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拓展課程資源的原則
(一)人文性:校本課程教學的落腳點是學生,它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以人為本”乃新課程的宗旨,貼近生活的資源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與身心發展水平,可延伸教材文本,充分體現生活的真實性與多樣性。合理利用充滿情趣的教學資源,可以針對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如音樂、體育、歷史、傳奇、科幻、風俗人情、世界文學、名人傳記、環境保護、海外旅游、時事外交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強烈持久的興趣與求知探索的欲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學習、發展能力。
(二)實踐性:英語課程資源具有廣闊而豐富的來源,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學生可以開展研究,將零散無序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如:
1.常見的縮略語:WTO:WorldTradeOrgamzauon(世貿組織),VOA:VoiceOfAmerica(美國之音),APEC:AsianPacificEconamicCommunities(亞大經濟聯合體),WHO: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世界衛生組織),UNESCO:United Nauons EducationScienceCultureOrganizatio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NBA:National BasketballAssociation(全美籃球協會)等。
2.網上流行的語言如B4:Before,BBL:Back Later,BBS:Bulletin BoardSystem,BION:Believe h OrNot,BTW:By The Way,CU:See You,DL:DownLoad,GA:GoAhead!IC:I See,JAM:JustA Moment, msg:Message,OIC:Oh!ISee,PBM:Play By Mail(game),POV:Point Of View,RfD:Request ForDiscussion等。
(三)層次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學生的智力潛能的挖掘與能力培養也是持續發展的。校本課程資源的設置要有系統,有層次,注重知識結構的廣度、深度與梯度,使學習活動逐漸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初一的校本教材可以從音標教學入學,培養學生識記單詞與口語交際能力;初二側重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文化意識的滲透;初三則著重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真正學會“用”英語,逐步以不同形式,通過不同渠道接觸、感受、體驗、運用英語,發展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程資源開發的主要渠道
(一)營造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開發與利用校本課程資源,教師要有意捕捉與滲透積極的情感因素,和諧的人文環境對健康美好的情感意識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1.在教室與校園適當地張貼或展示英文的標志與警示牌、名人名言、英語黑板報、英語賀卡、廣告等,進行校園文化宣傳,從自然地理到飲食娛樂,從人物傳記到科學探險,從交通安全到環境保護……熱點問題空間無限,學生耳濡目染,在良好的氛圍中感受與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
2.英語角:英語角是校園英語學習的一大亮點,不同年級的英語愛好者在這里用英語交流思想,暢談英語學習體會,分享經驗與樂趣。邀請外籍教師與外國友人加盟英語角,大家一起策劃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英語會話、課本劇表演、學唱英語歌曲、影視原文配音、英語故事會、開展英語講座等。英語角自由親切的氛圍,開放的活動能使師生加強溝通,使各層次的學生均受益匪淺。
3.校園廣播站、校園電視臺等。促使學生在聽說各方面都能得到鍛煉。可以在廣播中播放學生喜愛的英語歌曲、英語新聞、韻文小詩與經典文章,校園電視臺可以播放英語教學錄像如《GOGO學英語》、《迪士尼英語》、《走遍美國》等,它們能適應現代教育形式的需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機會與條件。
(二)報刊雜志與校本課程的有效結合
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理解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現行的英語教材《新目標英語》Go for it與人教版JEFC教材語言攝入量是有限的,而英語報刊雜志的優勢在于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時代感強。學生可以讀到新聞故事、人物專訪、卡通漫畫、小說連載……其內容從家居、汽車、攝影、美術、體育、旅游到電腦,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將英語報刊雜志的教學資源作為校本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能豐富課堂教學,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
網絡是開放的,利用網絡與多媒體的結合,可以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性,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利用網絡資源豐富的社會背景和生活情境,使學生學到活的語言以及語言以外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