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無史可鑒的中國第一例境外BOT項目時,周密的施工計劃、具有人文關懷的管理方式、敢于犧牲利潤分散運營風險的魄力,甚至遠在異鄉時的國人凝聚力都成了吃蟹者中電技的制勝法寶
作為第一個吃蟹者,怎么才能順利把肉吃到嘴里,而且還要表現得像個聰明人?在首度接觸境外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運營-移交)項目之初,中電技國際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國網新源國際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對此一無所知,更無旁人可供借鑒。但在接下來獨立思考與摸索的時間里,他們已成功地壓縮一半工期完成了柬埔寨基里隆I級水電站的修復與新建工程,并將其成功運營了四年。
回顧這個中國公司在境外的首個BOT項目,周密的施工計劃、具有人文關懷的管理方式、敢于犧牲利潤分散運營風險的魄力,甚至遠在異鄉時的國人凝聚力都成為中電技的制勝法寶。
異國奪標
1998年的中電技跟其他國際建筑市場的中國分包商一樣,已不再滿足于價值鏈下游的地位。親自拿下BOT項目總包權,正是提高國際資本運營能力和綜合型人才儲備、扭轉命運的最佳方法。
中電技的目標鎖定在柬埔寨政府計劃重修基里隆I級水電站的消息上。這個水電站建成后僅20個月就毀于戰亂,而項目本身的特質恰好滿足中電技希望的所有條件:規模小、領域擅長、產品需求旺盛、與所在國邦交友好、外匯管制環境寬松。
對柬埔寨的投資環境、電力市場、水電站舊址進行詳細考察后,中電技在1999年2月向柬政府提交了標書。除了豐富的水電領域經驗,中柬兩國友好的政治關系也成為中電技的籌碼之一。一個月后,投資、修復和運營此項目的獨家議標權落入中電技囊中。
慶功會并沒有立即排上中電技的日程表,這個經驗少得可憐的新手并不缺乏一個贏家所應有的冷靜。此刻中電技關心的問題只有一個:如何才能不被到手的山芋燙傷?
由于基里隆I級水電站項目是中國公司在海外拿下的第一個BOT項目,當時的國內市場缺乏相應的法律與金融手段支持。隨后長達14個月的談判中,中電技在合同中加入了大量法律風險條款、項目終止風險條款、電價與電費支付條款以盡量規避風險。在融資過程中,由于中國國內銀行尚不能接受以項目合同作為融資擔保,中電技采用了由國家電力公司提供貸款擔保的折衷辦法,獲得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的9150萬元人民幣和450萬美元的出口賣方信貸。
最終簽訂的《實施協議》和《購電協議》規定,中電技將投資2000萬美元完成廠房重建、設備提供、電站壓力鋼管局部修復,并新建一條通往金邊的111公里輸變電線路及配套的變電所,工期為2年,中電技自行運營30年后將水電站移交給柬政府。在中方負責運營期間,柬埔寨政府按照前12年7美分/千瓦時、后18年6.5美分/千瓦時的價格,購買水電站所發的每年約5300萬千瓦時電量。柬埔寨政府承諾實施國家信用方式,就風險條款簽訂了政府支付擔保協議,履約義務由柬財政部承擔。
2001年4月,基里隆I級水電站項目正式啟動。
艱難施工
雖然早已料到在濕熱的柬埔寨施工絕非易事,可實地考察過自己負責的輸電線路沿線后,中電技的送變電專業監理工程師李浙陽還是發現低估了事情難度。受到歲月與戰爭的雙重侵蝕,基里隆I級水電站的土建部分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水庫和大壩部分雖然還算完好,但出水口等曝露在日光下的部分已經生滿了手掌厚的鐵銹,連接水庫和發電站的6公里壓力鋼管同樣布滿了銹痕、裂縫和彈孔,其中400米已被完全破壞。除了對這些組件的必要修復,中電技還得新建一條111公里的輸電線路和與線路配套的康蓬變電站,以便將修建完畢后的基里隆I級水電站接入金邊電網,成為后者的一部分。
