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0日,由《新財富》雜志評選的“2006《新財富》500富人榜”火熱出爐,無錫尚德集團董事長施正榮以150億元高居榜首,當選為中國新手服。黃光裕和朱孟依家族則非別以121億元和10O億元緊隨其后位列第二和第三,榜上前10位富人的財富總額已經接近1000億元。
據了解,此次是《新財富》雜志自2003年以來第4次推出“500富人榜”的評選。“2006《新財富》500富人榜”的候選人需要滿足4個條件:在中國成人、來自商界、個人財富不低于4.5億元、主要業務在內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加:從2003年的2億元,增長到2004年的2.4億元、2005年的3.5億元,今年則提高到4.5億。
獨家連線
成為中國首富的施正榮目前已成為全國媒體的焦點,等待采訪他的媒體排成了長隊。然而,施正榮并未陶醉,還是一如既往地為他的生意忙碌著。
本報記者日前連線尚德集團,得知施正榮正在國外洽談生意,忙得根本沒時間接待記者,連中央電視臺的采訪也被拖了3個月之久。
記者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施董事長絕對是個“性情中人”,頗有東北人的豪氣,坦誠而且慷慨。也許這與他在東北就讀4年所受的影響有關。
在個人生活中,施正榮愛好廣泛,喜歡音樂和歌劇,喜歡在澳大利亞的海灘喝紅酒,也喜歡找一家好飯店,選一個優雅的地方品味美味。施正榮希望以后有精力的時候興辦教育,成為一家“尚德學院”,為更多的人體提供職業和技能教育。
據悉,一年之中絕大部分時間在各地奔跑的施正榮下個月將回到無錫尚德。本報記者屆時將連線施正榮,了解他在長春上大學時的點點滴滴。
誰是施正榮
2O05年12月14日之前,這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除了太陽能電力行業的專業人士,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偏居在江蘇省無錫市一隔的“洋博士”,悄悄地將中國光伏產業與世界水平的差距縮短了15年。
美國紐約整卷交易的一聲鐘響,將這位其貌不揚的男子推向前臺:澳大利亞歸國的太陽能博土、創業4年便問鼎紐約證交所。施正榮從一位頻受外界質疑的創業者,變成了華爾街和媒體熱烈追捧的“有錢人”。
面對媒體的追訪,他說“一切只是數字游戲,我也是第一次計算自己股票的市值。別人都說我是符號,但我實際上沒有感覺到與以前有什么區別,股價起落無常,我還是得照常上班、出差,拿的也是工資。”
施正榮依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平常,并沒有巨額財富充斥的膨脹感,一如兒時的單純。施正榮出生在江蘇中農村。小時候的施正榮經常坐在家鄉的江邊冥想。江對岸就是一座大山?!爱敃r只知道,對面是江蘇常州和丹陽。我總想著,有一天會走出家門,走出那片山,到外面去看看?!?/p>
10歲那年,爺爺帶她去山那邊吃親戚的喜酒。這下他恍然大,隔海相望的大山不過是石頭堆起來的。
30 多年后,作為國內第一家的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民營企業董事長兼CEO的施正榮依舊簡單,他稱,“胡潤榜我不知道,《福特斯》的中國首富聽說過,好像是榮氏家族。”
2006年1月10日,又一個中國新首宣誕生了,他叫施正榮。
這一天,他任董事長的無錫尚德(NYSTP)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下稱紐交所)股價沖破3O萬美元,以個人持有6800萬股計,紙上富貴約161他元。無錫尚德IPO(首次公開募股)不到一月,股價已上漲38%。而數月前,施正榮尚籍籍無名。
無錫尚德這家太陽能電力公司IPO當天,紐交所也非常捧場,總經理破例批準,慶祝Party可以在交易大廳舉行。紐約交易所的工作人員說:“好久沒看到這么熱鬧的場面了?!?/p>
紐交所是全球資本市場的心臟,每日納股票高達25億股,可以說,它每天不停地演繹富豪的神話。這一次,機會輪到了施正榮,他成為了第一個入主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內地民營業企業家。
解碼一:融資變局
2001年1月注冊,2002年開始運營,2003年年底盈利9035美元,2004年盈利1800萬美元,2005年預計盈利5000萬美元,2006年預計盈利1億美元……
這樣的3年三級跳的成功故事,讓人有些眼花繚亂,它看上去并不像一個人技術英雄,更像一個手樨魔杖的數字英雄。這或許便是虛擬經濟時代的可愛之處。
解碼二:能源背景
