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宇宙
重建太空站
美國《工程新聞記錄》,2006年8月
7月4日,美國宇航局(NASA)重新啟動了恢復太空站建設的工作。至此,因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導致7名宇航員死亡而擱置了三年半的太空站建造計劃,再次被列進了時間表。
如果一切順利,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會于8月底呼嘯升空,在八分鐘內加速至17500英里/小時,在此期間將給其乘客與貨物帶來三倍于地球引力的沖擊,然后追逐著國際空間站,在離地球表面220公里的軌道持續運行。
它的目標是幫助建成迄今為止最高的建筑—國際空間站。在建設過程中,還需要用到“穿梭機”來搬運大量的建筑材料,而宇航員們則會被訓練成管道工、電工和質檢人員。
“我們用起重機的機器手臂來運送和固定組成空間站主體的預制模塊,那些模塊有的重達2萬磅,” 曾兩次受任太空站建設任務的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威廉·麥克阿瑟(William S. McArthur)說,“然后用鉚栓將這些模塊固定在太空,接著就是布線和鋪設管道,這聽起來跟傳統建筑似乎沒什么兩樣。”
除了宇航員的培養,預制模塊的建造工作可能要花費1000多億美元,這將是國際空間站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困難。
反恐課堂
評估建筑的易損性
美國《橋梁建造師》雜志,2006年8月
公共基礎設施體系對它們所服務城市的安全和正常運轉起著決定性作用,且很容易受到恐怖襲擊。一旦有爆炸襲擊核心地區,就將導致公共設施服務的失效或者關鍵運輸路線的癱瘓。更重要的是,除了對直接受襲地區的經濟和公眾安全造成破壞之外,恐怖襲擊最終還會引發更大范圍內的經濟衰退。
這種破壞很難解決,因為能有效降低恐怖襲擊破壞力的建筑設計往往遵循其特定的安全原則,而這些原則與基礎設施的公共性多數是相悖的。例如橋梁的設計是為了方便公眾的使用,而注重反恐和安全性能的建筑追求的目標則是控制和限制使用規模。盡管這些相互悖逆的因素使得安全問題的解決變得不大容易,但也還有較合適、有效且操作性強的方法—第一步就是先由對爆炸所造成的結構影響非常熟悉的工程顧問,對建筑結構的薄弱環節進行評估。
受爆炸攻擊的易損性評估,其目的在于保護公眾的安全,以及將政府無力反擊的時間縮到最短。爆炸襲擊首要威脅的,是爆炸現場附近基礎設施中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交通樞紐的失控,例如因爆炸而逐漸倒塌的碼頭。通過電腦分析,建立擁有快速反應和預測功能的電腦分析系統,將模擬出災害發生直至建筑物倒塌的全過程。
有兩種方法可被用來估測建筑結構在面臨爆炸威脅時的易損性,確定需要保護的重要區域和一系列破壞發生后的脆弱程度。第一種方法是引爆定量的炸藥做實驗,來檢測爆炸對建筑結構產生的破壞力到底有多大;第二種方法是根據建筑物的各項性能指標,對待測建筑結構進行輔助性測算,推測出能導致其災難性倒塌的最小規模炸彈數量。
綠色魔力
綠色,更近一點!
美國《紐約時報》,2006年8月13日
“綠色”公寓建筑已經悄然出現在了曼哈頓市區的周圍。
這不單單是為了便于利用在過去三年中已被公開證實的環保材料,或迎合高標準的節能效果。
截至目前,在曼哈頓至少有六個大型的綠色建筑已被設計出來,而更多的綠色房子也正在計劃或修建中。
這些被賦予了綠色內涵的建筑物使用了可持續利用的再生材料,可以大幅降低能源和水資源的消耗。它還安裝了光電池和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或者擁有被土壤或植被覆蓋的屋頂等等。
開發者們之所以看好綠色建筑,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將是未來建筑發展的趨勢,因此希望借以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他們相信,同時面對兩套房子,即便要付出更高的價錢,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更為“綠色”的那一個。
紐約的公寓住戶們對綠色建筑也擁有與開發商同樣的熱情。盡管要為哈德遜河邊的Tribeca綠色公寓付出每月5075美元到5600美元的高額房租,卻仍有相當一批年輕的家庭被它深深吸引。
設計未來
設計新奧爾良的未來
美國《建筑實錄》雜志,2006年8月
遭到卡特里娜颶風重創后的美國城市新奧爾良如何重建一直是個熱門話題。
房屋和公寓在具有抵御洪水侵襲能力的同時,如何繼續保持新奧爾良特有的城市風情?在加高了的地面上,新奧爾良如何用一種更具有可持續性和更加環保的方式來容納更多的城市居民?
《建筑實錄》雜志和Tulane大學建筑學院聯合發起了設計方案競賽,要求參賽者為一塊待開發的地段提供能包含160個單元的住房設計,并且要求必須避免不切實際的空想,從這座城市的現實出發,提出富有遠見的、能真正解決城市住房危機的辦法。
參賽的學生和設計師們一共提供了544份解決方案。
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看出,一些傳統樣式的房屋對環境的變化有很強的適應性,但新奧爾良市的未來發展,要在最大程度上剝離過去遺留下來的破壞和影響。而參賽者的設計思想正呼應了這座城市的新要求:建筑要高于上漲的洪水,且整體構思要尊重當地的氣候和環境。
設計=拯救生命
《商業周刊》雜志, 2006年8月
改良醫院的設計能夠降低感染率、減少醫療事故,還能夠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甚至讓所有不同的病癥得到最好的治療。
一份來自Robert Wood Johnson基金會的研究報告顯示,超過600篇行業期刊論文論證了醫療環境對病人的健康和醫護人員的服務效率會產生影響。
奇妙的醫院大門、有助于康復的花園、以及傳說中的風水——這些美好的建筑設計元素對健康的影響容易假設,卻很難得到證實。但是在過去的七年里,越來越多的醫院建筑設計師們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設計可能會拯救更多的生命。
而來自醫院的數據亦顯示,自從采用開放式建筑設計模式后,感染率下降了11%。這歸功于醫院公用設施的人性化設計鼓勵了經常洗手等減少傳染可能的行為,而重新設計過的通風系統也達到了同樣的效果。
這種現象在此時出現并不顯早,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目前正面臨著老齡化,這意味著到2009年,美國每年花在醫院建設上的資金將超過300億美元。而當下漸起的醫院設計運動,和即將出現的醫院建設浪潮,將是影響下一代醫院發展的獨特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