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幾年來,孫強的私人股投資領域,不斷低調而強勢地攻城拔寨,被業界稱為最具獨特眼光的鷹派投資人士
2月2日,內地家電業連鎖巨頭國美電器宣布,華平基金認購其發行的1.25億美元可轉換債券,同時認購2500萬美元為期5年的國美新普通股認股權證。受這一消息刺激.第二天國美電器復牌后股價飆升11.5%,創下2005年7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
這是迄今為止,華平在中國的最大單一投資,操盤手便是低調而強勢的孫強——華平投資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
孫強戲稱自己是“民資委”——“國資委”代表國有資本,而私人股權投資在很大意義上代表民眾資本,如退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其他投資群體的資金,自1990年代末闖入投行以來,孫強這“民資委”一做就是十幾年。
1995年,孫強加入全球最大的專業股本投資銀行之一的生平集團,也是在這一年,華平進入中國大陸。
讓孫強和華平聲名鵲起的是1997年亞信一案。當時有近十家創投機構對亞信感興趣,但華平依然堅持自己的標準不肯退讓。雙力在項目估價上出現嚴重分歧,最終業信獲得1100萬美元,同意在相同的融資額度下出讓更多股權。據稱,這次談判共持續了三天三夜,其中有兩次已經談崩了,孫強在云機場的路上又被亞信請回談判桌。
2000年3月,亞信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功,融資,1.4億美元。伴隨著亞信的成功,孫強代表華平在甲國大陸打了第一場漂亮的大戰役,成為當年最引人關注的案例。
亞信一役后,孫強每次出于的數額再未低過千萬美元,且出于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1998年,華平開始關注教育軟件行業,經過4年的調查、摸底、談判,2002年8月斥資1500萬美元入駐浙大網絡。2003年9月,華平以2200萬美元成為皮革企業浙江卡森的第二大股東。
“投資企業首先是投資人,企業的領導人要有激情,要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動力,這是我們投資企業中國關鍵的一點?!睂O強把港灣網絡看作是華平在甲國投資的“最滿意”的案子,這個項目尤其體現了華平“投資人才和管理層”的理念。
港灣網絡的創始人李一男沒有留學背景,海外投資者不敢下手。孫強卻認為值得一投 理由是:李一男是一技術神童,而且27歲即被提拔為華為副總裁,充分顯示了他還有優秀的商業才華:2001年8月華平向港灣網絡投資1600萬美元,2002年5月華平再次注入3700萬美元。無怪乎,孫強被業界稱為最具獨特眼光的投資人士。
像港灣網絡,浙江卡森等民營企業,一直是孫強關注的重點。孫強在2002年強調,華平在國內注意力仍然是民企,國企不在視線之內,因為國企“管理層所追求的利益和投資者追求的利益不一樣,和我們無法協調”:

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以及產業政策的走向開放,這一局面悄然發生改變。以致強勢的孫強也不得不改口:“國企改制對創投是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可以放手一搏”,國企需要投資的金額較大,“這正是華平和其它VC差異化的表現,拉開距離,更加本土化”。
接下來,孫強勢手中便有了大唐電信、哈藥集團等案子。巨額投資國企標志著華平作為跨國投資者,已從長期關注民營今業,逐漸參與到了國企改革這一重大進程中?!霸趪嗣襁M的大背景下,我們有很多機會,華平創投希望十一步在國有企業方面有所作為?!睂O強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