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乞丐住在村邊的破草棚里,每天握著打狗棍沿街乞討。村子里家家戶戶都養著狗,每到一戶,還未開腔,狗就躥了上來,他就用棍子連撥帶打護住自己,嘴里還不住聲地喊著:“大娘、嬸子行行好,給點吃的吧!”那狗不管你喊什么,仍齜牙咧嘴地朝著他叫。若遇著有同情心的就拿出半塊窩頭或是一塊煎餅,打發打發。若遇著家心黑的,不僅不打發,還吆喝著讓狗使勁兒叫著把他趕出門去。討一天的飯,冷一口熱一口,吃了早晨的就沒有了晚上的。夜間到了棲身的破草棚里,常常是餓著肚子過夜,村里的調皮孩子也時常到破草棚子旁邊,往里扔石頭,攪得他覺也睡不成,擁著個討飯籃子坐到天亮。
有一天晚上,他又餓又冷睡不著覺,就到荒野里溜達。當他走到一條山溝里時,他發現了一只小狼,那小狼的一條腿被打傷了,不知從哪里逃到了這里。當小狼發現他的時候,就發出陣陣輕輕的哀鳴,似乎是在向他求助。他當時沒想到害怕,也沒覺得害怕,因為那小狼太小了。他動了憐憫之心,輕輕地把小狼抱起來,帶回到草棚里,把自己的破衣裳撕開一塊為小狼包扎了傷口,黑燈瞎火地爬了若干棵樹掏鳥窩,掏了幾只小鳥,讓小狼美餐了一頓,小狼頓時精神了許多。以后的許多日子里,他與小狼相依為命,這只小狼吃葷也吃素,討飯討來的殘湯剩羹,他倆就分著吃。小狼慢慢地長大了,經常到野地里捕只野兔或是逮只野羊叼回來,他就燒一燒吃,生的就由狼吃,兔皮羊皮還可以換回一些糧食,但是仍不能解決溫飽問題,還是常常要沿街乞討。這只狼就不離左右地跟著他走街串戶。所到之處,那些看家狗看到他身后跟著一只狼,就都夾著尾巴溜走了,主人怎么吆喝也不敢靠前,只好拿出飯來打發他。要不然,他老不走,那狼也不前不后地轉悠,令人毛骨悚然。時間長了,只要他一出現,那狼一露面,不管到哪里,不用開口叫喊,大家就都乖乖地把飯準備好放在大門口,有時遇著不太好的飯,他就不走,主人就趕緊另換,直到他滿意才行。
自從他有了這只狼與他同行同宿,他的安全感也大為增加。晚上再也沒有調皮孩子敢往他的草棚里扔石頭了,路人見到他,也都行退避之禮,討到的飯有葷有素,有滋有味,有時還能討到糧食、衣物、日用雜品等。
幾年之后,他翻蓋了新房,還討上了老婆,同時也給那只狼蓋了一間挺排場的住所,從此起家,房前屋后,種瓜種豆,過上了挺富足的生活。點評:
一個乞丐,起先向人討飯時,“每到一戶,還來開腔,狗就躥了上來……”不但食不果腹,而且時常遭村里調皮孩子的欺凌。可自從這個乞丐有了一只“同行同宿”的狼以后,情況就發生了戲劇性變化:不管到哪里,不用開口叫喊,村人就都乖乖地把飯準備好放在大門口,有時遇著不太好的飯,他就不走,主人就趕緊另換……以至幾年之后,原先窮酸的乞丐竟發家致富了!這故事雖不離奇、驚險,可,也真夠讓人咀嚼的了。
人怕狼嗎?既是又不是。因為真正的狼是經不起人打的。文中的狼,若非與乞丐在一起,想必很難度日,或許很快就會喪命。但是,為什么這只由乞丐撫養大的狼,會使那么多的人懼怕?細想之,這只狼已非普通的狼了,因為它成了乞丐的“另一部分”,在人類社會里有了“合法”的地位哩!這種具有“人類屬性”的狼,是令人恐怖的。
其實,作品能成功,更在于這只狼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無疑,它象征邪惡勢力,給作品增加了許多內涵,使這篇不足一千字的微型小說成了審視人性、審視社會的一把手術刀。
黃克庭通聯:浙江義烏日報社 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