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忽視了一點,凡人身上都有愛好或興趣,如果你有效開發自己的特殊本領,就會演繹成一種致富門道。且看下面幾位人士是如何開發自身的小財路。
(一)
陳赫是一名護士,她平時最喜歡研究按摩。退休后,報紙上的一篇《嬰兒按摩有“錢”途》的文章讓她大感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訓練,加上早有按摩基本功,陳赫很快就掌握了嬰兒按摩的技巧。為穩妥起見,她又搞了一個星期的市場調查,結果有百分之八十的被訪者都贊成她開展這項服務。考慮到這個項目投資甚少,又有廣闊市場,她立馬行動起來。一間光線良好的房子,一張保暖床(約5000元),千毛巾、尿布、優質潤膚油等保健護膚品,加上空調等,所有設備的投資不會超過1萬元。
只見陳赫將裸體嬰兒放在暖色調的床單上,逐漸在嬰兒的腦腹部、手腳部及背部進行按摩,漸漸地,亂動不止的嬰兒不再掙扎,任憑陳赫一雙手“擺布”,口中不時發出歡快的“咿咿呀呀”聲。陳赫說,一般情況下,嬰兒出生第二天就可以做撫觸,每次撫觸15分鐘為宜,有條件的最好堅持每天給嬰兒撫觸一次,一般撫觸到3歲左右。
陳赫每人次收費15元,她每天早上8:3 0分開門,但門口已排咸了長隊。至于陳赫現在的月收入,她自己說比做護士要多一些。其實何止“多一些”。有心人給她算了個賬:平均一天服務2O人次就等于收費30O元,一個月下來就是9000元,而這種服務的損耗品及開支卻少之又少。
(二)
劉阿婆今年70多歲,身子蠻硬朗的。半年前的一天,老人與女兒去到一家商場購物,聽到一些年輕媽媽們埋怨如今買不到小寶寶穿的好布鞋。
劉阿婆發現,當今市場上的布鞋雖讓人眼花繚亂,但卻找不到手工針線的純布鞋。而市場上所謂的布鞋都是清一色的海棉和人造革制成的鞋底,這種鞋不透氣,自然不適合孩童們穿著。
于是,劉阿婆將自己從前的絕活“轉型”,為孩童們服務,并主攻兩歲至3歲階段孩童的鞋子。
一個月后,某農貿市場門口出現位穿著平常卻整潔的阿婆,她古色古香的籃子里裝滿了手工制作的童鞋。很快,一群年輕媽媽圍了過來,在籃子里翻尋寶貝。僅兩個小時,劉阿婆籃子里的ll雙孩童布鞋被搶買一空。舒適的小布鞋12元/雙,買者幾乎不與老人討價,物有所值嘛。一位年輕媽媽說,“這年頭去市場上買童鞋,動輒二三十元一雙,看上去胡里花哨的,可那橡膠之類的材料實在不受用,而這位阿婆的手工做成的布鞋還只賣12元,又怎好再去講價錢呢!”
第一次上街“做生意”,居然取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這一百多元的收獲成了老人莫大的鼓勵。從此,老人每個星期去農貿市場”賣貨”一趟,其余時間她這在家里飛針走線。周而復始地這般操作下去,老人3個月來賣出130多雙手工小童鞋,其收人達1000多元。
老人說,她今日重拾舊時手藝,不但賺到了鈔票,更活動了筋骨還調節了晚年生活的內容。
(三)
40歲的劉蒙下崗后,靠在江邊挑砂賺點辛苦錢。
其間,從小喜歡玩石頭的他發現江邊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卵石,有的通體透亮,有的其形狀抽象地勾勒出各種動物模樣。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將那些”好看”的卵石悄悄收集起來。隨著卵石越堆越多,他便將它們進行分類,并有割-對性地在它們身上寫上一行字,諸如天長地久、揚帆起航、愛如堅石等等。
半年后,劉蒙辭了這份挑砂工,把自己精心準備的卵石擺到街邊叫賣,先是試看一只卵石賣一元,結果帶去的50多只卵石競在半天就賣完了。第二天,他換了個地方,并將價格提到2元一只,同樣將帶在身上的卵石賣個精光。
后來,劉蒙在卵石上采用“刻字”方式,他認為這樣比”寫字”更有市場,賣價也可成倍提升。他買來一些雕刻工具,從此他深居簡出,慢慢地學著在石頭上刻字。
幾個月后,劉蒙定南下沿海城市一試”財”氣,他將幾百公斤卵石隨火車托運。不想這些“刻字”的卵石在廣州、深圳頗受年輕人的鐘愛,有的一只還賣到50元。返回時,他手里多了近兩萬元。
劉蒙嘗到了甜頭,也激發了靈感。后來他不僅“專職”玩弄卵石,還跟著玩弄起貝殼來。他覺得同樣是江河里無人要的東西,把它們撈上來,分別涂染上不同的顏色。將這些有情調的貝殼拿到廣州、深圳,讓許多女性為之動容,十分好賣。
從此,劉蒙穿梭沿海各大城市,有聲有色地念起了卵石與貝殼的生意經。他一年下來的收入,除去所有成本開銷也有十萬元之多。
對于小石子”玩”出小財路,劉蒙是很有感觸。他說在現實中,有時抱著”好玩”的心態,很有可能發點意外財。有些物品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另一種眼光上,只要你敢于奇思妙想,就不難讓某些廢品變為都市人向往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