2001年12月,中電技確定了111公里輸電線路的分包商,從基里隆I級水電站升壓站至新建康蓬變電站的LOT1段線路全長65公里,由四川電力進出口公司負責;從康蓬變電站至金邊GSI變電站的LOT2段線路全長46公里,由浙江送變電工程公司負責。
正因為基里隆地區雨量充沛,水電站才選址在此,但大量降水也成為輸變電線路施工的嚴重障礙。在為惡劣的自然條件發愁前,他們先要解決一個更為緊迫的問題:合格工人的嚴重不足。戰爭嚴重損耗了柬埔寨的青壯年勞動力儲備,多數人沒有接受過基礎教育,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而從國內調度工人來此顯然又成本高昂。
精明的浙江送變電工程公司采取的方法成本低、快捷而有效。他們看中了與柬埔寨接壤、但勞動力素質更高的越南,組建了由越南工人為主的施工團隊。此外,浙江公司還從國內總部輪番空運來熟練的高級工人配合開挖,并輔以大規模的機械化施工,僅用短短2個月,在雨季到來前就完成了46公里的線路基礎施工,并把后期施工安排在雨季結束的12月份進行,避開了熱帶地區大雨造成的施工困擾。
四川公司則決定在當地聘用素質相對高的工人或分包商,自行培訓合格后組成施工隊伍。跟浙江公司的雨林地帶不同,四川公司所負責的 65公里LOT1段線路還要經過巖石、流沙兩種地質。當地對炸藥的嚴格管制使常用的爆破炸巖石方案難以成行,施工隊只能在巨大的巖石上鑿開縫隙,烘烤后灌水使其裂開,這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連續5個月的猛烈降雨經常讓人視野局限在1米之內,原本堅實的紅土變成了流沙層,汽車在流沙上根本無法前進,造成建材供給緊缺。原本小范圍的鐵塔基礎四角開挖不得不改為整塊流沙層全部挖去,確保灌注的安全與有效。
雖然受雨季影響較小,但河南建安防腐絕熱有限公司承擔的壓力鋼管的局部修復是整個工程最艱苦的部分。旱季的基里隆,白天氣溫超過40攝氏度,即便是下午三四點開始施工,被曬了一天的鋼管溫度仍然非常高。為了不被叮咬,隊員們必須穿上厚厚的帆布工作服和靴子,嚴重的時候還要用布裹住臉面,只能露出鼻子和眼睛。在直徑只有一米、空氣極不流通的的管道中,打磨、防腐、噴砂等工序引起的刺激性氣體大大損傷了工人們的呼吸道健康,病了的工人被健康者替換下來休養,病好了又繼續鉆進鋼管。這個任務花費了整整10個月才完成。
三位一體管理
為了保證工程的進度和質量,更好地控制總成本并強化管理,中電技決定選擇投資者、業主和EPC總承包商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在這三種身份中著重履行業主職能。根據這一模式,中電技對設備采購、施工安裝、建造等實行了邀請性招標,最終確定了負責全部勘測與設計工作的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負責提供主機的哈爾濱電機廠、負責輸變電工程的浙江送變電公司和四川電力進出口公司、負責金屬結構防腐的河南建安防腐絕熱有限公司、負責監造主機的華源水利水電工程咨詢公司以及負責提供輔機供貨和機電安裝的中國電工設備總公司共七家分包商。此外,中電技對專業性較強、設計工程量變化較大的土建部分實施自營,以規避由此產生的變更通知、索賠、工期拖延的問題。
本著寧缺勿濫的宗旨,中電技在拿下項目之初,選擇管理人員的范圍從公司內部擴大到了全國,是否最能滿足崗位的要求成了選擇管理人員唯一的標準。因此,中電技項目部內部的12個管理人員中,自己的員工只有5人,包括總工程師、總監在內的其余7人均為返聘、外聘人員。在遠離總公司的基里隆,如何控制和凝聚外部與內部的龐雜隊伍就成了壓在中電技項目部身上的重要任務。
在所有施工隊伍進入現場之前,工程還有一道特別的工序—掃雷。在水電站舊址下(不包括線路施工現場),柬埔寨工兵總共挖出了200余顆戰爭時遺留下來的十幾種地雷。隨后進場的工人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好在掃雷工作進行得比較徹底,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出現一起地雷爆炸傷人事件。
