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到了可以幫你干一些簡單的家務事的年齡,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幫助做家務的良好習慣, 來自美國的早期教育專家為您提供以下建議。
如果你曾經有過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經歷,你就會知道這絕對是一場艱難的戰爭,一個處于學齡前階段(3-6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對大人的要求表現出不耐煩和抵制的情緒。這可能會使你感到與其要求他去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容易。
這個時候正是培養孩子養成幫助別人的良好習慣的大好時機。4,5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完成簡單的家務勞動所要求的協調能力、靈敏度。即使他們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圖,對孩子來說也家務勞動是益處多多。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讓他們發揮自信去獨立完成某件工作。同時也要幫助孩子理解幫助他人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盡管孩子們會覺得做一些家務勞動是件有趣的事情,想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卻非易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渴望被人重視。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務的好習慣并非不可能。如何讓孩子輕松、持久地養成這個好習慣,有幾個件事家長必須注意。
方法1 讓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迎合這階段孩子渴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告訴他,他的參與能夠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幫助,會因此節省出更多的時間,讓全家人一起娛樂。
方法2給孩子提供選擇的權利
給你的孩子提供一份他能夠做的家務清單,讓他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兩項工作,這會讓他感到,自己擁有選擇和控制的權力。從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選擇的工作。
方法3把任務細致化,并給孩子做示范
一個整體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間收拾好”)可能會讓孩子困惑并挫敗孩子的積極性。把一個任務分拆成數個步驟(把玩具裝進玩具箱里,把書放到書架上擺整齊等等),這樣他才會確切地理解你的要求。另外,父母應該親自給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問直到他能夠獨立完成。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關重要的,即使他忘記了某個步驟,不要批評他,高高興興地提醒他直到他記住為止。
方法4忘記“完美主義”
對這個年齡孩子來說,積極參與的過程比起結果來說更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襪子不夠干凈,擦的桌子不夠亮,不要去批評他的工作,批評會挫敗孩子的自尊,更會降低他與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項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須完成得盡善盡美,那絕對不是一項適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方法5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工具
不要給孩子一把比他還高的掃帚,給他一個小小的掃帚用來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掃干凈。如果你想讓他幫你收拾飯桌,那么,就只讓他把吃剩的飯菜幫你拿進廚房就行了。
方法6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父母千萬不要當著孩子抱怨做家務的繁瑣和無聊,這會給孩子傳達一個信息----作家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父母應盡量讓孩子認識到,幫助大人盡快做完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陪他一起玩。
方法7不要強迫孩子
不要采用強迫的方式,給孩子留一個緩和的過程或一點余地。比如“我可以讓你玩十分鐘,十分鐘一到,你必須立刻去收拾你的書桌。”
方法8提供獎勵
表揚和獎勵會對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帶來極大的幫助,而另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給孩子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把他所要完成任務的每一步驟繪制一張圖表,每當他順利完成其中的一個步驟,就獎勵他一顆小紅星。順利地完成整件任務時,獎勵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獎品。
方法9合理安排所有任務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重復做某件事就會讓孩子感到乏味。所以應該不斷地變換任務內容,但絕不要打破傳統的分工習慣,例如讓男孩子拖廚房的地,女孩子就讓她去做一些需要細心的工作。
方法10給孩子發展的空間
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給他的工作,就應該給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擴大他的工作范圍。比如,他已經可以熟練地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類工作,就應該讓他學習如何使用洗衣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