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藥物的說明書上寫明每日服用3~4次,醫生開藥在處方上也要標明服用藥物劑量與次數,這是為了維持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以便達到治療效果。但也有不少藥物還需要特殊的定時服用,使藥物在特定的時間內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如飯前(進餐前30~60分鐘)、飯后(餐后15~30分鐘)、空腹(指清晨進餐前)、睡前(晚上準備睡覺前)等。這是由疾病的特殊性與藥物的某些特殊性來決定的,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激素類藥物:人體對激素類藥物的反應是有時間節律的,基本上與內源性激素的分泌規律相一致,按此規律性用藥效果更佳。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高峰在上午7時左右,外源性皮質激素在這個時間段使用效果最好。又如降血糖用胰島素,人體在凌晨對胰島素最敏感,用小劑量胰島素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強心藥類:心臟病患者常用強心劑治療,如洋地黃、地高辛、西地蘭等藥物。人體在凌晨時對藥物最敏感,此時用藥,藥效倍增。
3.抗過敏藥物:上午7時左右服用效果好,如賽庚啶在上午7時前后服用,能維持藥效達15~17小時;而晚上7時服用,藥效只能維持6~8小時。
4.抗哮喘藥:如氨茶堿在早上7時左右服用效果最佳。
5.鐵劑:貧血患者補充鐵劑,藥物在晚上7時服用比早一7時服用血中濃度增高,療效可成倍增高。
6.鈣劑:人體的血鈣水平在午夜至凌晨最低,所以晚上睡前服用補鈣藥物,對藥物的吸收與利用最好。
7.飯前用藥物:①主要是助消化的藥物,如多酶片、表飛鳴、胃蛋白酶、康胃素等。②治療胃與個二指腸疾病的藥物,如鞣酸蛋白、胃舒平等。③驅蟲藥,如腸蟲清、驅蛔靈等。
8.飯后用藥物:絕大部分藥物都在飯后服用,尤其是刺激性較強的解熱鎮痛藥,如阿斯匹林、水楊酸鈉、吲哚美辛等。
9.睡前服用藥物:①催眠藥,如安定、魯米那、眠爾通等。②瀉藥,如果導片、硫酸鎂等。
10.特殊情況下服用的藥物:一般是指根據醫生囑咐,疾病發作時服用的藥物。①解痙止痛藥,如阿托品、普魯苯辛等。②退燒藥,如APC等。③緩解心絞痛藥,如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等。
給藥時間可以直接影響到藥物的治療效果,甚至還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科學地掌握用藥時間,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并且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與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