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造業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近代,建筑衛生陶瓷成為陶瓷工業新的發展領域。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建筑衛生陶瓷業取得長足發展,除滿足國內需要外還走向了國際市場,而且逐步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目前,中國已成為建筑衛生陶瓷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同時也是建筑衛生陶瓷的出口大國。
市場空間廣闊
2004年世界建筑衛生陶瓷出口總額為118.7億美元。中國2004年建筑衛生陶瓷出口額為11.96億美元,占世界建衛陶瓷出口總額的10%,列世界第三位。2005年1—10月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額已達13.87億美元,已超過2004年出口額,同比增幅在50%左右。建筑衛生陶瓷主要是由建筑陶瓷和衛生陶瓷兩部分組成。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中建筑陶瓷約占70%左右,衛生陶瓷約占30%左右。2004年中國建筑陶瓷(上釉和未上釉的磁磚)出口3.17億平方米,比上年度增長53%,出口金額8.4億美元,比上年度增長60.91%,占世界建筑陶瓷出口額98.6億美元的8.8%。2005年1—10月中國建筑陶瓷出口達到3.42億平米,9.73億美元,都超過了2004年全年的水平。2005年1—10月中國衛生陶瓷出口為3130萬件,3.8億美元,也超過了2004年全年的水平。
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反映出幾個特點:
1、數量大。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無論從數量或金額均已名列世界前列。其中建筑陶瓷出口金額名列第三,衛生陶瓷出口金額名列世界第一。
2、增長快。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發展速度驚人。2000年中國建衛陶瓷出口總額為1.39億美元,2004年已達11.96億美元,短短幾年增長了7.58倍,年均增長71%。其中建筑陶瓷2000年出口量為2426萬平方米,出口額為7651萬美元。2004年的出口量比2000年增長了12.1倍年增長率達91%;出口額比2000年增長9.97倍,年均增長83.4%。衛生陶瓷2000年出口量為357萬件,出口額5197萬美元。2004年比2000年出口量增長了(5.9倍,年增長68%;出口額增5.3倍,年均增長58%。這樣的增長幅度在中國其它出口商品中是罕見的。
3、市場覆蓋面廣。建筑陶瓷出口到了190個國家和地區,衛生陶瓷出口到了178個國家和地區。雖然對不同國家的出口發展很不平衡,但市場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4、商品檔次提升。經過近年來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業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中國建筑衛生陶瓷業的研發設計能力有所提高,工裝工藝水平不斷改善,營銷能力逐步增強。在競爭中已涌現出一批擁有——定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如新中原、惠達、新中原等。有的品牌被列入國家商務部重點培育發展的出口品牌名單。
5、后勁足。中國建筑衛生陶瓷業有較強大的工業基礎,有較豐富的原材料資源,有具備一定素質的管理、研發、生產、營銷隊伍,有良好的開放的政策環境,這是中國建衛陶瓷出口發展的有利條件。另外,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并不高。出口額雖排名第三,但只占世界出口額的10%,與意大利占有的39%、西班牙占有的22%的市場份額還有較大差距。
問題不容忽視
在看到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的喜人形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1、產能過剩、產品供大于求。建筑衛生陶瓷行業門檻兒較低。投資建設與生產起步快,裝備工藝技術相對簡單,因此近年來產能發展較快。據業內人士分析,2004年中國建筑陶瓷的產能約有35億平方米,生產22億平方米,而全球年瓷磚銷量約50億平方米。這么大的產能、產量,除國內需求的十幾億平方米外,其余只能沖擊國際市場。衛生陶瓷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約8000萬件的產能,6000多萬件的產量,國內銷售4000萬件,產品銷售也嚴重依賴出口。
2、研發能力弱,產品質量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中國陶瓷企業最大的弊病在于研發能力不強。陶瓷強國意大利在研發、生產和銷售環節上的投入比例為4:2:4,而中國為1:8:1。明顯地重生產而輕研發和銷售。這就造成中國的建衛陶瓷出口自有品牌少,自行研發設計品種少,而貼牌出口多,模仿市場流行款式生產出口多的現象。
3、出口企業散、小,缺少規模優勢。中國建衛陶瓷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經營分散。2004年中國出口建筑陶瓷的企業有2540家,經營額100萬美元以上的只有?42家。出口衛生陶瓷的企業有1632家,經營額100萬美元以上的僅49家。全行業出口規模上千萬美元的企業屈指可數。同時建衛陶瓷出口行業缺乏有效的協調、服務組織,各企業在出口中各行其是,沒有明確、整體的目標,也缺乏相互協調。
4、出口價格嚴重偏低,經營秩序混亂。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建衛陶瓷幾乎成了價格最低,質量低劣的代名詞。2000年至2004年中國建衛陶瓷出口增長77.58倍,平均單價卻逐年下降,建筑陶瓷由2000年的每平方米3.15美元下降到2004年的每平方米2.64美元,下降幅度為19.3%。衛生陶瓷由2000年每件14.6美元下降到2004年的每件11.5美元,降幅為27%。2005年1—10月,中國建衛陶瓷平均單價略有增長,但這主要是燃料、原料、勞動力成本上升推動的。而幾乎同期意大利產品的價格上漲了8%左右,西班牙產品價格上漲了約9%。
5、市場開拓能力不強,市場集中度過高。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和周邊國家地區。建筑陶瓷通過香港、阿聯酋轉口的貿易量占了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在世界幾個最大的建陶出口目標市場如:美國(年進口建陶36億美元)、法國(年進口10億美元)、德國(年進口8億美元)、英國(年進口6億美元),我們的份額都很小,美國在我出口市場排名中列第6,其他主要市場均未進入前10名。衛生陶瓷出口中,美國市場占了我出口額的三分之一,其它主要市場如英國、西班牙、德國、法國我們的市場占有率很低。造成上述狀況除產品品牌、質量適銷性和運輸成本等原因外,市場開拓能力不強是重要原因。
6、中國建衛陶瓷出口面臨貿易壁壘。由于中國建衛陶瓷出口發展速度快,且產品價格嚴重偏低,引起了主要進口國的關注,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紛紛對中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2003年印度對中國的玻化磚加收每平米8.28美元的反傾銷稅,2004年馬來西亞對中國進口的上釉和無釉瓷磚加了60%和50%的關稅,同時該國修改產品標準,提高準入門檻。2005年韓國對中國瓷磚出口開展了反傾銷調查,并于近日作出初裁,將征收中7.25%-37.4%的臨時反傾銷關稅。這些措施對中國商品進入這些國家的市場形成了巨大障礙。
最近,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建筑衛生陶瓷分會宣告成立,其基本宗旨是服務于政府,服務于行業,通過對行業、企業進行現代化的組織管理,將企業發展納入行業發展、國家發展的軌道,避免盲目、無序、惡性競爭,推動實現行業和企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目前,這是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行業唯一的專業性協調服務組織。
(作者為中國五礦化工進口商會 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