘。
處理粘在玻璃上的照片最好辦法是.安全地將照片與玻璃分離,取下照片。下述方法可供參考:用一條干凈毛巾或細軟的棉毛布。在溫水中浸一下,稍擰干(濕潤,又不滴水),熱敷在照片背面5~10分鐘,用竹簽或薄竹板等輕輕撬起照片一角。然后用手慢慢地將照片從玻璃上完整地揭下來:如果照片從玻璃上揭不下來,可按上述步驟再重復操作一遍。照片從玻璃上揭下后,應陰干,壓平,這時即可恢復原狀。
實施上述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因明膠遇酸堿分解.故在操作過程中不能使用化學藥水.避免明膠發生化學反應而損壞照片。第二,噴水對照片有沖擊力,會損壞照片,而且也會造成對照片的施水量不均,不利于照片與玻璃的分離:浸泡的辦法對照片也有很多副作用;因此,梅愛云等同志文中所講的噴水、浸泡的辦法不能采用。第三,避免用利器啟揭照片。第四,在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應戴干凈的手套。第五,照片揭下后,應陰干,切忌暴曬。第六,操作人員應細心、謹慎,切忌猛然用力。
另外,如果取下的照片有霉斑,可用脫脂棉蘸乙醚和酒精溶液輕輕擦拭。
至于破損照片的修補問題.國內專家已有論著。因梅愛云等同志文中未說明破損的狀況及具體原因,故不能籠統地推薦。建議參考劉家真教授主編的《照片檔案修復》,該書對照片檔案破損的各種情況及修復方法有比較詳細的論述。
(作者單位:河南省檔案局業務指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