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研究量詞大多是從靜態的立場,即主要就量詞本身來進行分類和描述;本文主要借鑒邵敬敏《漢語語法的立體研究》中關于量詞的研究以及陳穎《蘇軾作品量詞研究》中提出的思路,采用動態的觀點,即從動量詞與動詞的語義雙向選擇這一特定角度進行,以期有新的發現。而《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是現存最早的南戲劇本,收集了南宋和元代三種戲文,其中的賓白具有較高的口語化程度,所以運用封閉式、窮盡式的調查方法,對其中的動量詞進行描寫分析是很有價值的。為了行文方便,例句出處用簡寫形式,括號中的數字是引文頁碼,數字前是三種戲文的簡稱。如“(張,P148)”,即“《張協狀元》148頁”,余類推。
借鑒郭先珍《現代漢語量詞手冊》中對量詞的分類,我們也把文獻中稱量動作行為單位的叫動量詞。
一、動量詞的分類及描寫
動量詞和動詞具有語義選擇關系。根據邵敬敏的研究,我們把文獻中的動量詞分為四個層面:通用動量詞、自主動量詞、借助動量詞和情態動量詞。
(一)通用動量詞
1.計數量詞邵敬敏先生認為計數量詞“表示的是動作的重復性,不考慮時間因素,也沒有別的附加意義,語義最為單純”。在所考察的文獻中,出現了2個計數量詞。
(1) 回例如:《狀元張葉傳》,前回曾演,汝輩搬成。(張,P2)
莫教轉面一回顧,真個三十六宮無粉光。(張,P74)
稱量與“回”的本義“回轉”有聯系的“帶方向性”、“周期性變化”的動詞。
(2) 度例如:直待勞心千百度。(張,P204)
幾度沉吟彈粉淚,對人空滴悲多情。(小,P265)
稱量有形動作或精神活動的動詞。
⒉計時量詞邵敬敏先生認為計時量詞“是時段的計時,表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性,任何動作進行,或者動作完成以后轉入狀態,都必須跟時間密切相關,因此,動作或狀態都離不開時間這一根本屬性”。呂叔湘(1982)《中國文法要略》中認為:“動作的次數,一方面和‘量’的觀念有關,一方面也和‘時’的觀念有關,也是一種‘動相’。”①文獻中有5個計時量詞。
(1) 夜例如:一夜睡不著。(張,P14)
(2) 宵例如:張丈,你胡亂去供床下睡一宵。(張,P56)
(3) 日例如:在這里安歇幾日,便入試院。(張,P125)
(4) 秋例如:寒窗苦志知幾秋,忽登桂籍魁鰲頭。(張,P159)
(5) 載例如:夫主姓孫,亡過數載。(小,P271)
由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計數量詞和計時量詞在語義上側重點不同:計數量詞重在動作的完成性,而計時量詞則重在動作的可持續性上。
(二)自主動量詞和自主動量詞配合的是自主動詞,馬慶株在《自主動詞與非自主動詞》中談及“自主動詞從語義上說是能表示有意識的或有心的動作行為的。”⒅
⒈同形量詞在文獻中僅有2例同形量詞,它們構成V一V格式,表示動作的時間很短暫,并且稱量的都是有形動詞。例如:
且歇一歇了,去坐地。(張,P43)
一番腰緊,便噯一噯。(張,P124)
⒉短時量詞
和例如:好!你說一和,大開門都使不得!(張,P44)
合例如:下山去借一條棒,更相打一合。(張,P45)
這個動量詞在文獻中都只做補語,稱量動詞“說”“叫”“打”等。
⒊下其作動量詞是由稱量“打擊”義類的動詞開始的,所以往往含有“短時距”的意味,主要稱量與“扣擊”義有關的動詞。例如:
懦弱底與它幾下刀背。(張,P41)
(三)借助動量詞和借助動量詞配合的是有依動詞。邵敬敏認為“凡是必須借助于某種器官、工具或必須伴隨有某種結果的動作動詞,可以叫‘有依動詞’”。可見借助動量詞是從某些特殊名詞轉化而來的,它們與動作之間有一定的借助關系存在。
⒈器官量詞這些動量詞主要是借用身體某些器官名詞。例如:
它打我一拳,被我閃過,踢了一腳。(張,P42)
⒉工具量詞這些動量詞主要來源于動作所使用的工具。例如:
到這五磯上,被賊打一鐵查。(張,P68)
怕知縣點追,才點著定吃十五大棒。(張,P132)
后例在數詞和量詞中間還有個形容詞“大”,起了修飾限制作用。
⒊伴隨量詞文獻中只出現“聲”一個伴隨量詞,用于稱量聲音發出的次數。例如:
且待男女叫一聲:先生在?(張,P26)
(四)情態動量詞伴隨著一定的情態,有持續、整體和空間量詞。
⒈持續量詞
