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肌炎很容易被誤診為不治之癥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因為兩者的臨床表現極為相似。一旦長期誤診必將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曾有一位女孩,以往身體健康,最近3個月出現四肢無力,而且越來越重,雙上肢不能上舉,不能自己梳頭、洗臉,蹲下去或坐在椅子上便不能站起來。行走非常吃力,肚子前凸,左右搖擺,呈鴨步步態。她由仰臥位想站起來,必須先翻身轉為俯臥位,然后以雙手支撐,才能逐漸伸直腰站起來,這種特殊姿態醫學上稱為Gower征陽性。而雙手的肌力還基本正常,仍能拿筷吃飯和握筆寫字。根據這位女孩的臨床表現,鄉鎮和縣醫院醫生均考慮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并告知家屬這種病目前還沒有特效療法。其母親并不甘休,抱著一線希望領女兒走進了省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接診的主治醫生給患兒作了肌電圖,示肌源性損害;又抽血查了肌酶譜,發現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和谷草轉氨酶(AST)均明顯增高,因此仍考慮是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但家屬仍不死心,又請專門看肌病的專家再次會診,專家考慮到此患兒發病較急,進展較快,又沒出現假性肥大(肌營養不良的患兒其小腿的腓腸肌特別肥大,稱假性肥大),再加上又是女孩,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多發性肌炎的可能性。于是給患兒做了肌肉活檢,病理報告為:灶性肌纖維壞死伴炎性細胞浸潤,符合多發性肌炎。確診后立即給予激素療法,1個多月后癥狀明顯改善,3個月以后癥狀完全消失,又用小劑量激素維持治療1年逐漸減量停藥。停藥以后一切正常,經20多年的長期隨訪未再復發?,F已結婚生子作了媽媽,能像正常人一樣參加勞動,過著幸福的生活。
多發性肌炎與肌營養不良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如(1)近端肌肉無力,上樓、蹲站、梳頭、洗臉困難。(2)走路左右搖擺呈鴨步步態。(3)Gower征陽性。(4)肌電圖呈肌源性損害。(5)肌酶譜增高。但仔細研究這兩個病還有許多不同之處:(1)性別和年齡不同:多發性肌炎女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成年,兒童少見;肌營養不良以男性多見,發病年齡多在兒童,而成人少見。(2)起病形式不同:多發性肌炎起病急,進展快,幾個月即可到達高峰;而肌營養不良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常需幾年才到達高峰。(3)伴隨癥狀不同:多發性肌炎可伴有肌肉疼痛或肌肉壓痛、顏面紅腫或手足雷諾現象(手足冰涼、蒼白、紫紺等),而肌營養不良不伴有這些癥狀,卻常伴有假性肥大現象(小腿肚又粗又硬)。(4)病理改變不同:肌肉活檢可以發現這兩種病的病理改變顯著不同,這是鑒別診斷的金標準。多發性肌炎可見肌纖維呈灶狀壞死,并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而肌營養不良可見肌纖維變性,間質內大量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增生。
雖然肌肉活檢對患者有點痛苦,比較麻煩,而且必須到較大的醫院才能作,但對那些難以確診的病人,下決心到大醫院去作個病理活檢還是非常值得的。因為一個是可治之癥,而另一個是不治之癥。如果把多發性肌炎當成了不治之癥肌營養不良,無奈地等待殘廢和死亡的到來,那實在是患者和家屬的不幸和悲哀。多發性肌炎確診后,通過積極規范的治療,不僅可以死里逃生,而且還可能活得很好,甚至會像正常人一樣工作,享受幸福的生活。
為了這一線的希望,廣大基層醫生和病人、家屬都需要增加對這種容易誤診的多發性肌炎的認識。必要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勸告,當機立斷作肌肉活檢,以便盡快把可治之癥多發性肌炎鑒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