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許多與傳統語言迥異的網絡詞匯紛紛涌現,并且逐漸滲入到語言交流的各個行業。本文擬從詞匯學構詞法的視角出發,對英漢兩種語言網絡詞匯的生成和構建方式進行分析比較,揭示它們的異同點,進一步了解它們的特點及發展規律。
[關鍵詞] 網絡詞匯 構建方式 英漢語 比較研究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被稱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的出現,人類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信息時代(又稱網絡時代)。網絡的應用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社會的變化必然會引起語言的變化”(郭熙 1999:67),網絡語言這一獨特的語言現象應運而生。大量網絡詞匯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新詞新語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網絡詞匯,分析其生成構建規律,不僅可以促進網上交流,推動網絡發展,而且有助于我們準確把握這一新生的語言現象,更好地認識語言結構體系發展變化的趨勢。
金惠淑等(2002)認為:網絡語言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對象,其中的網絡詞匯是新詞新語研究的對象。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已經取得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知名語言學家David Crystal(2001)的《語言與因特網》是國際上第一部由主流語言學家撰寫的論述網絡語言現象的著作;國內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于根元 2001)、《網絡語言概說》(于根元 2001)和《網絡語言》(劉海燕 2002)等也對網絡語言進行了比較全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論述。
一般認為,“網絡語言是人們在互聯網上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處理的交際符號,它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戚曉杰 2001),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劉海燕(2002:37-38)和秦秀白(2003)等看來,它由三種語言成分構成:一是與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相關的專業術語,英語中如hardware, firewall, database,對應的漢語是硬件、防火墻、數據庫;二是與網絡文化現象相關的術語,英語中如netbar, hacker, E-business,對應的漢語是網吧、黑客、電子商務;三是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交際(BBS、網絡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語,常用的英語詞語有w8(wait), coz(because), PITA(pain in the ass)等,漢語如潛水、打鐵、菜鳥等。要指出的是,第三類語言成分還包括許多表情符號,如“:-)”(微笑)、“:-D”(哈哈大笑)、“:-(”(沮喪)等。語言學界通常把表情符號歸入副語言的范疇。以上便是廣義上的網絡語言,狹義的網絡語言僅指第三類。
從有關論著我們可以了解到,人們(包括語言研究者)談及網絡語言時指稱的主要是網絡上的詞語,即網絡詞匯。網絡詞匯是網絡的“衍生品”,特指因網絡產生而出現或者有了新發展的詞匯。英漢網絡詞匯都是從傳統的英漢語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傳統的構詞法仍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網絡的自由性決定了網絡詞匯不可能完全按照現有的傳統構詞法來豐富自己。有時候,它的生成是不規范的,也不能從傳統構詞法角度來進行分析驗證。為了說明這些問題,我們將對英漢語網絡詞匯主要的構建方式進行分類與比較。
