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賢 李成強
摘要本文結合管理科學、系統工程和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知識、理論和方法,介紹了價值鏈整合的信息系統建設。
關鍵詞信息系統價值鏈整合Client/Server ERP
1 價值鏈整合中的信息系統
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間的競爭已演變為企業所在的價值鏈之間的競爭。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對價值鏈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技術基礎,很多企業紛紛借助信息系統整合價值鏈,以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即價值鏈整合借助信息技術、條碼技術、射頻技術和GPS/GIS系統、EDI等讓企業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處理、物流的動態和實時監控成為可能,從而構成了跨組織或企業的信息系統,實現了供應鏈企業內部或企業間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目前,在使用ERP系統優化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同時,有實力的制造商還借助SCM系統和CRM系統對整個價值鏈進行整合,從而克服價值鏈中的“信息孤島”。
2 價值鏈整合中的信息系統建設
價值鏈整合中的信息系統建設包括:(1)主導企業(比如制造企業)內部價值鏈整合中的信息系統建設;(2)主導企業與價值鏈伙伴企業(包括最終顧客)之間的信息系統建設。
如圖1所示,主導企業內部價值鏈整合過程中的信息系統建設是指企業借助計算機和通信技術以及ERP應用系統實現企業內部流程改造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主導企業與價值鏈伙伴企業之間的信息系統建設主要是指主導企業借助SCM系統和CRM系統實現價值鏈中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整合。

2.1企業的信息系統平臺建設
第一層是信息系統平臺建設,采用Client/Server結構。Client端把請求發給Server端,而Server端在處理完請求之后,只把結果返回給Client端,即在網絡上傳輸的只有SQL語句和結果數據。同時,Client端負責友好界面與用戶交互,而Server端專門負責數據庫的操作、維護,提高整個系統的吞吐量和響應時間。
實際操作中,建議選擇PC Server作為服務器,因為它投資少,維護方便,擴充性強。此外,還可以考慮采用PC Server組成的服務器組(Server group),并將數據庫分布在各個服務器上,充分利用其群體運作能力。目前市場上的服務器產品有很多,包括IBM、HP、Sun、DEC、Dell等,考慮到質量、性能、服務等因素,可以采用IBM公司的服務器系列產品。在軟件環境的選擇方面,有FoxPro、Oracle、Sybase、Informix、SQL Server等數據庫系統。這里,建議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數據庫系統。
目前的高速網絡技術包括快速以太網、ATM、FDDI、100M以太網等,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偏好選擇網絡技術。在網絡建設方面,可以在網絡層上采用TCP/IP協議,在底層采用10MBASE-T Ethernet連接。
2.2系統服務層建設
第二層是系統服務層建設,主要包括通信系統、全局信息系統和GIS-ODBC接口的建設。
通信系統(CS)提供在分布環境下的通用信息服務功能。它基于ISO/OSI(開放系統互連)標準,提供名字服務、消息服務、文件服務和存取控制等分布服務,實現多網絡協議轉換和應用協議之間的透明訪問。
全局信息系統為建立和維護企業全局共享信息模型提供機制和工具,而全局共享信息模型采用關系模型,為應用層提供統一、透明的GIS-ODBC接口。
GIS-ODBC接口提供Microsoft ODBC的所有操作和函數,但是屏蔽了Microsoft ODBC對具體數據庫的顯式連接,大大增強了平臺的應用集成能力。使用者無須關心數據的具體存儲位置和存儲方式,就可以方便地集成所有采用ODBC進行數據庫操作的應用軟件系統。
2.3 SCM系統、CRM系統和ERP系統
第三層是居于主導地位的制造企業的ERP系統,第四層是生產商為了提高與價值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效應而開發的SCM系統和CRM系統。這些應用軟件系統由一組控件(OLE Control)以及可以使用這些控件的集成開發環境(如Delphi、Visual Basic、PowerBuilder、Visual C++)組成。
2.3.1 ERP系統
ERP(企業資源計劃)經歷了“MRP→MRPⅡ→ERP→ERPⅡ”四個發展階段。ERP采用的平臺有NOVELL、UNIX、NT和LINIX,采用的數據庫技術有網狀數據庫(如Symix)、關系型數據庫(如SQL Server、IBM的DB2、Sybase及Oracle等)、面向對象的數據庫。企業可以應用Business Logic(以下簡稱BL)平臺構建ERP系統,它包括系統運行平臺、企業建模平臺和系統管理平臺三個部分。

系統運行平臺能夠理解企業模型,并動態地從模型庫中讀取企業模型的部分內容,進而形成軟件功能供用戶使用,它包括應用服務器平臺和用戶界面平臺。
(1)應用服務器平臺用于運行COM+組件,處理除了用戶界面以外的所有業務邏輯。
(2)用戶界面平臺包括與用戶操作界面相關的抽象功能。
企業建模平臺具有圖形化設計、構造企業模型的軟件功能,能夠以圖形化的方式結合抽象ERP系統的功能,描述ERP系統的企業模型部分。BL的企業建模平臺除了可以定義一般的ERP系統功能外,還支持工作流的定義和管理,能夠實現辦公自動化的要求,實現跨躍Internet網絡的系統運行模式。
系統管理平臺的用戶是負責維護系統正常運行、安全管理、數據管理和網絡管理的計算機維護人員。
2.3.2 SCM系統
SCM(供應鏈管理)經歷了“物流→現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的發展階段,其載體是管理信息系統,支持技術包括ID代碼、條碼、EDI、條碼應用標識符、網絡通信技術等。SCM軟件應用平臺建設包括軟件安裝、配置、應用、網絡環境建設、平臺維護、升級管理、相應的支持服務和增值服務等。
2.3.3 CRM系統
CRM(客戶關系管理)是在互聯網、電子商務、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CTI)和呼叫中心等信息技術中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旨在改善企業和客戶的關系,實施于企業的市場營銷、銷售、服務與技術支持等與客戶相關的領域。
2.3.4 CRM系統、SCM和ERP系統的整合模型
如圖2所示,ERP系統的外置接口可以實現ERP系統和CRM系統的連接。制造商借助CRM系統進行銷售預測,根據銷售預測制定分銷需求計劃,然后企業使用ERP系統制定銷售與運營計劃,進一步制定總進度計劃,并據此計算出物料需求計劃;根據物料需求計劃使用SCM系統中的庫存管理模塊和訂購模塊實現物料訂購計劃。借助ERP系統、SCM系統和CRM系統,企業可以實現價值鏈的整合,并且隨著信息系統的不斷完善,價值鏈的整合也不斷地得到優化。
2.4企業接口
第五層是企業接口,它反映了統一、安全的用戶界面,使得不同地點、不同身份的用戶能夠以相互兼容或一致的界面訪問企業信息系統提供的各種服務,可以使用C++或Java編程語言來實現該接口的設計。
3 結束語
價值鏈整合中的信息系統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企業信息系統可以通過不同的層面來進行價值鏈的規劃、組織、控制和管理工作。本文僅對該整合工程進行了初步研究,希望能對企業的具體實踐和相關理論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曉紅.信息系統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張鐸.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 林國龍等譯.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一體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4 范玉順.基于信息化整體規劃的企業集成實施方法.北京:清華大學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