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爺63歲,八年前體檢時查出患有糖尿病,服藥控制后血糖一直在7.0左右。今年年初,李大爺覺得自己的右腳總是有點涼,而且有點輕微的麻木。隨著春天的到來,李大爺發現走一段路后右小腿后側隱隱作痛,就像有什么東西堵在里面一樣;兩個多月后,右腳麻木更厲害了,幾乎沒有感覺。雖然走動少了,但兩只腳卻越來越痛,最后不動腳也痛。到醫院做下肢動脈造影顯示,右下肢股淺動脈下段狹窄閉塞,脛前動脈多處狹窄閉塞,脛后動脈及用(動脈顯影尚可。經充分術前準備,由血管外科醫生用血管腔內微創治療方法在股淺動脈下段放置了一長10厘米的支架,同時用球囊充分擴張脛前動脈,術后當天,李大爺就覺得右腿溫度明顯提高,疼痛緩解,不久就下地行走,腳上的感覺也神奇恢復了。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的慢性病開始威脅我們的健康,其中糖尿病無疑是最令人頭痛的一個殺手。而且大多數患者并不是死于糖尿病本身,而是死于它多種多樣的并發癥,李大爺遇到的,便是其中危害較大的一種——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神經或血管病變所造成的下肢異常的總稱,包括感染、潰瘍、深部組織破壞等一系列病變。是由于過高的血糖對下肢的中小動脈造成破壞,引起動脈狹窄,管腔變小,血流變慢,甚至動脈堵塞,繼發下肢缺血。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并存有神經系統病變,對下肢缺血所造成的各種癥狀缺乏足夠的反應,未能引起充分重視,使得病情進一步發展,最終使缺血的肢體開始感染、潰瘍、壞死,甚至截肢;而這些繼發的病變又加重了糖尿病本身,最終潰瘍經久不愈,患者一步步走向死亡。
其實,只要能早期發現并積極治療,糖尿病足并非不治之癥。在糖尿病與下肢感染、潰瘍、截肢之間,有一個重要的中間環節——下肢血管的狹窄甚至堵塞,而這正是治療的重點。但下肢的動脈那么細,看不見摸不著,如何知道它們有沒有狹窄甚至堵塞呢?一般來說,糖尿病足開始的癥狀是肢體發涼、麻木,在行走一段距離后小腿出現疼痛。這時你的下肢動脈已經開始出現狹窄;而當你行走出現疼痛的時間越來越短,甚至休息時小腿也隱隱作痛,表明你的動脈幾乎要閉塞了,再不治療,可能要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了。
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療方法有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以及新興的血管腔內治療兩種方式。傳統的手術治療即用傳統開刀方式找到病變血管,以自身的大隱靜脈或人造血管代替已經狹窄堵塞的下肢動脈,讓血流通過人造的血管旁路流到下肢。這種手術方式創傷較大,不太適合并存病多的高齡患者。為此,國內外的醫學工作者又提出了腔內血管治療法,它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諸多優點,其正式名稱叫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就是在大腿根部的股動脈上穿一個小口子,插一根導絲到狹窄堵塞的動脈里,用打水的球囊把狹窄的地方撐開,如果狹窄的動脈撐不開或撐開后又回縮,就在狹窄的地方放置支架撐住它,不讓它再堵塞住動脈。這種方法創傷小、感染率低、術后恢復快(休息一天即可下床活動)、遠期并發癥少,特別適合全身情況差、易感染的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