二、復合構詞
復合構詞是一種生成能力很強的構詞方式,英漢語網絡詞匯中均有大量的復合詞。下面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英漢語網絡詞匯的復合構詞方式進行進一步分類,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這種構詞法。
1.英語網絡詞匯的復合構詞
英語網絡詞匯中的復合詞可以由各類詞組成,而且其組合方式不受英語句法的詞序排列的限制,組詞方式十分靈活(劉禮進 1998:117)。復合詞的構詞材料多半產生于基本詞匯。此外,復合詞的含義,大多可以從詞的表面看出來。從外在構形上看,常見的有這么幾種:
(1)名詞+名詞:homepage(主頁);donorware(饋贈軟件);firewall(防火墻)
(2)形容詞+名詞:broadband(寬帶);freebox(免費郵箱);mainboard(主板)
(3)名詞+形容詞:ping lame(指因連接不好而導致的過低的下載速度);bug ill(指因程序語言錯誤太多而無法瀏覽的網頁);economy fast(一種基本的網頁編輯風格)
(4)動詞+名詞:chatroom(聊天室);recycle bin(回收站);print preview(打印預覽)
(5)名詞+動詞:netspeak(網絡語言);mapedit(網絡圖形編輯器);diskcopy(磁盤拷貝)
2.漢語網絡詞匯的復合構詞
復合法是現代漢語構詞手段中最重要的一種,在網絡漢語中也不例外。從內在的語法關系來看,漢語網絡詞匯復合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聯合式:瀏覽、捆綁、登錄、發送、點擊、查找
(2)主謂式:私聊、群發、鏈接、手機上網、桌面管理、網絡傳情
(3)動賓式:泡網、上線、加密、抓圖、隱身、轉貼
(4)補充式:刷新、打包、激活、帥呆、酷斃、接入
(5)偏正式:網戀、黒客、熱啟動、默認值、官方網站、聊天室
比較以上英漢語網絡詞匯的復合詞,我們可以發現,英語網絡詞匯的復合詞主要為復合名詞,而漢語則涉及動詞、名詞、形容詞等多種詞類。此外,網絡漢語的復合詞較網絡英語中的要多,這是因為現代漢語的(獨立意義的)詞根比英語多。英語主要是靠詞綴構詞,而漢語主要是靠獨立詞根合成詞,這是英漢語各自構詞的重要特征(魏志成 2003:206)。這一特征在網絡語言中也同樣反映出來。
三、派生構詞
在英語和漢語中,派生構詞均指借助詞綴來實現的構詞方式。它極具生成能力,用這種方式構成的英漢語網絡詞匯數目龐大。下面我們按照詞綴的位置對它們進行分類說明。
1.英語網絡詞匯的派生構詞
派生法是英語所有構詞法中構詞能力最強的一種,由此構成的詞匯不計其數。在瀏覽英語網頁時,我們經常可以發現由cyber,web,net,e,online,computer,internet,ware等含有網絡意義的詞語發展而來的新詞。很顯然,web,net,online,computer,internet,ware等,是單詞而不是詞綴,由它們和其他英語單詞組成的詞屬于復合構詞。但在網絡語言中,這些單詞派生出了大量的新詞,人們把它們當作詞綴一樣來使用,因此在這里,我們把由此形成的新詞也歸為派生構詞。
(1)前加式: cyber (網絡的,計算機控制的):cyber crime(網絡犯罪),cyber love(網戀),cyber worm(網蟲);online(在線):online sales(在線銷售),online shopping(在線購物),online service(在線服務);e-card(電子賀卡),e-book(電子書), e-mail(電子郵件)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cyber, online, e, net都可以衍生出“網絡的,與網絡有關的”含義,因此由它們派生構成的詞往往可以作為同義詞互換使用。如:cyber love和net love都是“網戀”;online store和cyber store都是“網上商店”;e-chat,cyber chat和online chat都是“網上聊天”。
