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根據現行的兒童保健常規,服用鈣制劑補鈣補到孩子兩歲時就可以了。兩歲以后最好通過食物來滿足孩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鈣質,才是正確的補鈣方法。
需不需要給嬰幼兒補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醫生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我國北方地區陽光照射強度較弱,營養結構不夠全面,所以一般建議在兩歲之前給孩子補充一定量的鈣質。兩歲大的寶寶已經開始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可以從中吸收各種營養,其中也包括鈣。牛奶是鈣的最好來源,每100毫升牛奶中通常含有110到130毫克的鈣,每日喝500毫升的牛奶就可以滿足孩子對鈣的需求。如果孩子不喜歡喝牛奶,喝一定量的酸奶、豆漿,吃豆制品可以起到一些輔助的作用。
有的家長誤解了鈣的作用,以為單純補鈣就能給孩子補出一個健壯的身體,把鈣片作為,“補藥”或“零食”長期給孩子吃是錯誤的。只要堅持平衡膳食的原則,如每天吃1~2杯牛奶,再加上蔬菜、水果和豆制品中的鈣,這些已經足夠滿足人體所需,不必另外再補充鈣片。如果盲目給孩子吃鈣片,反而可能造成體內鈣含量過高。
您家里的孩子是否需要補鈣,到底要補多少,還是要請兒科醫生指導,決不可濫補。
1、孩子為什么經常叫腿痛
傍晚時孩子經常叫腿痛,可是腿不紅又不腫,也沒有發現其他什么問題。這是什么原因呢?
答:這種情況的腿痛可能是因為生長痛或佝僂病。
一、生長痛是因為孩子生長發育快,腿部的負擔重,下肢骨端充血,從而引起腿痛。這種腿痛的特點是下肢輕度脹痛或酸痛,午后或傍晚時較嚴重,一般很少雙腿同時疼痛,局部也沒有紅腫,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腿痛會自然消失的。
二、佝僂病,嬰兒期得佝僂病的孩子不少,嚴重的可導致下肢畸形,形成“X”形或“O”形腿,醫學上稱為膝內翻或膝外翻。這種下肢畸形會使膝關節內骨接觸點不平衡,韌帶松弛,孩子走路時,關節左右搖擺不穩,以致于關節周圍的肌肉疲勞而發生腿痛。其特點是孩子平時活動自如,但不愛走長路或者長跑,活動量越大腿越痛,到了下午或傍晚最嚴重,但睡一覺第二天又好了。這種腿痛一般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2、孩子頭發發黃且很稀少是什么原因?
我兒子快一歲了,頭發發黃且很稀少是什么原因?
答:一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寶寶頭發稀少,十分擔心。其實,在一般情況下,嬰兒頭發稀少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態,父母不必擔憂。
嬰兒頭發的生長和身體長高一樣,有早有遲,有快有慢。大部分孩子隨著他的身體發育過程,頭發會漸漸由稀到密,由黃到黑。頭發生長也受遺傳因素影響,頭發的多少、色澤、曲直與父母遺傳有一定關系,如父母頭發好,則孩子的頭發也較好,父母頭發差,孩子的頭發也差。
當然,有的嬰兒是因疾病造成頭發稀疏的,如營養不良、體質較差、發育不良等。如果孩子是由于疾病原因造成頭發稀少,就應注意調節飲食,增加營養,鍛煉身體,特別注意保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素的供給。應多吃些雞蛋、牛奶、瘦肉、魚、蝦、豆制品以及植物油、胡蘿卜等食物,還可適量服用魚肝油和維生素A、B1、B2等。這些都有利于頭發生長。
3、孩子愛吮手指的危害
我女兒5歲,她從小就喜歡吮手指,一直到現在還有這個毛病,是不是病呢?有什么危害?
答:嬰兒吸吮手指是一種原始反射,嬰兒呱呱墜地后,吸吮是他的第一個“社會”活動,嬰兒口唇接觸到任何物體,均會引起吸吮反射。嬰兒躺在母親懷里吸吮乳汁,不僅解除饑餓,還通過肌膚相親,帶來愉悅和安全感。如果喂乳尚不能完全滿足吸吮愿望,就有可能用其他方式彌補,如在兩餐間吸吮手指來獲得和吸吮母親乳頭一樣的滿足。所以1—2歲的小兒吮指是很常見的。2—3歲以后的孩子開始用手而不是用嘴來撥弄東西,以獲得慰藉,吮指現象會逐漸減少。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與外界接觸的增多,吮指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消失。
但一些孩子在孤獨寂寞、緊張焦慮、饑餓、身體不適時,往往會用吮手指來轉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緒和聊以自慰。
怎樣糾正孩子的吮指習慣?家長要抽出時間主動關心孩子,與她玩耍,多與孩子溝通,給孩子買一些能引起她興趣的玩具,以轉移其注意力,逐步減少吮指次數。另外,還可結合厭惡療法,這是一種通過輕微的懲罰來消除不良行為的治療方法,如在手指上涂辣醬、黃連水等(即她不喜歡的味道),使她在吮指時即感到辣或苦。如此反復實施,讓吮指和辣、苦建立起條件聯系,孩子吮指時會立即產生厭惡,就有可能中止吮指習慣。不過,孩子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不可能幾天就得到糾正,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恐嚇、打罵、譏諷等方法不但無效,還會加重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壓力,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吮指行為反而增加。
孩子吮指不僅可能把沾在手指上的細菌、寄生蟲卵吸人體內,引起感染,而且吮指時間長了還會引起手指畸形、牙咬合不齊等。新的研究發現,長期吮指還可能引起心理障礙。沉湎于吮指的孩子較少哭鬧,甚至饑餓時也較少用哭聲來索取食物。專心吮指時,常對大人的逗笑反應遲緩;兒童沉湎于吮指,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較少觀察周圍事物,性格較孤僻,或有自卑、敵對心理,對新奇事物沒有興趣,對外界反應遲鈍,嚴重的可能會影響智力發育。
4、孩子不愛刷牙怎么辦?
