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大學生忙著趕招聘會,找到工作的忙著趕相親會”。這是一些都市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在都市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很多人抱怨朋友圈太小;在無休止的加班工作中,會感覺自己的時間太少。眼下,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區各種大型相親活動此起彼伏,相親新招迭出,讓人眼花繚亂。“君子好逑”與“淑女恨嫁”的交錯,不僅僅讓媒體和社會學家津津樂道,對于商家來說,這層玫瑰色面紗的背后,是真金白銀的“相親經濟”。
一場不期而全的“萬人相親運動”在各地先后卷起風火。這場“運動”帶來的不只有姻緣,更有滾滾酌財富。
你情我愿誰是贏家
5月20日,上海世紀公園,4000多名白領男女在這個諧音“我愛你”的日子里參加號稱“浪漫盛典單身派對”大型相親會。此前,類似的活動己在長三角地區的南京、杭州包括邊陲的烏魯木齊等城市大行其道。雖然當事人都表示要找到稱心如意的另一半幾乎是大海撈針,但對于組織者來說,這卻是一樁旱澇保收的理想買賣,每人10元的入門費、超強的人氣,意味著數萬元的收入。而上海“相親會”推出的一系列活動,由于設計了各種游戲,例如黃浦江輪渡、幸福摩天輪等,收費在百元以上。
事實上,“相親經濟”遠不止收門票這么簡單。
不久前,由南京萬人相親服務中心組織的干余人,乘坐23輛大巴,從南京出發浩浩蕩蕩前往周莊舉辦的“水鄉尋夢——千人攜手相親游”,全部費用包括周莊門票、來回車旅費等只要99元,比旅行社的報價便宜近20元。不少人疑問,這樣的活動能賺錢嗎,因為僅周莊的門票就要100元/人。萬人相親服務中心總策劃許曉明為記芒解開了疑惑:一天的水鄉游,主辦方向每人收取費用99元。這對參與者來說不算貴,因為單買一張周莊門票也要100元;對組織者來說,花費不多,組織成本因為規模效應降得很低,可謂“雙贏”。 許曉明說:“別人以為我們辦這樣的活動肯定會虧本,事實我們賺的錢比他們想象的要多。”
5月20日,上海浦東世紀廣場也上演了一場由5000余名男女白領參與的單身派對——“傾城之戀”。這是由《新民晚報》等媒體主辦、上海鴛鴦緣婚姻服務有限公司等企承辦的“5#8226;20浪漫盛典”交友會。
交友會持續了5個小時,對于參與者來說,尚不知有多少“緣訂此刻”的美滿姻緣能在此成就,但對于承辦商,此次活動的收益已經穩穩放入囊中。“盡管只有5000多人購票進場,但目標中‘萬人約會’的初衷基本達到。5月22日,此次活動合作單位之一的鴛鴦緣婚姻服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按估算,在這次活動中,門票每位150元,參加者5000多人,僅門票主辦方就有近80萬元的收入,加上飲料、鮮花及食品等輔助收入,在不足半天的時間里,這次活動的總收入可能已過100萬元。”
“這是一次成功的商業營銷。”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千事王偉明接受采訪時評價說。在相親活動中,除了買票進場的5000多名參與者之外,另有許多有意參與者及陪子女同來的家長被150元的門票擋在了門外,但他們也沒有放棄這次機遇,索性選擇在場外擺攤為子女尋找“另一半”,所以場外賣冷飲的小商販也生意興隆。
針對此次活動,有評論人士認為:婚介行業“相親經濟”已咸氣候,前景看奸。
“相親經濟”“錢”途光明
據婚介行業相關人員介紹,在1998年以前,婚介所服務的對象70%為離婚、喪偶人員,適婚人群的比重只有30%。但是這種狀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來婚姻介紹所登記、希望找到自己理想中“另一半”的人中90%是未婚中青年,正是擁有足夠消費能力的人群。
對于“相親經濟”,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干事王偉明表達了自己的理解:“這是在現代快節奏生活工作壓力下,青年男女因為社交范圍的局限而選擇‘相親’來解決個人的婚戀問題。婚介機構提供兩種服務一種是古代紅娘式一對一的介紹;另一種是由婚介機構組織的各種活動,小型的如旅游、聚餐,大型的就如‘浪漫盛典’這樣的大型交友活動。”
在長春丘比特婚介服務公司,一位負責人向記者出示了一份他們在2005年對100對新婚夫婦的調查,顯示通過婚介所而喜結連理的占8%。“這說明傳統意義上的婚姻介紹還是有著不小市場酌。”他告訴記者說。
據了解,目前上海婚介所收取的會員費平均是1000元/年,深圳800元/年,而北京是3000元/年。在婚介機構登記所需要支付的會員費,是婚介業的主要收入來源。如在丘比特婚介服務公司,其收費標準為80元~300元,可自選。會員制則收取300元會費直到婚配成功,或者選擇刷卡服務,季卡80元、半年卡100元、年卡150元。每天可以免費直接、自動讀取一定數量異性電話號碼等保密資料,無需經過婚介經營者。累計消費300元,自動轉為丘比特正式會員,直到婚配成功。