除了由上述幾種和網絡相關的詞綴派生出來的詞匯,還有為數不少的由普通詞綴派生的網絡詞匯。如:hypermedia(超媒體),hypertext(超文本),hyperlink(超鏈接);micromoney(網絡微型貨幣),micropayment(網絡微型支付款),micropricing(網絡微型收費)。
(2)后加式:ware(軟件):hardware(硬件),shareware (共享軟件),freeware(免費軟件);accelerator(快捷鍵);browser(瀏覽器);scanner(掃描儀);emailer(發郵件人);lamer(新手)
和前加式相比,加后綴形成的新詞要少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英語詞匯中后綴和根詞素的聯系比前綴和根詞素的聯系更趨于緊密,因而成詞機會要少;另外,后綴加在詞或詞根上,只改變詞類,不改變詞義,作用與前綴相反(唐逸 1990:100),這也是加后綴的新詞少的原因。
2.漢語網絡詞匯的派生構詞
漢語原有詞綴不多,常用的前綴如“老”“阿”“小”“第”“初”等,常用的后綴如“子”“兒”“性”“化”“度”“式”“型”“者”等以及一些疊音詞綴。在網絡語言中,這些詞綴也發揮了自己的構詞能力。此外,網絡語言中還出現了一些新詞綴或準詞綴,如“網”“超”“酷”“蟲”“霸”等。這些新詞綴的認定目前在學界還存在分歧,但其因極強的構詞能力,參與構造了大量的詞語,我們在這里把它們當作詞綴來看待。
(1)前加式:網友、網民;超豪華、超現代;酷哥
(2)后加式:帖子、壇子;歌蟲、千年蟲;毒霸、譯霸;數字化
四、縮略構詞
在網絡交流中,大量的縮略詞為網民們使用著,這種現象主要是由網絡交流的特點決定的。人們為了減少打字輸入的時間,使彼此間的交流更方便、更快捷,傳遞更多的信息量,于是采用了縮略詞。這些縮略詞被廣泛接受和使用著,形成了網絡行語,是網絡詞匯的一大特色。
1.英語網絡詞匯中的縮略構詞
在這里,我們把英語傳統構詞法中的融合詞(blending)、縮短詞(shortening)和首字母拼湊詞(initialism / acronym)都歸為縮略構詞。網絡英語中的縮略詞還包括部分諧音詞。以下將分類進行說明:
(1)融合詞:網絡英語中的融合詞往往帶有鮮明的網絡技術特征,或者帶有詼諧的意味,如:smail(snail + mail,指相對于電子郵件而言要慢許多的傳統郵件);netizen(net + citizen, 網民);netiquette(net + etiquette,網絡中通行的習慣或禮節性規定);modem(modulator + demodulator,調制解調器)。
(2)縮短詞:這種構詞法在網絡語言中也較為普遍,如:del(delete,刪除);ins(insert, 插入);config(configuration,配置);cyberdoc(cyberdoctor,網絡醫生)。
(3)首字母拼湊詞:這類詞在網絡語言中亦為數不少,如:WWW(World Wide Web,互聯網);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網);IP(Internet Protocol,網際協議)。
(4)特殊縮略詞:即由諧音詞和字母結合而成的縮略詞。如:B2B(Business To Business, 一種商業模式:公司對公司);B2C(Business To Customers,一種非主流商業模式:公司對顧客);C2C(Customer To Customer,消費者之間的交易)。
2.漢語網絡詞匯中的縮略構詞
(1)取詞匯中各個音節的首字母構成縮寫形式,這是用漢語拼音仿造英文的首字母拼寫法。如:RMB(人民幣);PLMM(漂亮美眉);BT(變態);TMD(他媽的)。
(2)取復合詞詞根中能代表其意義的詞素構成新詞,如:控件(控制軟件)、耗材(消耗性材料)、電郵(電子郵件)、私聊(私下聊天)。
五、舊詞新義詞
詞匯的演變與發展是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的,網絡詞匯的發展也離不開日常生活語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詞在網絡上或經歷了詞義引申、擴展及轉化,或經由各種修辭手段,在原有詞義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意義。其中大部分詞的寫法不變,便于記憶,也便于推廣使用。
