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優一歲多時,對藥盒產生了農厚的興趣,也許是藥盒的顏色,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吧,開始時,我們只是利用他的興趣,學習藥盒上面的漢字,還時常看一看藥盒里面的說明書。后來我們觀察到優優經常拿著藥盒在耳邊晃,聽里邊的聲音來判斷藥盒里面是否有說明書。為了練他的聽力,我們給了他一些裝有過期藥的盒子。當優優發現藥盒里面有裝藥片的塑料包裝時,他翻過來掉過去地看著,問我“爸爸,這是什么?很像口香糖呀!”“你看一看藥盒上面寫著呢。”我對他說。他看了看藥盒,說出藥名,馬上又盯著塑料片上的藥粒,試著用手摳著,我鼓勵他用力摳開,摳開第一粒藥片用了幾分鐘,以后就越來越快了,而且把每一粒藥都塞在沙發縫里,我裝作沒看見。“藥片怎么沒啦?”他哈哈笑著說。“優優給弄丟了”。他為能愚弄我一次而興奮得不得了。玩了一會,我看他興趣很高,就和他商量用摳藥片玩減法游戲,他很痛快地答應了。
第一步先讓優優數一下塑料包裝上有幾粒藥。由于他急于享受把藥片摳出來再塞進沙發縫里的快樂,立刻就數完了,一共是十粒。“好,摳一個吧”。他迅速地摳出第一粒來,然后塞到沙發里。我再讓他數還剩幾個,“九個”。這時我乘機教他減法的含義,為了讓優優理解,我給他解釋“這個塑料包裝就是一個整體,而摳下來的這粒藥片就是被去掉的一部分”。但是要這樣來讀:十減一等于九。看他大概明白了。我就讓他再摳一個,數一下。“還剩下八個”。我又解釋:“這讀作九減一等于八”。照此方法學了一會兒,優優很快就學會了十以內的減法。
為了檢驗孫優是否已經掌握了減法,我又拿來骰子替換藥片做減法。首先要把規則講清楚,用點大的骰子減去點小的骰子上的數。我做一次示范,擲了一個戽點,一個四點,那就是五減四等于一。再擲一次,六減二等于四。優優一擲骰子,出現了一個四點,一個二點,他很快地說出:四減二等于二。但有一次出現了一個五點,一個四點,他一著急說成了:四減五等于幾?我告訴他這就成了負數了。我又給他引入負數的概念,他問:“什么是負數?”“就是小于零的數。”我告訴他。他又問:“在哪里有?”我說:“你想想我們在哪里見過負數呀?”他想了想說:“在電梯里。”我決定趁熱打鐵帶優優坐電梯。電梯上下運行著,到地下室就會顯示—1、—2,我不斷解釋著,最終我們將電梯停在五樓,從五樓走到地下二層,讓他再實地體驗一下,感覺正數負數的含義。在快樂的氣氛中,優優很快掌握了正數負數的含義。
在教加法時,我們是由骰子直接過渡到抽象數字,而在學習減法時,則是由實物(藥片)到替代物(骰子)最后才計算數字。這是因為孩子理解減法比理解加法更難,學起來就要多利用一些實物以利于他理解。 (注:如果孩子有把東西放入口中的習慣,可用奶片代替藥片,以免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