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又叫“貧骨”,是指骨量減少、骨質量降低、骨強度下降甚至骨折的一種病理現象,常見于絕經后的婦女,也就是絕經后骨質疏松。當骨質疏松嚴重到一定程度,我們將其稱為骨質疏松癥。其實這就是“貧窮”和“窮人”的概念區別,夠上“窮人”的標準就需要救助,夠上骨質疏松癥的標準就需要治療。
自從上世紀中期發現絕經后的骨質疏松和雌激素水平降低有關后,人們就開始嘗試采用補充雌激素的方法治療,因此,雌激素替代療法治療骨質疏松絕對不是一個新命題。但是,半個多世紀來,雌激素替代療法在不斷完善,人們對雌激素替代療法的認識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雌激素對骨代謝作用機制的認識水平的提高。以前學者多傾向于認為雌激素通過甲狀旁腺激素、皮質激素等體內其它激素間接作用于骨組織,近十多年來,研究表明雌激素受體不僅存在于子宮、乳房、脂肪等組織,還存在于骨組織中,雌激素通過雌激素受體直接作用于骨組織,女性體內有三分之一的骨量是受雌激素保護的。
2.臨床應用雌激素藥物品種不斷增加,藥物安全性不斷提高。目前,常用的雌激素品種及其特性如下:(1)結合雌激素,從妊娠母馬尿液中提取,含多種有效成分,是歐美女性最常用的口服雌激素;(2)雌二醇,是絕經前主要的內源性雌激素,可以口服或制成皮膚貼劑、凝膠或陰道栓劑;(3)利維愛,是一種人工合成的低活性的雌激素,同時兼有低活性的孕激素和雄激素樣作用;(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常用的有雷洛昔芬和他莫昔芬,在骨組織上表現為雌激素樣作用,在乳房、子宮上表現為雌激素競爭性阻斷劑,從而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雌激素;(5)植物性雌激素,主要是大豆異黃酮,據報道在抗癌、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松方面有確切的作用,應用前景十分光明。
3.雌激素替代療法的風險得到進一步認識。雌激素替代療法緩解更年期癥狀,預防骨質疏松,因此,半個多世紀來一直得到醫患雙方的追捧。但是,雌激素替代療法的潛在風險愈來愈引起研究者重視。這其中包括乳腺癌、子宮內膜癌、中風、靜脈血栓發生風險增大,而以前認為雌激素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還有爭議。
4.雌激素替代療法要進一步規范化。不能把雌激素當作保健品,更不能認為雌激素可以預防衰老,雌激素替代療法療程最好不要超過5年,用藥要個體化,醫生和患者都要清楚地了解治療過程中的風險。
總之,雌激素替代療法是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方法,但是治療過程也存在一定風險。因此,一定要找到專科醫生合理用藥,切莫自己隨便用藥,更不要當作補藥!另外,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是非常復雜的,治療時不單是使用雌激素的問題,可能還需要鈣劑、維生素D、降鈣素等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