英語網絡詞匯中的舊詞新義詞有些能夠在新老詞義之間進行聯想,如:package(軟件包,本義為包裹);window(視窗,本義為窗戶);reader(瀏覽器,本義為讀者)。也有些詞匯不能產生聯想,如:spam(垃圾郵件,本義為一種午餐罐頭的商標名);bug(故障,本義為臭蟲);cookie(魔術餅干,一種記錄個人信息的文本文件,能自動保存在計算機里,本義為小甜餅)。
漢語網絡詞匯中的舊詞新義詞也隨處可見。有些通過字詞的多義性構擬以表達與原詞不同的意義,主要流傳于大學生中,如:早睡(早上睡覺)、后起之秀(指那些愛睡懶覺,起床很晚的人)、臥龍(整天臥床不起的男生)、特困生(上課特別愛犯困的學生)。有些通過隱喻手段賦予舊詞新義,生動形象地表達另一個概念。這類詞數目眾多,如:恐龍(網絡上相貌丑陋的女孩子)、板磚(網上用來攻擊別人觀點的文章)、灌水(在論壇上發布內容空洞,“水份”含量高的帖子)、踢(趕出聊天室,是聊天室或論壇管理員驅趕違規用戶的一種行為)、隔壁(論壇里相鄰的帖子)。還有些是將現有的構詞成分歪曲解釋,從而增加新的意義。新意往往很詼諧,或具有反諷意味,與原來的意義相反或者無關,如:偶像(嘔吐的對象)、可愛(可憐沒人愛)、天才(天生蠢材)、善良(善變又沒天良)。這些詞匯使網絡交流變得生動有趣,讓人流連忘返。
六、其他構詞方式
1.諧音成詞
在網絡語言中,利用諧音產生的新詞俯拾皆是,可謂網絡語言的又一特色,體現其靈活、自由、便捷,獨具個性的特點。這些諧音詞的出現主要是為了節約語言文字錄入的時間,方便交流。
英語網絡詞匯中的諧音詞主要是由一個數字或字母來替代單詞中與它諧音的一個或一組字母,甚至整個單詞。如:B4(before);L8r(later);cu(see you);oic(oh, I see);oicq(oh, I seek you);ru(are you);2B(to be);lite(light);nite(night)。
漢語網絡詞匯中的諧音詞較復雜。主要有這幾類:
(1)偶然形成的,構詞成分只起音節作用與詞義關系不大的諧音詞,如:竹葉(主頁)、斑竹(版主,論壇管理員)、板斧(版副,論壇副管理員)。這類諧音詞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漢語的拼音輸入法,例如在輸入“banfu”時,最先顯示的詞是“板斧”而非“版副”,人們為了節省時間,就采用了“板斧”一詞,久而久之,就成了網絡交流中普遍接受和使用的詞匯。這些諧音詞能營造一種幽默輕松的氛圍,為網民們所鐘愛。
(2)數字諧音,如:555(嗚嗚嗚,表哭了);9494(就是就是);98(酒吧);7456(氣死我了)。
(3)數字+英文字母諧音,其中數字的讀音采用漢語讀音,如:3Q(thank you)、3X(thanks)。這類諧音詞較少,但使用較廣泛。
(4)快速連讀形成的諧音詞,如:醬紫(這樣子)、釀紫(那樣子)、表(不要)。這類諧音詞數目也不多。
2.外來詞匯
劉愛平(2004)指出,英語網絡詞匯中的外來詞義項不多,詞性也比較單調。如:Beta-testing指軟件的Beta測試,而Beta是希臘字母中的第二個字母β,在軟件開發中指軟件測試的第二階段;V34.bis中的bis 意為改進版,來自拉丁語,原意為“第二”,在調制解調器的標準中,對現行的標準加以補充和改進;Kanji:為漢字。
漢語網絡詞匯中存在大量的外來詞,主要來源于英語。因為在互聯網中,英語占主導地位,網上的英語信息占90%以上,有著廣泛的影響。漢語網絡詞匯中的外來詞可分為下列幾類:
(1)音譯詞:酷(cool)、奔騰(Pentium)、比特(bit)、溫酒屋(win95)
(2) 音譯和意譯結合:因特網(internet)、駭客(cracker)、賽博空間(cyberspace)
(3)意譯詞:防火墻(firewall)、聯機(online)、筆記本電腦(laptop)
(4)直譯詞:平臺(platform)、寬帶(broadband)、聊天室(chatroom)
3.仿擬造詞
仿擬是一種模仿現成格式臨時新創的造詞方法,又稱仿用,所仿用的格式大多為合成詞和固定詞組(李潤生 2003)。它通過替換傳統語言中已經存在的詞匯中的個別語素構成新詞,是一種極富創造性的構詞方式,網絡語言的隨意性促使它在網絡新詞新語的構成中占了一席之地。由仿擬而來的詞匯既增強了網絡言語表達的感染力和幽默感,又傳遞了諷刺、詼諧的修辭效果。
漢語網絡詞匯中有很多通過仿擬造詞法造出來的新詞。如“黑客”指非法入侵電腦系統的人,仿其而造的新詞有“紅客”(網絡中富有正義感的或者給其他計算機用戶提供友好幫助的非法進入者)、“藍客”(意義同“紅客”)、“閃客”(使用flash軟件較多較好的人)、“白客”(非法入侵站點,但不進行任何操作就退出的人)等。其他仿擬而來的詞匯還有:笨魚先游(仿“笨鳥先飛”)、酷無止境(仿“學無止境”)、闖關族(仿“上班族”)、曬月亮(仿“曬太陽”)、班兒爺(指辦班者,仿“板兒爺”)等。
