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按照科學探究的幾個要素,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它重過程、重主題、重能力,而不僅僅是動手做實驗。如果把探究學習和動手做實驗等同起來,實在是對探究學習的一種誤解。探究式學習可以將學習的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它適合于每一位學生。
一、閱讀中的理論探究
閱讀,是人們收集信息、獲取知識的主渠道。閱讀中的理論探究就是在閱讀書報、雜志、電視、網絡時,提出問題,收集信息,整合信息,進行理論推導或解釋的學習過程。
例:(2003·昆明)小明同學在語文課上作了一篇關于云南“過橋米線”的說明文,現摘錄如下:“過橋米線”是云南傳統的名特小吃,烹飪它的方法是:將剛沸騰的雞湯盛到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熱油放進碗里,在湯的表面上很快就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油膜,此時把事先準備好的生肉片等生食依次放進碗里,令人驚奇的是從表面上看去連熱氣都不冒的湯實際上卻將生肉片都燙熟了。
請你應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對上文中所描述的有關物理現象作出合理正確的解釋(要求說出并解釋兩個物理現象)。
事實上,我們在文學作品描寫場景的段落中和新聞報道中都會發現有關的物理問題。如果我們能把它們抽象出來,用物理知識加以解釋,對我們理解文章,應用物理知識都有很大的益處。
二、生活中的實驗探究
生活中的實驗探究就是在實際生活中,從物理角度出發來觀察自然界、觀察身邊的現象,抽象出有實際意義的物理問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的學習過程。這種方式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可以使學生深切感受到身邊處處有物理,物理是為生活服務的。
例:夏天,站在電風扇下會感覺到涼快;冬天,北風一吹會感覺很冷。根據這一現象,小明猜想:風導致了氣溫降低。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探究…一下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確,寫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及實驗結論。
對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用做實驗的方法加以探究,對于我們運用物理知識,明白事理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事實勝于雄辯。
三、實驗中的求真探究
實驗中的求真探究是指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體驗科學家的基本探究過程,不受已有結論的影響,實事求是的認真分析實驗數據,培養學生從實驗中分析、歸納結論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在“用電壓表測電壓”的實驗中,曉聰同學先測得電池組兩端電壓為3.0V,然后將兩只燈泡L1、L2并聯在電池組兩端,測得L1、L2兩端的電壓U1、U2均為2.5V,如上圖所示,由此得到: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
此時他發現了問題:并聯的兩個燈泡的電壓小于3.0V,還有0.5V的電壓哪兒去了呢?經過分析和檢查,他提出猜想:電池內部可能有電阻,如果這樣的話,我們把并聯的兩個燈泡等效成一個電阻,則電池內部電阻與等效電阻相當于一聯的(填“串”或“并”),這個內電阻就應分得一定的電壓。根據歐姆定律,若增大外部電路中的電阻,電路的總電流就會——,電池內部電阻分得的電壓就會——,那么,外部電路得到的電壓就會——(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想到這兒,他立刻找來了滑動變阻器,設計了一個電路,進行實驗,結果與猜想完全一致。他高興極了……喜悅之后,他又有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問題。請你:(1)畫出他設計的電路圖,(2)猜他又提出了什么問題?(寫出一個問題即可)
只有相信科學,不迷信權威,才能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
四、娛樂中的合作探究
合作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在娛樂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娛樂中發現與物理有關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可以做到分工合作,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從而讓學生體驗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有裨益。
例:(2003·濟南)“慶六·一文藝匯演”時,佛前中學物理組的老師給大家表演了一個“不怕電” 的節目。首先王老師將一標有“PZ220-100'’的燈泡接到兩導線頭M、N之間,燈泡正常發光,而王老師卻淡笑自如,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你認為正確的是(
)
A、王老師有特異功能,確實不怕電。
B、王老師的雙手戴著絕緣手套。
C、在人、燈替換之時,有人將零線斷開了。
D、在人、燈替換之時,有人將火線斷開了。
三人行必有我師。各人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會不同。理,越辯越明。辯論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只有通過交流,才能去偽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