倨句 《漢語大詞典》:“亦作‘倨佝’‘倨拘’,物體彎曲的形狀角度。微曲為倨,甚曲為句。《周禮·考工記·冶氏》:“[戈]已倨則不入,已句則不決,長內則折前,短內則不疾;是故倨句外博。”
居句《漢語大詞典》:“猶言方圓直曲。”《史記·樂書》:“居中矩,句中鉤。”《古代漢語詞典》解釋云,“居”通“倨”。直也。段玉裁釋“倨”時,引《禮記·樂記》作“倨中矩,句中鉤。”而《漢語大詞典》引作“居中矩,句中鉤。”“居”“倨”是形似音同義同的異形字。在上古音韻中,都在魚韻見紐。
從《漢語大詞典》的引文來看一下。
注“居句”引文:
(1)《管子·弟子職》:“櫛之遠近,乃承厥火,居句如矩。”
注“倨句”引文:
(2)《管子·弟子職》:“倨句如矩,奉桅以為諸。”
(3)《管子·弟子職》:“倨句如矩,謂正方。”
(4)《管子·弟子職》:“倨句如矩,與刺三鋝。”
由此可見,“居”與“句”連用時,是“倨”的異文。則“居句”亦即“倨句”。
今《漢語大詞典》對這兩個詞解釋時意義是有分歧的,釋“倨句”時,微曲為倨,甚曲為句。“倨”和“句”是一對近義詞,均表示彎曲,只是程度不同。“居句”時,“居”與“句”相對成詞。“居”訓為“方、直”,“句”訓為“圓、曲”,是一對反義詞。從整個詞的釋義看,“倨句”是一個名詞,而“居句”是一個形容詞。這種異義是需要考察的。
《說文解字注·人部》:“倨,不遜也。”①段玉裁注:“……引申之凡侈曰倨,凡斂曰句。”《說文解字注·人部》:“侈,自多以凌人為侈。”②《殳部》:“斂,收斂。”侈,以多凌人,傲慢不遜;斂,態度收斂。是一對反義詞。那么,“倨”與“句”也是一對反義詞。《說文解字》:“句,曲也。”這樣的例子在經傳中屢見之。《周禮·考工記·冶氏》:“[戈]已倨則不入,已句則不決。”鄭玄注:“(戈)句,胡也已,倨謂胡微直而邪多也,以啄人則不入,已句謂胡曲多以啄人則創不快。”③倨,直也;句,曲也。《大戴禮記·勸學》:“其流行埤下倨句,必循其理,似義。”王聘珍解詁:“倨,直也;句,曲也。”
張博先生指出:“句,分化也名詞‘鉤’,指畫曲線或圓的用具;‘倨’分化成名詞‘矩’。指畫直線或方形的用具。《禮記樂記》:‘倨中矩,句中鉤。’ 《漢書·揚雄傳上》:‘帶鉤矩而佩衡兮,履攙槍經為綦。’顏師古注引應劭曰:‘鉤,規也。矩,方也。’”④到現在,木匠們還在用這些工具,在湖南新化有一種畫曲線的工具,可調節,無論畫多曲,都可用這個工具。如果曲的程度與想要的調節的程度一致辭,就是“曲中句尺”。木工稱其為“jū尺”。從新化方言,清聲母去聲字讀平聲的規律來推理,“jū”當就是普通話的“jù”, “jù尺”就是“句尺”。在新化方言中“句”不是多音字,只讀“jū”。“矩”也叫曲尺,是一種畫直線或正方的工具,工匠們在判斷畫的線是否直時,也是用“矩”去衡量一下。如果直的程度與曲尺相合,就是“直中矩”。
“倨句”和“大小”“遠近”“高矮”一樣,都是由兩個反義詞組成的并列復合詞。《現代漢語大詞典·修訂本》對上述一些詞是這樣解釋的:
遠近 遠近的程度:這兩條路的遠近差不多。
大小 指大小的程度:這雙鞋我穿上大小合適。⑤
高矮 高矮的程度:這兩棵白楊差不多一樣的高矮。
那么“倨句”也當釋為“物體外表直曲的程度”。“倨句外博”,即“直曲程度外邊要大一些。”《管子·弟子職》:“倨句如矩,謂正方”。“倨句中矩”,即“曲直程度恰好合乎曲尺,構成直角”。
經過這樣一番鉤稽和考辨的功夫,我們可以斷然指出“倨句”與“居句”的意思是相同的,當釋為“物體外表直曲的程度。”“倨”“居”,直也,“句”,曲也。而《漢語大詞典》中對“倨句”和“居句”的解釋都欠妥。
注釋:
①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②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379頁.
③《三經注疏》上冊. 中華書局影印.1979年11月.第915頁.
④張博:《漢語義衍類轉同族詞系列的性質、類型及特點》,載《慶祝劉又辛教授九十壽辰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胡彭華,江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