我的孩子兩歲,應該開始刷牙了,可是孩子不愛刷牙,每天都為刷牙哭鬧不停,我該怎么為寶寶清潔牙齒呢?
答:父母開始教導孩子刷牙時,可以先選一支大小適中、軟毛的兒童牙刷,市面上的牙刷顏色非常鮮艷,有些還有卡通圖案,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分齡0—2歲,3~5歲,6~9歲),因為剛長出乳牙的小嬰兒正處于口腔發育期,先讓小孩當作玩具放入口內,讓孩子不會排斥牙刷在口腔中的感覺,也不必太嚴肅要寶寶馬上學會自己刷牙。父母每天在刷牙的時候,讓孩子也拿著自己的小牙刷在旁邊觀摩,隨便他自己把牙刷伸入口腔中比劃。
慢慢地,父母在他學習刷牙的動作之后,也開始教他正確的刷牙方式,“左刷刷,右刷刷,上下刷”,孩子自己刷完之后,除了稱贊他之外,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躺下,頭向后仰再檢查一下,是否刷干凈。
每次孩子刷完牙,父母可以讓幼兒躺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小刷頭、軟刷毛的牙刷輕8小他的牙齒(無須使用牙膏),順便為他檢查牙齒是否刷干凈——每次睡前幫小孩刷牙及使用牙線,也是一項很好的親子活動。如果要使用牙膏,只需要少量即可,而且要小孩多漱幾次,以免吞下太多的氟化物。
各階段牙齒保健方法
除了刷牙之外,至少每天睡前還要幫孩子使用一次牙線,清除牙縫間及牙齦下的牙菌斑和食物殘渣,因為乳牙的縫隙比較大,食物容易塞在牙縫,如果沒有清除出來,會造成相鄰兩顆牙齒間的蛀牙,肉屑、菜渣就更容易塞入。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蛀牙的速度就越來越快。
提高刷牙樂趣
小朋友的牙刷刷頭通常比較短,然而小朋友手腕不夠靈活,所以可以選用刷柄較粗的牙刷比較方便小手抓握。此外,色彩鮮艷的牙刷也比較能夠提高刷牙的興趣。從小就讓孩子看著父母親刷牙,2~3歲起就可以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刷牙,慢慢熟悉刷牙的動作,必要時可以選用電動牙刷作為輔助,以免孩童刷牙力道不足而刷不干凈。
5、怎么預防過敏性鼻炎?
孩子老是用手抓鼻子、做鬼臉,還有黑眼圈,睡覺張口呼吸。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說是患了過敏性鼻炎。什么是過敏性鼻炎,怎樣預防過敏性鼻炎呢?
答:過敏性鼻炎是人體在接觸“過敏原”后所產生的鼻黏膜炎癥反應。能夠誘發過敏性鼻炎的常見吸入性過敏原有:塵螨、屋塵、動物皮屑、各種樹木和草類的風媒花粉。此外,室內空氣污染物,如香煙;城市大氣污染物,如汽車尾氣;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等,都可能導致過敏性鼻炎。
鼻癢和鼻塞是過敏性鼻炎的典型癥狀。一些患有過敏性鼻炎的孩子由于鼻癢、鼻塞,導致表達能力較差,為了幫助改善鼻癢、鼻塞的情況,就會不自主地用手不停地抓鼻子,有的還會做鬼臉。此外,由于鼻塞,患兒睡覺時經常會張口呼吸,鼻子被堵塞還會引起面部靜脈回流受阻,下眼瞼皮膚著色,形成黑眼圈。過敏性鼻炎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睡眠、生活,如果延誤治療或者治療不當可能出現一些并發癥,其中最嚴重和最常見的是哮喘。因此,一旦孩子確診為過敏性鼻炎,要積極治療。
要預防鼻炎的發生,最好知道小孩是對什么過敏,然后遠離過敏源。
◆如果小孩對毛皮或螨蟲過敏,把羽絨枕頭、羽絨被子等統統撤掉;
◆如果過敏非常厲害,可以用抗過敏的藥。有局部用的,也有全身用的,2歲左右的小孩可以用局部噴鼻劑;如內舒拿、雷諾考特、伯克鈉等;
◆如果是季節性的過敏,可以用藥度過這段時期,以后慢慢地不用;
◆如果是感冒后誘發的過敏性鼻炎,主要是要鍛煉體質,減少感冒,也能起到預防的作用;
◆如果是每年到了九、十月份都會出現過敏性癥狀的話,就要早一些用藥預防,那么到時即使出現了過敏性鼻炎的話,也會減輕這種癥狀。
6、小兒吃得過飽對身體有什么不好?
