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爭當引領先進文化的實踐者,再創文學藝術事業的新輝煌。”這是鎮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甫雄,在3月18日舉行的鎮江市文聯四屆八次全委會上向全市文藝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主席歐陽箐作工作報告,丹陽市文聯、句容市文聯和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作了經驗交流發言。
歐陽箐主席在回顧了2005年市文聯工作后,指出:“文聯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活動’”。只有通過舉辦各類高品位、高質量的文藝活動,鼓勵和激勵文藝家敢于實踐,大膽創新,才能提高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素質,推出優秀作品,培養和造就更多的優秀文藝人才。同時,文聯開展藝術活動,要把思想和精力都集中到為中心和大局的服務上來,融人全市“兩率先、兩步走”的大目標。這樣的文藝活動,中心突出,影響面廣,既可以在全市的中心工作中有文聯的一席之地,又可以使活動得到社會和群眾的認可。影響力在于“品牌”。文聯的工作要提升在社會的地位、擴大自身的影響力,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功能。我們認為:文聯舉辦的活動,無論是常規性的演出、展覽,還是重要的專題文藝慶典,都要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都要加強示范引導,注重藝術創新,體現文聯的品位,打造文聯的品牌。只有積極主動地做好、做精、做強文藝品牌,才能更好地促進文藝發展和繁榮。原動力在于“創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怎樣才能創造一個嶄新的工作局面,我們認為:只有在創新思路、創新機制上下功夫。創新包含思路的創新、方法的創新、機制的創新等多方面,但任何創新都不應該是短期行為,任何有意義的創新都必須具有一個扎實而堅固的基礎。只有適應社會需求,創新思路,自主發展,文聯工作才能與時代同步前進。凝聚力在于“和諧”。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必須從隊伍建設的高度來認識團結和諧的重要性。和諧出人才、和諧出凝聚力,和諧帶來創作的繁榮。增進文藝界的團結和諧,既要從大處著眼,從事業出發講和諧;又要尊重個性,允許合而不同,善于把不同藝術風格的爭鳴,與藝術家人際間的互相尊重、團結和諧辯證統一起來,共同營造健康和諧的氛圍。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也是文聯及各文藝家協會的換屆之年。文藝工作既面臨著有利的機遇,又承擔著繁重的任務。歐陽箐主席說:“新的一年,市文聯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四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著力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手段,努力創作一批高水平的文藝作品,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文藝隊伍,打造一批高水準的文藝品牌,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進“兩個率先”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他說為實現上述目標,要著重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強化大局意識,服務“兩個率先”,充分發揮文藝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獨特作用;二、繁榮文藝創作,打磨文藝精品,努力增強文藝的創作實力;三、加強隊伍建設,構筑人才高地,努力形成文藝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四、強化自身建設,拓展服務職能,著力開創文聯工作嶄新局面。
丹陽市文聯主席姜國成介紹了“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增強文聯社會影響力”的做法,句容市文聯主席馬宏峰介紹了“艱苦創業,奮力爭先,做特做優文藝事業”的經驗,市戲劇曲藝家協會主席馬家俊側重介紹了“康盛劇社”的發展情況及其在新時期劇協工作中的作用。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甫雄到會并講話(全文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