番在文獻中,“番”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動量詞。除了和數詞結合外,還可以和“前”、“今”等結合。例如:
演一番看。(張,P2)
我女今番嫁狀元。(張,P134)
陣在文獻中“陣”只用于自然現象,表示動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含有持續性。例如:
怪風一陣,有如裂帛之聲。(張,P50)
⒉整體量詞
頓強調動作的累計量比較大,側重于動作的整體性,在文獻中和“打”義有關的動詞結合。例如:
頑猾底與它一頓鐵查。(張,P41)
遍強調動作從頭到尾進行了一次。文獻中僅有1例:
你算有何冤抑,各各從頭供狀一遍。(小,P322)
場(cháng)強調動作的整體性,是有頭有尾的一個事件,稱量較大,時間較長。例如:
辛苦須教醉一場。(張,P174)
夜來只為那賊人,險些不做出一場事來,這事只得自相滅。(小,P295)
⒊空間量詞
場(chǎng)依賴一定的空間場所,完整性地進行一次活動。例如:
嫁個張協,惹一場臭。(張,P156)
遭主要和動詞“走”“分付”“打旋”結合。例如:
我投家里去走一遭。(小,P287)
如今不免親去分付一遭,卻去坐衙。(錯,P226)
二、動量詞的組合功能
和數詞組合,這種形式在文獻中也是最多的,并且主要是與數詞“一”和“幾”組合,例如:
都說得一合。(張,P43)
幾度沉吟彈粉淚,對人空滴悲多情。(小,P265)
除此之外,還和數詞“十”“兩”“九”“千百”組合,但數目不多。
和指示代詞組合,指示代詞僅限“這”,有3例。例如:
這番書會,要奪魁名。(張,P2)
和時間名詞組合,主要是“前回”“前番”“今番”。例如:
我女今番嫁狀元。(張,P134)
三、動量詞的句法功能
動量詞作句法成分常和數詞結合在一起,最常見的是作狀語和補語。
(一)和數詞、指示代詞或時間名詞組合后作狀語。
⒈和數詞組合后作狀語。例如:
一夜睡不著。(張,P14)
若是說不肯,一頓打出屎。(錯,P222)
⒉和指示代詞組合后作狀語。例如:
這番書會,要奪魁名。(張,P2)
這回刬草不除根,惟恐萌芽春再發。(張,P174)
⒊和時間名詞組合后作狀語。例如:
《狀元張葉傳》,前回曾演,汝輩搬成。(張,P2)
我當初分付買鏡歸,今番十面也有。(張,P148)
(二)和數詞、指示代詞組合后作補語。
⒈和數詞組合后作補語。這種情況是文獻中動量詞句法功能中出現的最多的。例如:
它打我一拳,被我閃過,踢了一腳。(張,P42)
你帶得掌記來,敷演一番。(錯,P231)
在這里安歇幾日,便入試院。(張,P125)
⒉和指示代詞組合后作補語。例如:
奴家怎洗這場羞!(張,P162)
這例似乎量詞“場”成了物量詞,但是鑒于對文獻的考察,我們還是把它作為動量詞中的整體量詞,強調完整的一件事件,時間上存在延續性。從句法功能看,文獻中也僅這例是和指示代詞“這”組合后作補語成分的。可看作是“奴家[怎]洗〈這場〉羞!”中省略了補語的形式標記“得”。
經過對《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中的動量詞做了三方面的調查研究,我們對南宋、元初南方的量詞系統有了一定的了解,從中也發現了動量詞活躍、生動的動態系統,這不僅是對前一時期量詞系統的繼承和發展,也影響了元代及元以后時期的量詞系統。
附注: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M].商務印書館,1982.
馬慶株.自主動詞和非自主動詞[J].中國語言學報[A].商務印書館,1988.
參考文獻:
[1] 陳穎.蘇軾作品量詞研究[M].四川:巴蜀書社,2003.
[2] 郭先珍.現代漢語量詞手冊[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87.
[3] 劉世儒.論魏晉南北朝的量詞[J].中國語文,1959.
[4] 錢南揚校注.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79.
[5] 邵敬敏.漢語語法的立體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6] 許慎撰,徐鉉校定.說文解字[M]. 北京:中華書局,2005.
(林是非,西華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