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的詞典中,有一個術語叫“瓦倫達心態”。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雜技演員,他走鋼索以距離長、離地面高而聞名天下。可是在一次重要的演出中,他不幸失手,從高空摔下,當場身亡。因為他在上場之前,總是叨念著:這次演出太重要了,我只能成功,決不能失敗。后來,心理家把這種過分擔心事態的結局,內心充滿了患得患失的心態,叫作“瓦倫達心態”。
事實也是這樣,我們對某種事情抱的希望越大,失敗就會越慘。比如,在一次重要的國際田徑運動比賽中,一位國內跳高運動員面臨著沖刺金牌的最后一跳。她的教練對她說:“好好跳,只要跳過這兩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結果她硬是沒跳過那“兩厘米”,“房子”也泡了湯。然而,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受了傷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也面臨著爭奪金牌的最后一跳,他的教練只輕松地對他說:“你的媽媽在家里等著你呢,跳完了這一輪,你就可以回家吃你媽媽做的小餡餅了。”洛加尼斯微微一笑,從容跳入水中。他以自己優美的姿態征服了所有裁判及在場的觀眾,最終獲得了金牌。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出現一次或數次“瓦倫達心態”。那么,如何才能不犯“瓦倫達心態”呢?必須做到三點,一是要學會用辯證法看問題,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二是對任何事物的成敗抱著平常的心態,不必把成功看得太嚴重。三是在我們辦理每一件事情之前,盡可能地把“失敗”的因素一一列出,做到“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然后再各個擊破。只有這樣,成功的機會才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