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起糖尿病,人們普遍會往中老年人身上想,因為以前很少聽說孩子得糖尿病的,可如今一個十分嚴峻的事實是:在國內的很多地方,患糖尿病的兒童在明顯增多,以前形容孩子幸福就說他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可現在兒童整天泡在蜜罐里似乎就未必是件好事了。
陰影中的糖尿病孩子
“媽媽,我餓!”這是紀小新因糖尿病住院以來經常對母親說的一句話。
紀小新今年8歲,正在上小學二年級,他不到一米三的個頭,體重卻有40公斤,“五一”節過后,他突然頭昏、腹痛、嘔吐、面色潮紅,到省兒童醫院一查,是糖尿病引起的酮癥酸中毒,這下可治了嘴饞的小新了,不但各種零食從此打住,而且主食也嚴格限量、限品種,更讓母親心疼的是,胖嘟嘟的小新已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了每天兩次自己往胳膊上打胰島素。醫生說:“他恐怕這一輩子都得嚴格限食,而且離不開胰島素了?!?/p>
明莎莎是沈陽市和平區一所中學初三年級功課拔尖的女孩兒,一直被學校認定將是重點中學的第一人選。莎莎長得很清秀,皮膚很白,和其他同齡人相比,莎莎顯得更加懂事兒,從升入中學開始,她除了沒有參加過軍訓,其他所有活動都和同學們一樣,在班里是學習委員,各門功課始終是全年級前三名,但她填寫的高中志愿卻讓學校非常意外,她以高出重點中學錄取線37分的好成績,而就讀于一所非常普通的中學,她對老師說,那所學校離家比較近,可以回家照顧姥姥。
照顧姥姥是莎莎家長臨時編出的借口,真正的理由只有莎莎和他的家人知道,這是他們全家至今不能解除的心病——莎莎是個Ⅰ型糖尿病患者,這是個全家保了14年的秘密。
莎莎在3歲時發現得了糖尿病,和普通大人得的糖尿病不同的是她的糖尿病是“Ⅰ型糖尿病”,醫生很通俗地做了解釋:孩子從生下來,胰島就沒有任何功能,要想活下去只能靠注射胰島素,最讓莎莎父母不能接受的是,小小年齡的莎莎需要每次在吃飯前注射一針胰島素。
當時莎莎還小,針由父母打,剛開始的時候要大人哄著才能完成,在每天不斷的哭鬧聲中,莎莎長大了,6歲的時候,她第一次學著把針頭扎進胳膊,而且沒有流淚,但流淚的是她的父母,他們為女兒的未來擔心,如果別人知道孩子有這個病,還能讓她上學嗎?
為了不讓同學知道,莎莎的小學選擇了離家最近的一所,為的是每頓飯前能回家,先打針后吃飯,也因為這個原因,她沒有參加軍訓,因為一個月的集體生活不可能給她一個能夠隱藏自己注射胰島素的空間,為了這,一直負責為她治療的醫生給她開了一張假假條,而這只是好心醫生多次“作弊”中的一件,“其實,如果解決了她注射問題,這個孩子可以完全勝任在重點中學的學習,影響她的不是疾病,而是疾病治療不能被別人知道?!?/p>
望著病房里一群圍著餐車中清淡的飲食,眼中流露出失望神情的孩子,筆者心里沉甸甸的,他們還都在愛吃、愛玩、愛鬧的年齡,為什么這么多、這么小的孩子卻得了一般認為只有大人才會得的糖尿病呢?
糖尿病的病因和預防
我國目前約有3000萬糖尿病人,并且每年新增75萬病人,而且更加低齡化。拿北京兒童醫院來說,前些年每年住院的小糖尿病患者僅六七十人,現在已接近兩百人,門診病人也大量增加,另外,城市兒童的發病率顯著高于農村兒童。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很復雜,至今醫學界未能完全闡明,綜合研究認為,引起糖尿病的病因有兩方面,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以人們普遍關心的糖尿病是否遺傳問題來說,經對人類染色體研究證實,糖尿病發病確實與遺傳有關,但這并不是說糖尿病人的子女就一定會得糖尿病,因為它遺傳的只是“易感傾向”,如父母均是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幾率也不超過10%,如果預防得好,很可能一生都不會發病,那么,糖尿病人為什么會越來越多了呢?