相比能言善變的丁磊、貌似憨厚的陳天橋、英俊瀟灑的李顏宏,施正榮則顯得有些其貌不揚,不那么偉岸,可她身上卻彌漫若一股務實、精明又很張揚的自信氣質。
在他看來,中國是世界能源大國,也是能源貧國,所以,作為可再生能源的太陽能,便是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途徑之一,這樣能解決中國的能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問題。
這也是紐交所看中的,在西方國家的眼里,在經濟的高速發展之后,中國最迫切的國家難題便是能源與環境。
實際上,能源問題不僅僅是中國的難題,更呈世界的難題。在無錫尚德公司的短短5年的發展史里,每一步都與國際能源形勢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對于無錫尚德公司的海外市場而言,每一個能源政策能影響到公司。
解碼三:個人價值
1998年剛剛公派到澳大利亞留學時,施正榮還是感到了經濟壓力,一個月4OO美元,“還要想辦法把老婆弄出去?!彼滋斓綄W校上課,晚上打幾份工,周末還到美式咖啡館做廚師,工作16個小時,從下午4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點,就這樣,3個月就把太太的學費賺出來了。“我這個人每個時期都有目標,一旦定下目標就不會分心,聚精會神,這也是優點,”施正榮總結說。
施正榮在國內研究的是激光學物理,原本是公派到新南威爾士大學物理系學習的,走上光伏研究所之路又很大偶然性。當時,一年的公派學習期即將結束,他的想法是,“好不容易才出來,不能就這樣回去”。有一天,他偶然看到學校電子工程系在招聘研究助理,急忙趕去應聘,可是趕到時招聘已經結束了,不甘心的施正榮發現招聘辦公室下注的是“世界太陽能之父” 馬丁#8226;格林教授,“是全校經費最多的”。于是,他大膽地撬門而入。提及這段往事,施正榮對馬丁#8226;格林充滿感激之情。
1992年,施正榮拿到了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的博士學位后,留在新南威爾士大學擔任研究員。1995年,該校與政府電力設備公司合作成立太平洋太陽能電力公司,她獲邀出任執行技術董事,負責多晶硅薄膜產業化課題,“一下子工資漲了3倍多,還有車子、電話,我想,這下我老婆開心死了。”他坦誠地說,這就是他當時對財富的感覺。
施正榮認為,1995年到2001年在太平洋太陽能電力公司的6年時自己事業上的黃金時間,從研究到管理,他形成了很多思路,對公司運作也有了很多想法。但是,由于公司給他的定位就是作研發,他的很多想法無法實現,于是萌生了回國創業的念頭?!拔业男愿裣矚g折騰”,施正榮認為這一點很重要“大不了就是失敗,找份工作總沒問題”,但他也強調,凡事他都是有七八層把握才去做,自己也并不是一個輕易冒險人。
2001年回國后,無錫市政府全力支持施正榮創業,如今這些故事已廣為流傳。憶及這些,給施正榮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分管工業的無錫市委副書記的一句話;“施正榮是個人才,你們把他放走了,我找你們算帳?!?/p>
但是,由政府“撐腰”的無錫尚德其實面臨很大的困難,“現在想想風險蠻大的,沒有錢,也就是籌了600萬美元?!?/p>
2002年3月到2004年年底,施正榮只拿1/4工資。沒錢買機器,就想辦法改變工藝,想辦法買國產的或二手設備。當夜無好轉之后,他不停地進行擴產,每一次擴產多意味著風險。這種經歷,讓施正榮并不認同“一夜暴富”的這個說法。
他說“沒有我在澳大利亞14年的積累,就不可能有尚德今天的成績?!?/p>
據《長春商報》
人物檔案
施正榮,出生于1963年2月,主籍陽中。
1983年畢業于吉林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6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1988年留學于澳大利亞新南成爾士大學,師從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2002年諾貝爾環境獎得主馬丁#8226;格林教授。
1991年以優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陽電池技術獲博士學位。后任該中心研究員和澳大利亞太平洋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個人持有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發明專利。
2000年,回國創辦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