市場容量上億元
曾有人對長春婚介行業的市場盈利容量初步算了筆賬:按照長春700多萬常駐人口,以10%的適婚人群比例計算,只要其中有一成的人求助于婚介機構進行相親,若以每人600元算,僅會員費一年就近億元。除去會員費,舉辦萬人相親大會等活動也給婚摳介紹機構帶來不小的盈利。而通過舉辦大型交友活動,婚介所更是從幕后走到臺前,賺足了人們的注意力,擴大了潛在市場。而與婚姻介紹機構通過活動獲得可觀收入相比,主辦方租場地的費用就顯得相當低廉。
如像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每年舉行的相親大會遠不止1場,以“5.20浪漫盛典”為例,這一規模酌活動每年舉辦3場,就能夠輕而易舉地給主辦方帶來約400萬元的門票收入。再加上活動過程中的連帶消費,讓餐飲業與娛樂業也搭上了順風船。
目前全國婚戀交友的機構有4萬多家,從業人員達到3055,需要服務的人群將近1億人,這個行業創造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婚介師”將成嶄新職業
2002年3月1日,全國第一個規范婚介市場的政府規章《上海市婚姻介紹機構管理辦法》開始實施。《辦法》對婚介市場準入進行嚴格控制,對硬件設備作了明確規定,基本杜絕了“一張桌子一部電話就搞婚姻介紹”的可能。
但是放眼全國,目前還沒有規范婚介行業和全國性專項法規。2001年開始,民政部門不再管理婚介行業,工商部門也只負責營業執照的頒發,婚介行業的管理開始出現真空。由于政府監管的缺位,不少地方的婚介市場呈現無序狀態,婚介行業凸顯“誠信危機”,這大大危害了全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諸如“婚托”等詐騙行為更成為社會毒瘤。2005年2月,國家民政部成立了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對整個婚介行業進行規范和引導。據了解,目前國家民政部正在制定《全國婚介行業服務標準》,現已完成框架設計,預計今年6月將擬定最后完成。
《全國婚介行業服務標準》體系包括5大板塊28條基礎標準,內容包括行業內各種服務標準、服務管理規范、服務質量評介標準、機構開業資質標準、設施建設標準、從業人員主業自制標準和崗位設置標準等,王偉明向記者介紹說,“《標準》出臺后將對整個婚介行業產生強有力的約束,這是個剛性的標準,不是建議而是‘必須’。”除了出臺《標準》,中國社會工作切、會婚介行業委員會還將與國家勞動保障部共同制定婚介師職業標準,首批試點培訓6月份即將在上海展開。”婚介師將是一個嶄新的職業。”王偉明說。
另據了解,今年7月30日“七夕”,大連將舉行首屆“浪漫之都”大型交友活動。不同于“5#8226;20浪漫盛典”的是,大連市旅游局、市精神文明辦公室、市民政局、市共青團、市婦聯、市殘疾人基金會等政府部門、官方機構也主動參與到此次活動中,擔當起舉力、者的角色。“市殘疾人基金會的參與,更增強了此次活動的公益性,指導此類交友活動應更多注意社會效益的創造。“王偉明表示,”政府對交友活動是持支持態度的,并在如何指導、幫助婚介機構舉辦活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商業味影響“覓愛”真情?
一位媒體策劃人士分析認為,從全國各地一系列的活動看,“相親經濟”可說初具雛形:第一,與傳統的一對一、個體的相親不同,這一輪“相親熱”是有組織、大規模的:第二,以南京的萬人相親服務中心為代表,大型相親活動已漸趨常態化,主辦機構也日益專業化。業內人士表示,一次相親活動,拉一些廠家贊助,一次賺幾萬塊錢不成問題,錢確實好賺。但從長遠來看,“相親經濟”這個玫瑰色產業,其市場空間到底有多大,誰也說不清。
更多人質疑,以愛情的名義進行的柜親大會,一旦沾染上商業氣息,會不會傷害當事人的感情?
雖然相親會組織者和承辦商經常會宣稱自己的活動很成功,可是不少前往參加活動的男女還是抱怨,組織者是賺到了票子,但自己的戀愛卻尚未成功。有些人在參加完相親大會后,對熱鬧中透露出的濃厚商業氣氛表示不滿。杭州市張玉英的女兒今年28歲,仍然待字閨中,心急的張玉英經常趁周末去杭州西子湖畔萬松書院的相親大會上轉轉,替女兒物色一番。看到相親會上比比皆是的廣告牌,張女士心里覺得不舒服,“商業氛圍太濃了。”專家表示,“相親經濟”有可能形成規模不小的產業,能帶動餐飲、娛樂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據估算,僅長三角地區的相親市場,每年可開發的商機就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但如何規范和管理,包括保護當事人隱私等司題,值得有關方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