糖尿病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即“富貴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不均衡,缺少運動引起的肥胖越來越多,而肥胖者組織細胞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弱,于是造成了胰島素的相對不足,難以維持正常的糖代謝,同時,肥胖者血糖濃度增高,脂肪代謝的加強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島素,高脂血癥又對胰島素產生對抗,這就大大增加了胰島素的需要量,久而久之,胰島細胞負擔過重,就會誘發糖尿病或是使糖尿病加重,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中度肥胖者的發病率較正常人高出4倍,極度肥胖者則高出約30倍。
預防糖尿病的主要一點就是:少食肥甘厚味,多進行運動鍛煉,保持正常體重,另外家族史或肥胖的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血糖、尿糖,早發現,早治療。做到下面的三點很重要。
(1)飲食控制。孩子嘴不饞的不多,這對他們來說似乎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情,這就要求我們家長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給予指導,提出要求,少年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在飲食治療方面提倡用計劃飲食來代替控制飲食。
(2)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孩子多愛玩好動,對這一點家長應加以支持,千萬不要限制孩子的戶外活動,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達不到一定的運動量,對身心健康發育是很不利的。
(3)讓孩子保持一份好心情,有資料顯示,長時間不健康、抑郁的心理狀態也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一個重要誘因,對這個問題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足夠的重視。
孩子得了糖尿病怎么辦
通過親體器官移植來徹底解決Ⅰ型糖尿病的治療,是目前這類疾病的先進治療手段之一。
遼寧省人民醫院去年曾收治了一個同樣患有Ⅰ型糖尿病的7歲女孩,她是因為嚴重的口渴,特別能喝水被家長發現異常的,到了醫院檢查才知道是糖尿病,并且已經出現了輕度酮中毒,比其他患病的孩子幸運的是,她很快就接受了母親的胰腺移植,醫生把母親的健康胰腺移植到她已經沒有分泌胰島素能力的胰臟內,手術很成功,她的主治醫生表示,她可以完全摘掉糖尿病的帽子,和正常的孩子一樣生活學習乃至以后結婚生子。她母親說,之所以冒險、花錢接受這種手術就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能和其他孩子一樣。
關于糖尿病患者治療和康復,筆者專門請教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唐靜芬教授。
筆者:糖尿病的I型和II型有什么不同?
唐教授:I型確診年齡一般在35歲以前,體重正?;蛘咂?,糖尿病的癥狀出現快,有尿多、口渴、食欲增加、體重迅速減少、疲倦乏力等癥狀,尿中有酮體。II型糖尿病的確診年齡在40歲以上,體重高于正常,癥狀出現緩慢,有視力模糊、尿多、口渴、食欲增加、皮膚損傷痊愈緩慢、手腳麻木和刺痛感、皮膚、口腔和膀胱感染反復發作。
筆者:什么樣的病人適合用胰島素?
唐教授:II型糖尿病人。由于他們體內的胰島素缺乏,一經發現就應該使用,不管I型還是II型,只要出現了急性代謝紊亂如酮中毒,酸中毒伴高血糖時,應使用胰島素。
筆者:I型糖尿病人可以生育嗎?
唐教授:只要控制好血糖就沒有問題,個別糖尿男病人會出現陽痿,女病人出現原發性閉經,所以糖尿病人應選擇血糖控制良好的時間受孕,一般而言,I型糖尿病的遺傳傾向不如II型糖尿病的顯著,他們的孩子長大后患糖尿病的機會也較少。
筆者:I型糖尿病孩子該怎么吃飯?有沒有一個菜譜?
唐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每年都舉辦糖尿病患兒聯誼會,大家可以看看他們的午餐菜譜。
下列每類菜中任選一種,搭配為一葷、一素、一涼拌、一湯和一份加餐。
菜譜1:
沙鍋肉丸小白菜:肉丸100克,香菇5克,海米10克,小白菜50克
清蒸活魚:帶魚120克,香菇5克,火腿片10克,油5克
燉牛肉:牛肉100克,白蘿卜50克,油5克
紅燒雞翅:雞翅100克,油5克
菜譜2:
素油炒油菜:油菜100克,油豆腐50克,油5克
素什錦:黃瓜50克,筍丁50克,胡蘿卜50克,豆腐干50克,油5克
素炒小白菜:白菜100克,豆腐50克,油5克
素炒茄子:茄子150克,西紅柿50克,油5克
菜譜3:
拌萵筍絲:萵筍50克,胡蘿卜20克
黃瓜絲:黃瓜50克,千絲25克
拌菠菜:菠菜100克,千絲25克
湯:
海米冬瓜湯:海米5克,冬瓜50克,油3克
蛋花湯:黃瓜25克,西紅柿25克,雞蛋1個,油3克
紫菜湯:紫菜、蝦皮適量、雞蛋一個,油3克
豆腐湯:豆腐50克,西紅柿50克,油3克
加餐:西瓜一份(帶皮重400克)
蘋果一份(150克)
西紅柿一份(150克)
黃瓜一份(1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