英語網絡詞匯中也存在部分仿擬詞,如:mouse potato(握著鼠標不放的人,指電腦迷)仿couch potato(電視迷)而來;open-collar workers(開領工人,指穿著隨便,在家里通過使用與工作單位連接的電腦終端遠距離工作的人)仿white-collar workers(白領工人)和blue-collar workers(藍領工人)而來。
4.創新造詞
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局勢的變遷,必然會導致新思想、新學說、新發明、新創造、新事物、新現象的出現,而這些都需要新的詞匯來命名或表達,以完成人們的交際任務。在英語中,“所謂‘創新詞’,就是指不借助現存的任何形態成分而創造的新詞”(王文斌 2001:124)。網絡詞匯中的新造詞包括:hacker(黑客);nexis(一個可搜索的專用數據庫系統);wizzard(向導);Unix(用于服務器的一種操作系統);blog (個人在網上制作的發表個人作品的網頁);grrrl(網絡生活中的女權主義者);zoe(零能量);voxel(三維像素);等等。
漢語中的創新詞則是用人們已經熟悉的現成“字”造出原來沒有的語素組合。從這個意義上說,上述通過復合、派生、諧音、縮略等方式構建的詞匯都屬于這個范疇,故此我們認為創新造詞是英語特有的一種構建新詞的方式。
七、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比較中,我們不難發現,英漢語網絡詞匯的構建方式各有各的獨特之處,雖然并非一一對應,但幾種主要的構建方式還是有共通的地方。它們體現了語言發展的共同規律,即詞匯的數量由少增多、詞義由簡變繁。無論英漢語網絡詞匯的構成多么復雜、形式多么奇特新穎,它們的生成和發展始終離不開傳統語言這一土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詞匯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原有的詞匯系統,彌補了現有語言在網絡交際中的不足,使之發揮出更廣泛的交際作用。然而,網絡語言畢竟屬于新生事物,網絡詞匯良莠不齊,因此還有待媒體和學術界的正確引導與進一步規范。
參考文獻:
[1] Crystal,David.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 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 國家語委“新詞新語規范基本原則”課題組(執筆金惠淑、孫曼均、袁暉).新詞新語的規范問題述評[J].語言文字應用,2002(2).
[4] 李潤生.網絡詞匯的造詞法探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2).
[5] 劉愛平.網絡英語構詞解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4(98).
[6] 劉海燕.網絡語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7] 劉禮進.從科技英語發展看合成法的構詞方式和功能[J].南昌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1).
[8] 戚曉杰.網絡語言探微[J].語文建設,2001(8).
[9] 秦秀白.網語和網話[J].外語電化教學,2003(94).
[10] 唐逸.英語構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11] 王文斌.英語詞匯語義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2] 魏志成.英漢語比較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13] 于根元.中國網絡語言詞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4] 于根元.網絡語言概說[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泮幼萍許曦明,浙江省寧波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