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前景展望
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現代人必然日趨講究飲食的合理搭配與營養結構。食物都有自己的特性,你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攝取真正的營養,這無疑催生了公共營養師的降任與作用。
一項資料表明:我國居民超重人口達到2億;血脂異常人數1.6億;糖尿病患者人數2000萬。與膳食相關的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患病者呈年輕化趨勢。造成上述問題有兩個原因:第一,營養知識普及不夠,居民缺乏必要的營養常識,結果出現城市居民營養過剩與農村居民營養不良并存的現象;第二,營養師普遍缺乏,其數量與人口總數比例嚴重失衡。從目前情況來看,在日本,居民每300人就有一名營養師,在歐美國家,營養師的數量也遠遠超過醫生的數量。而在中國營養師的人數還不到4000人,平均每30萬人才擁有一名營養師,市場需求的缺口很大,許多城市目前幾乎是處于空白狀態。所以說,成為營養師,在一定時間內,絕對是個讓別人開胃給自己生財的職業。為滿足人們對日益增長的營養和健康問題咨詢、指導的需求。在2005年10月25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向社會發布了包括公共營養師在內的第四批11個新職業的公告,從此,公共營養師成為國家標準的新職業,從而進入國家職業大典。
從業人員的墓本素質
公共營養師是應社會、市場需要而產生的職業技能人才,是從事營養指導、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傳播,促進社會公眾健康工作的專業人員。
公共營養師(食品類)是運用人類營養科學知識來幫助人們認識食物和人類健康的關系,來決定日常生活中最佳食譜配置的職業。
公共營養師應具備的素質:懂得食品科學的知識;解釋營養科學;對人們營養需求的評價;對公共健康或者諸如運動和醫學等特殊領域的營養需求和食物搭配提供建議;增進營養服務和管理相關項目;教授別人基本專業知識;從事研究、制定營養交流計劃,營養規范和架構營養交流平臺。此外,公共營養師還必須具備敏銳的思維能力、較強的求知欲、良好的組織能力和積極的進取精神、優秀的寫作能力和口語溝通能力、有效與人協調的能力。
就業路四通八達
公共營養師就是21世紀的“食品醫生”,去年底載入國家職業大典后,引起有關方面和諸多人士的重視,北京、西安、廣州、昆明等城市相繼開展培訓、資格認證工作,一批新的“食醫”陸續走入尋常百姓生活。如目前尚處于空白卻需要上萬名營養師的南方某省會城市也順風而動,兩家技能培訓機構取得培訓資格后立馬接受報名,第一批學員已從4月2日正式上課。從報名情況來看,大部分都是幼兒園保健醫、學校校醫、醫療機構及社區衛生站的醫護人員、健身中心教練、食品企業營養從業人員、食品檢測監督人員等等,女性比例比較大。
營養師這一新興職業曰前已在西安出現,這些職業營養師根據顧客不同的口味和身體情況給每個顧客推薦合適的菜品,解決市民在飯店點菜和因膳食不當給身體帶來危害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衛生部出臺的《國民營養條例)規定,超過100位就餐人數的單位必須配備營養師;幼兒園和學校都要配備營養保健師;社區也要設立營養保健師向居民宣傳營養保健知識。這個行業將來的發展空間之大不言而喻,如今幼兒園、學校、福利院、機關食堂、飯店餐館等皆需要配備營養師。換言之,將來營養師的就業之路四通八達諸如你可為餐飲公司或單位食堂把關;他可做保健營養品推銷員;我可成為私人營養顧問等等……到處都有公共營養師的用武之地,而且薪金待遇十分豐厚。
營養師大談“營養經”
剛拿到資格證書的李凱民曾經很是苦惱,“雖然我對吃、對食物頗有研究,但以前卻沒有專門認證機構。”原來他早已在邵陽、懷化、株洲等地舉行了一系列營養學講座,且備受關注。一次講座時,有個領導讓他拿證,可他沒有,好尷尬的。為了此事,他還跑到相關機構咨詢,當時只有營養配餐員,沒有營養師。”現在終于有了公共營養師的認證。”他興奮地說。
李凱民從小體質弱,1米75的個頭只有108斤,嚴重營養不良,進醫院次數多了,他發現身體不好有時醫生也解決不了,必須尋求更本質的東西。于是他想到開私人營養門診,讓更多人了解食物特性來保證自己的健康,遠離疾病與痛苦。在他看來,大家最缺的不是營養,而是營養知識,這就離不開“營養學”的科學指導。從此,他對”營養學”情有獨鐘,并在這個行業一直鉆研。
一次乘火車時,他遇到一位香港人,對方給他說了四個觀點,其中一個觀點說,人體的本能是最好的醫生,最好的藥物是食物,身體隨時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壞的細胞代謝出去留下好細胞,身體就會越來越好,而細胞的健康與否是取決于食物的營養素,食物的合理攝取對身體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他笑著說:“吃可是門大學問,馬虎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