比起對地雷的恐懼,雨林中的蚊蟲則是更現實的困擾,螞蟥、蜘蛛都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傷害。被當地的紅螞蟻叮咬過的人會全身浮腫,不及時搶救則有生命危險。虎斑蚊也是施工隊重點防范的對象,大半工人都吃過這種能傳染登革熱的蚊子的苦頭。
對此,項目部總是第一時間對工人們進行撫慰和醫療救治。無論是中電技還是分包商當中,只要有人過生日,項目部就會開車到西哈努克港買回海鮮,來為其慶賀,這便是施工現場難得的打牙祭機會。雖然每個人分到的食物并不很多,一番說笑卻可以讓他們忘掉工作中的壓力和摩擦,加深彼此的默契。
中電技總公司和各分包商也經常來到基里隆慰問施工人員,浙江送變電公司的管理人員除了帶來慰問品外,還專門看望施工人員的家屬,并將親人的囑咐錄成磁帶,帶給施工人員。200多人的施工隊在遙遠、艱險的異國工作環境中逐漸形成了統一的信念:為中國人爭氣,為中電技爭氣,為自己爭氣。“那是真正的忘我工作。”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李浙陽總結道。經過整整一年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努力,基里隆I級水電站工程竣工于2002年4月,比計劃的工期提前了1年零2個月。
外包運營
中電技深知,自己的強項在修筑而不在運營,但同時這卻是BOT項目中的核心部分。怎樣才能將“學費”降到最低?最好的答案可能就是將它分包給專業水電廠。早在基里隆水電站施工階段中期的2001年11月,中電技與運營經驗豐富的湖北省黃龍灘水電廠簽訂了第八個分包合同—水電站發電運營管理合同,每年支付其運營費用,委托其代為運營。水電站整體施工大致完成時,湖北黃龍灘水電廠的員工來到了基里隆,參加整體調試工作,為未來四年或者更長時間的運營工作做好前期準備。
啟動運營后,除了負責商務、財務和技術的5名常駐員工外,大部分中電技員工從柬埔寨撤回。按照合同的規定,中電技還將繼續為水電站提供維修所需要的機械零件及工具。黃龍灘水電廠有14名員工駐守基里隆,這19人三班倒的工作基本滿足了水電站日常的運營需要。黃龍灘方面定期更換駐柬埔寨的員工,不過會按照中電技的要求,讓部分新老員工有3到4個月的重疊期,以保證交接不會對發電造成影響,在過去的四年里,一切進展得還算順利。
2006年,中電技與黃龍灘水電廠再次續簽合同。在運營之初,柬埔寨提供的水文資料預測基里隆I級水電站每年發電量可達到5300萬度。拿到柬埔寨政府支付的電費后,除了每年還給中國進出口銀行160萬美元和支付給黃龍灘水電廠的運營費用以外,中電技還有30萬美元左右的收益。30年的運營期里,貸款將在10年內還清,之后的20年將成為中電技真正的收獲期。
然而也有不盡人意之處。按照國際BOT項目的一大趨勢,運營步入正軌后,駐地員工應逐漸實現本土化。但柬埔寨當地高級技術人員缺乏,現在在基里隆I級水電站內,只有三名負責開車和伙食的人員是柬埔寨人。
與以往的BOT項目相似,能夠在缺乏資金和人才的情況下興建一座高性能的水電站,并將用7美分從水電站收購的電能以三四倍的價格出售,柬埔寨政府成了這一工程最大的受益者。通過全面細致的規劃,中電技30%的資本金收益率也大于整個工程的收益率,這一項目還帶動了大批國產機電設備的出口(該項目機電設備中90%以上為國產)。
對這一結果極其滿意的柬埔寨洪森總理及柬埔寨政府對中電技項目部贊不絕口,多次向中國政府提出由中電技繼續修建基里隆3級和4級水電站的請求。在基里隆風景區內距離I級水電站的30公里處,修建基里隆3級水電站的可行性研究正在進行。可以想見,中電技在I級水電站中獲得的境外BOT項目經驗和人才儲備,將會很快應用于新的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