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教育孩子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做法,叫做“time—out”。這詞本用于體育比賽中,表示“暫?!?,然而在美國家庭及幼兒園中,這是一個人人知曉的詞,是父母及老師用于“懲罰”一時不守規矩孩子的方法??勺g為“計時隔離”,有點像中國的關禁閉。
在一所學前幼兒園中,有個小約翰。他是一個很熱心的孩子,曾主動給我和新到的孩子講解示范各種玩具的玩法,而且有問必答。第二個星期的上午,我進門時發現他一人坐在門堂里,樣子很孤獨。其他孩子都在午休。我問他:“你怎么一個人呆在這兒”他怏怏地說:“我在計時隔離?!彼芰P的原因是在午休時滔滔不絕,事后很久我還記得他那既傷心又嚴肅的樣子。
據我所知,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家里,“計時隔離”對美國孩子都有效力和威懾力。這是為什么呢?
從我的觀察和體驗來看,這與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有很大關系。美國法律規定,小孩子必須隨時有成人陪伴或看護,幼兒園還明文規定老師的職責,包括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不能憑老師的意愿隨便遏制孩子的要求和想象。在那樣的環境中,小孩很少感到被冷落或孤立無援。然而,一旦被隔離和“冷落”,就自然會對孩子產生一種強大的威懾力。
其次,隔離還使孩子感到自己與別的孩子被區分對待了。孩子對此其實是非常敏感的。一次,我與一位年輕的母親及她的兩個孩子驅車外出。一開始,母親只忙著跟6歲的大兒子交談,過了一會兒,3歲的小兒子就開始在座位上故意發出響聲,甚至還用腳尖蹋前面的座位。母親明白了,對我悄聲笑著說:“他不高興了。”然后,立刻向小兒子道歉,并且馬上改換談話題目,讓兩個孩子都感到媽媽很關注他們。看來,“計時隔離”之所以奏效,主要是因為這種做法與孩子們平時所受到的待遇反差極大,因而能在心理上給孩子很大的震動。
另外,讓淘氣的孩子與別的孩子分開,可以令他自己去反思自己的行為,而且又不會再去影響到別的孩子。這樣,“計時隔離’也就成為美國父母的法寶。
童言稚語
女兒恬恬現已五歲,從牙牙學語開始,她就用她特有的思維和想象豐富著她的語言,讓人驚訝,令人噴飯,而她無所顧忌的邏輯推斷有時甚至從哭笑不得。
★我去上班,恬恬揮手跟我說再見:“媽媽,走好——”我剛答應,她又追出來,喊道:“當心汽車、摩托車撞你啊!”
★恬恬要拿“大寶”往臉上涂,我說:“‘大寶,是大人用的,你用‘小叮當’?!彼f:“不嘛,我要用‘小寶’?!?/p>
★恬恬洗澡時在水里不肯出來,說:“今天我不高興洗‘一會兒’,我要洗‘兩會兒’?!?/p>
★看見電視里醫生給病人接氧,恬恬“羨慕”地說:“我也想試試?!蹦棠虒λf:“小孩不要接氧的?!碧裉裾f:“那我來給你接氧吧!”
★恬恬吃牛肉干撒了一地,還告訴我:“地板很餓,我想給它吃點兒?!?/p>
★我去發廊染了黃頭發,恬恬見了對我說:“哇噻,媽媽真是:超級變變變’。”
★朋友來做客,吃菜時說:“這花生米可真大,我從來沒見過?!碧裉裾f:“這有什么?人在長大,花生米它也要長大的啊!”
★恬恬班上有兩位老師都是我的同事。一次,我和同事合影時,恬恬班的邵老師正巧不在。陪恬見了照片,在找到了她的王老師之后,對我說:“我知道邵老師一定在幫你們拍照,我才沒找到?!?/p>
★恬恬的老師發動小朋友收集果凍殼,因為果凍殼可以當容器,放在自然角做“種子發芽”的實驗,很漂亮的。恬恬回家興奮地告訴我:“原來果凍真的可以種的!以后你別扔掉果凍殼,老師要幫我們種,以后可以生出好多好多果凍來呢!”
★恬恬說:“烏龜小時侯是蝸牛,蚯蚓長大了就變成了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