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在吃飽睡足以后最喜歡的就是做角色游戲,有時候自己玩,有時候和小伙伴們玩,有時候找我們陪著玩。因為女兒非常非常渴望長大,所以角色游戲正好能滿足她的愿望。
媽媽學生和女兒老師
如何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生活情況?那么請你的孩子來做你的老師吧!上課了,老師說:“小朋友們好!”“老師好!”我恭恭敬敬地坐在小椅子上。接著女兒問:“要上廁所的小朋友舉手。”“為什么上課前要去廁所?”我反問。“上課前先去廁所,聽課的時候才不會有小朋友進進出出……”哦,原來如此,我也算長了見識。女兒開講了:“老師今天教小朋友唱一首歌,要認真地學哦!”“好!”我趕緊附和。“老師唱一句,小朋友唱一句。”女兒清了清嗓子。“今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買菜。”看樣子是女兒剛學的新歌,以前我沒聽過。“今天的天氣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買菜。”我跟著女兒后面認真地學。“雞蛋圓溜溜呀,母雞咯咯叫呀,魚兒蹦蹦跳呀,青菜綠油油呀,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黃豆、小青豆,萊兒多又多,嗨!”哇,歌詞里還有這么多的重疊詞,真不錯耶。“學得真好,再來一遍!”女兒將老師的威風全拿了出來。我不由得將臉轉過去暗暗發(fā)笑。“好,現(xiàn)在小朋友再跟著老師一起唱一遍!”女兒還真拿出了誨人不倦的精神。
司機和售票員
女兒常常喜歡將家里的小凳子排成一排扮司機和售票員。這時候,女兒拿著乒乓球拍當成方向盤坐進第一張小凳子上(駕駛室)開始當司機。只見她不斷地轉動著方向盤,嘴里還不停地發(fā)出“滴滴”的聲音。當車到站了,司機立即轉換成售票員報站:“某某站到了,請大家下車!”游戲進行了一半,女兒覺得她一個人玩沒多大的意思,遂到門口招來幾個小伙伴一同嬉戲。于是女兒把司機的角色讓給了別人,自己擔任售票員的角色。當“乘客”陸續(xù)上車后,女兒先安排抱娃娃的“媽媽”坐下,再請老爺爺和小朋友坐下。然后再將“乘客”送到各自的目的地。這個游戲不但能使孩子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還令孩子明白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尊老愛幼。雖然現(xiàn)在大城市里的公車都是無人售票的,但是父母可以在一旁引導哦!
醫(yī)生和護士
孩子對醫(yī)院都不陌生,讓孩子模仿醫(yī)務人員的工作可以培養(yǎng)孩子愛心。家長可以配合孩子來充當“病人”。爸爸裝成弄破指頭的“病人”:“我的手指頭破了, 大夫您給瞧瞧!”女兒一本正經(jīng)地看過后說:“來,我先用藥水給你消毒!”說著,她就用我們預先準備好的棉簽和自來水涂在“病人”的傷口處。“傷口不大,開幾張創(chuàng)可貼回去貼貼就好了!”“謝謝,謝謝!”第一個病人走了。媽媽化裝的第二個“病人”一邊咳嗽一邊出場了:“醫(yī)生,我好象是感冒了,您給我瞧瞧吧!”“啊 ,張開嘴,讓我看看喉嚨有沒有發(fā)炎?”“啊”“病人”張大嘴巴。“好,再讓我量量體溫!”“醫(yī)生”往“病人”胳肢窩塞了一支筆權當體溫表。“夾緊了,不然量不準的!”醫(yī)生非常盡職。當病情確定后,“醫(yī)生”立即切換角色變成“護士”,給“病人”打針,如果“病人”是小娃娃,“護士”還要給“病娃娃”喂藥,并且哄“病娃娃”不哭等等……
角色游戲是孩子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通過游戲所扮演的角色來學習與人相處或交往的活動,家長還可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角色來引導孩子進行更多的角色游戲(比如售貨員和顧客、小廚師做菜等等),讓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去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