我的孩子由婆婆帶,他們從不對孩子的食量加以限制,認為孩子胖一些,身體就一定健康,所以每頓飯都讓孩子吃得很多。這樣好嗎?
答:有些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胖胖的,誤認為胖孩子的身體就一定健康。其實吃得過飽對孩子的身體是無益的。
第一,吃得過飽會加重小兒消化道負擔
小兒吃常量飲食,消化道可以完成消化吸收任務。如果經常食入過多,就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即使將儲備能力都施展出來,也不一定能完成消化任務,特別是在進食大量蛋白質、脂肪后,消化道和消化腺的負擔會更重。另外,食量大的孩子還喜歡吃零食,使胃腸道沒有時間休整,始終處于緊張狀態。但消化吸收功能是有限的,超越了這種限度,就會走向反面。消化不完的食物儲存在胃腸道內,發酵、腐敗、產毒、產氣,小兒會相應地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矢氣惡臭,中醫將這些癥狀稱為食滯,必須吃消導藥才能使癥狀消除。吃得過多,脾胃受傷,還會引起其他胃腸疾病。
第二,肥胖不等于健康
由于食量過多,消耗不完的熱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所以體重增加,循環血量加大,心臟的負擔加重。過多的脂肪沉積在肝臟,容易形成脂肪肝:沉積在血管壁,容易得高血壓;儲存在胸壁,胸廓活動度減小、肺活量下降、肺換氣不足,容易發生呼吸困難。就是說脂肪儲存在哪個器官,哪個器官就受到損害。如果肥胖兒長大后仍然肥胖,就容易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膽結石。所以對吃得過多的孩子要適當限制進食量。
7、怎么給寶寶冷水洗浴?
聽說冷水浴鍛煉可刺激并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提高體溫調節的靈敏度,增強身體對外界冷熱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有助于寶寶平安過冬。那么怎樣給寶寶冷水浴呢?
答:冷水洗浴,能提高寶寶的冷適應能力,為過冬做好準備,也是秋天保健的一個內容。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沖淋以及游泳等。
冷水浴鍛煉應因年齡而異,循序漸進。開始時,先用與體溫接近的溫水,然后逐漸降溫。如洗臉、洗腳,水溫從35℃開始,逐漸降至26~28℃,洗后用干毛巾擦干,3歲之內的嬰幼兒可照此做。冷水:中淋是一種強身效果好的鍛煉方法,水溫同樣從35℃開始,逐漸降到26~28℃,淋浴噴頭不應超過頭頂40厘米,從上肢到胸部再到下肢噴淋,動作要迅速,浴后用干毛巾擦身至身體發熱并輕度發紅為止,還可用冷水直接沖淋頭部(此法僅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
冷水浴鍛煉可刺激并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提高體溫調節的靈敏度,增強身體對外界冷熱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有助于寶寶平安過冬。
秋季保健時注意要點
◆強化營養 當秋天到來,天氣轉涼,夏天的干擾已不存在,機體逐漸恢復到良好的運作狀態,食欲與消化功能自動調節到最佳水水平,此乃天賜的補償夏季損失的良機,所以應強化營養供給,為孩子的生長加“油”。肉、蛋、奶等固不可少,蔬果一類也應增加,做到主食與副食、葷與素、粗與細、干與稀的合理搭配。
◆及時驅蟲 專家認為秋天打蟲效果最佳。從蛔蟲的生活史看,雖然孩子一年四季均可遭受蟲卵感染,但夏天機會最多。如吮手指,致使蟲卵進入體內,經過—段時間的演變,最后變為蟲定居于小腸。正值秋天,此時服用打蟲藥(如腸蟲清等)可將其網打盡,不留后患。
◆防范腹瀉寶寶在夏天最易患腹瀉病,入秋后腹瀉發病率呈下降勢頭,但防范之心不可有絲毫懈怠。有一種稱為輪狀病毒的微生物正蠢蠢欲動,常在9月份或者10月份侵襲孩子的消化進而致腹瀉;稱為“秋季腹瀉;。為此,父母應幫助孩子把握以下幾點:首先是堵住口入關。具體措施有注重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玩具與食具定期煮沸消毒、給寶寶喂奶前母親最好用溫開水洗凈乳頭等。同時,應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蒼蠅等待播病毒、病菌的媒介物。此外,發現病兒立即隔離治療,牧理好排泄物。健康兒童應避免與病兒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