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潔
《大國的興衰》一書1988年發行時是作為一部頗有爭議的暢銷書上市的,它震動了美國政界、學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此次求實出版社再版該書,譯者重新做了全面修訂,更正了原譯文中的一些紕漏,并新增了若干注釋。
保羅·肯尼迪現為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重點研究當代戰略和國際關系,撰寫過10余本有關海軍史、帝國主義、英德關系、戰略和外交方面的著作。
《大國的興衰》一書,是保羅·肯尼迪廣泛論述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歷史的學術巨著。在書中,作者反思了以往500年間世界大國興亡盛衰、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并指出科技和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力量是軍事實力的后盾。大國之興,興于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軍事強盛和對外擴張;大國之衰,衰在國際生產力重心轉移以及因過度擴張而造成的科技和經濟相對衰退落后。
作者還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并預測了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他預言,美蘇的衰落是不可逆轉的,世界將進人多極時代,美國、蘇聯、西歐、日本和中國將稱雄于世,并強調指出上述列強的地位取決于各自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戰略,而關鍵則在于領導者的智慧、經驗和能力。中國在多極格局中的實力尚有差距,但目前發展最快,潛力最大,前景看好。因此,21世紀將是太平洋地區的繁榮時期,中日的經濟實力可能領先于世界。本書出版以來的近20年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兩極格局崩潰,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基本上印證了保羅·肯尼迪在該書中的分析和預測。
本還記錄了一個歷史事實:近代以來,最引人注目的大國的興與衰,不是發生在居于支配性地位的國家那里,而是發生在新興大國那里,他們的力量迅速增長并接近霸權者,并向世界領導國發起挑戰。不幸的是,最終這些新興大國無一例外地失敗了。本書推薦序的作者王之明博士將這稱為“大國的悲劇”。以20世紀為例,德國、日本、前蘇聯一個接一個氣勢洶洶地崛起,向當時的世界“領導國”——英國或者美國發起挑戰,卻都以國家的自我毀滅而告終。
事實上,英國和美國先后作為18世紀以來的世界“領導國”,之所以經歷了諸多挑戰而保持了大國的地位,其奧秘在于著眼于國家內部自身體制的調整,而非顯示國家的權利。這種專心追求內部優良秩序的做法,創造了一種保障自由的體制,它帶來了科學進步、技術創新和經濟力量的增強,這些又促進了武器技術和軍事發展的過程,他們集中資源發展那些有助于積累軍事能力的部門,這使他們在短時期內迅速成長為“新興大國”。然而,這種強大使他們更加相信強權政治,相信通過軍事手段可以改變自認為不公正的國際秩序。他們一心想要強大卻最終走向了衰落。
世事就是如此詭異,直接以在國際競爭中取勝為目的而設計其政制的大國,其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拆臺腳的,它可以迅速地增強力量,但最終卻可能以失敗告終。相反,若以追求內部的優良秩序為主要原則設計體制,則該體制順帶地產生的國家力量,將更強大而持久。當中國準備在21世紀和平崛起之際,本書是值得國人一讀的。
(《大國的興衰》,保羅·肯尼迪著,陳景彪等譯,國際文化出版社,2006.1,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