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博客為代表的Web2.0,強烈吸引著國內外風險投資家的注意力,使他們難以保持鎮靜和理性
近日清科公布,2006年第一季度共有42家共獲得3.3億美元的風險投資,與去年同期相比,獲得投資的企業增加了7家,總投資金額增加了1.8億美元,增幅高達124%。
互聯網行業表現尤為突出,無論從投資案例個數還是投資金額方面看,都占據主流。該領域第一季度共有15個案例,占整個季度投資案例總數的33.3%;投資金額達1.3億美元,占該季度投資總額的39.4%。

尤其令人關注的是,針對Web2.0概念的投資開始活躍起來。2005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十幾宗Web2.0方面的大額風險投資,數額都在千萬美元。僅今年3月前后,進入中國互聯網業的國際風險投資金額就有1億美元左右,奇虎網和ChinaBBS分別獲得2000萬美元和3000萬美元,千橡互動則獲得48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在融資榜中高居首位。
毫不夸張地說,以博客為代表的Web2.0掀起了2006年中國互聯網行業乃至整個信息產業的熱潮,強烈吸引著國內外風險投資家的注意力,使他們難以保持鎮靜和理性。
這樣熱潮讓境外投資者詫異,又感到特別無奈。正如一位外籍風險投資人所說的:“我不明白Web2.0就是什么內容,但必須得投,如果不投就可能喪失機會。
誠然,好的項目自然受人追捧,待價而沽也無可厚非。但是,在Web2.0概念風行之下,風險投資家已經顧不上區分良莠。就像旅游一樣,既然來了,就不能不消費,總要花點錢作紀念,哪怕是買一個教訓。
風險投資家并不是饑不擇食,而是因為面臨著巨大的“花”錢壓力。據稱,今年至少會有40億美元風險投資砸向中國互聯網,但目前的狀況很不樂觀,風險投資家僅僅花掉10億美元。此外,還有面臨越來越的基金涌入。
機會存在是存在的.在互聯網行業表現得更加明顯,盡管,風險投資家也清楚某些Web2.0的公司存在炒作概念,但如果不投就有失去搶占新興市場先機的風險。
發現Web2.0是一個如此巨大的“吸錢”磁場,企業家自然是竊喜不已。于是,Web2.0很快被泛化,內涵縮小了,外延擴大了。你是Web2.0,我也是Web2.0,大家爭先恐后,最后誰也搞不清楚誰是Web2.0。
或許,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Web2.0到底是什么,在企業和投資者一窩蜂的熱炒之下,Web2.0已經成為神話的開始,誰還在乎它是什么,到底賺不賺錢?只要你說自己是Web2.0,別人就會多看你一眼,而你如果還死抓住傳統不轉型,那恐怕就會遭到鄙夷。
最要命的是,Web2.0至今難以盈利,或者說盈利模式還是摸索當中。目前來看,惟一能賺錢的就是做廣告,其它的盈利微乎其微,應該還在創業的初級階段。究竟能不能把各種美妙的描述變成現實,企業家似乎并不關心,風險投資家也沒有特別在意。
業內觀察家認為,在未來兩年內,Web2.0行業將發生一次“大地震”,大部分的從業者將被迫退出該市場。還有更為悲觀的預測:兩年之后,也許會有90%的Web2.0企業將不復存在。
完全可以確定,Web2.0的社會意義就大于商業意義,帶來的將是一場網絡新文化運動.促使著網民不斷走向自覺和自強。因此,Web2 0概念泛濫成災,歸根到底是一件好事。
壞就壞在,Web2.0劫持了成百上千風險投資人,可能造成極其嚴重財力、物力、人力浪費,影響了社會的整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