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籍軍旅作家北喬(本名朱鋼),是近年創作頗豐、極有前途的一位年輕作者。他長期生活在部隊,有豐富的素材,并對社會現實有深入獨特的思考,因此,創造出許多有影響的作品。先后出版了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長篇散文及文學評論集,曾獲第十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有七部作品獲武警文藝獎。
部隊的生活令人向往,同時,又由于軍隊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此,干部、戰士的生活狀況、生活方式、心理、情感等等,并不為人們所了解。過去,反映部隊生活的作品,又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中國的大地時,兵營不能不受到影響。面對多元的現代社會,我們的軍隊干部、戰士,生活、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這是我們十分關心的。特別是微型小說,反映這方面內容的作家和作品更少。因此,我們來研究北喬的小說,就更有重要的意義。
北喬的作品多寫武警官兵的言行。他的小說寫的是兵的生活,用的是兵的語言,表達的是兵的情感,畫的是兵的靈魂。《錯位》寫當了老總、過著極舒適生活的艾軍,仍然向往部隊;《送站》中的干部戰士,探家后提前回部隊,竟有一種歸家的感覺;《起床號》中的大榮回家聽到哨音,以為是部隊的起床號而迅速動作起來……戰士都有一種“部隊情結”,實際正是作者對部隊真摯深情的折光。小說的語言也有特點,如《酒王》寫中隊長“遇上酒場,他一個向后轉當逃兵”;《神槍手的誕生》寫古強趴在草地上,想偷懶,“可他不敢,隊長那雙扎人的眼睛在來回掃描,就像在對移動靶瞄準”;《送站》寫“兵們夾菜扒飯,野性畢露,吃得很香甜”。這些語言都是很特別的,沒有部隊生活的體驗是決寫不出來的。
在不了解軍隊的人看來,戰士們的生活是枯燥的、機械的、簡單的——不過就是出操、打靶、訓練、學習而已;戰士永遠只是唯唯諾諾地服從。《口令的味道》卻向我們展現了處于社會轉型期的現代軍隊諸多復雜的層面。作者的可貴在于他并不掩蓋矛盾,也不是簡單地謳歌一些現成的好人好事,或者皮相地擺出眾所周知的事件。作者善于在紛紜復雜的矛盾中,表現部隊官兵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因此,既不讓人感到虛假,也不讓人感到簡單膚淺。
當前的軍隊不是處于真空地帶,各種思潮會通過不同的渠道滲透進來。部隊既要保持光榮的傳統,又要面對現實,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作者實際是通過部隊這個特殊的視角,展示中國社會在曲折中不斷前進的歷史進程。一方面,作者真實地揭露了在評獎、提干、退伍中出現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寫出了一些人帶著不同動機參軍給部隊工作帶來的困難和新的處理方式。新兵馬原波自仗棋藝高超,而對抗訓練(《棋王》);為了當英雄而入伍的楊山(《真的英雄》);出身貧苦山村,一心想退役后留在特區工作的“老黑”(《老黑》);怕挨爸爸毒打來參軍的李四(《憨兵李四》)。有些人把社會上一些庸俗的作風也帶到了部隊中來。《戰術》中的洋靠給人武部長送錢參了軍,在部隊里想回家,給指導員送禮得以準假。之所以寫這些,作者決不是旨在暴露陰暗面,小說的結局寫了種種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表明部隊這個大熔爐能把各種人物煉成純鋼,從而使讀者對新時期的人民軍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的《球迷》是一篇極有情趣的小說。世界杯外圍賽在凌晨兩點進行,中隊長不允許球迷看球。可是球迷還是偷著來到了三樓的電視室。發現屋里的黑板上有中隊長寫的字:看球別出聲。于是大家看球憋了一晚上。第二天,受到中隊長的責怪,大家看球沒讓電視出聲,原來是中隊長在隔壁把耳朵貼在墻上一晚上。小說以喜劇的形式,寫出了在部隊紀律約束下,官兵之間的團結與和諧。
對人民戰士高尚的品德,作者也進行了熱情的贊頌。《家書》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好小說。青年戰士浩在戰友生犧牲后,模仿生的筆跡給生的父親寫信,并決心退伍后擔當起撫養生父的義務。卻誰知生父在兩年前就去世了,他為了生在部隊沒有牽掛,也托人在給兒子寫假信。《老黑》寫戰士老黑為一個患血液病的女青年每兩周外出一次獻血。而且這一切都是人所不知的。
《大拇指》是一篇完全符合微型小說創作原則的作品:運用側寫的手法。小說寫郝兵的右手大拇指很特別:“向后彎得很厲害,像一把弓,指頭上是一層厚厚的老繭”,所以如此,是由于,“大拇指挑起槍背帶在右胸前成三角形”。戰士長時期艱苦的訓練,對事業和職責的一絲不茍,作者并不直接寫出’,而是通過一個“拇指”,運用“一滴水見大海波瀾”的方式顯露出來。
《口令的味道》里有些小說的構思比較巧妙、結尾的陡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預料之外,例如《找茬》《霧》《打牌》等。但有的作品在結構安排上,顯得直了一些,缺乏令人反復咀嚼的韻味。在構思的奇巧上下功夫,應是北喬微型小說今后努力的方向。
(通聯:徐州師范大學信傳學院 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