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經常可以聽到“帽子戲法”這個詞兒,說是“戲法”卻很少是看魔術雜技時候聽到,更多的時候是在體育賽事轉播,特別是足球比賽的解說中出現,是表示一個球員在一場比賽中攻入對方三個進球。體育新聞報道中,無論報紙、電視還是網絡,只要一個球員在一場比賽中連入三球,則必稱其“上演帽子戲法”。或許正是因為這個詞被大眾傳媒廣泛應用、為大眾所喜歡接受,200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在“帽”字下新收入了“帽子戲法”這一詞條。
一般人看到“帽子戲法”很容易望文生義,將其與雜技或魔術中用帽子變的戲法聯系起來。在現實的使用中,我們也的確可以感受到在這個詞語表達的意思中,有對動作完成者技藝、技巧的贊許之意。但作為一本規范的工具書,要收入某一個詞條,就必須做一些相應的考證。《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下簡稱《現漢》)關于“帽子戲法”的解釋如下:
帽子戲法:(~兒)英國作家劉易斯·卡洛爾的童話《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里,有一位做帽子的匠人能用帽子變出各種戲法。后來把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一名隊員攻進對方球門三個球叫做上演帽子戲法。
可見,《現漢》對該詞的釋義是本著先解釋詞源,然后說明現在意義用法的原則去做的。首先,《現漢》肯定了“帽子戲法”是一個外來詞,來源于英語。在英語詞典中我們幾乎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詞:hat trick,hat(帽子)+trick(戲法),也就是說,“帽子戲法”造詞法上應當屬于移合法中的“對于外語詞的合成詞,均用漢語對應語素直譯”的方法。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于這個詞的來歷只說《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中做帽子的匠人變戲法,感覺就有些不妥了。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增補,商務印書館):
hat trick:(a)(in cricket)taking of three wickets by the same bowler with three successive balls(板球運動)投球手連續三次擊倒三柱門:take a hat trick(一人)連續三次擊倒三柱門。(b)three similar successes achieved by one person in another sports or activity(其他運動或活動中)一人連續三次取勝的成績:score a hat trick of goals(一人)連進三球。
從這個解釋可以看出,英語中的“hat trick”應是與板球運動密切相關的,想當多的資料顯示這個詞源于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廣為流行的板球比賽。《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最早出版于1865年,時間上看如果其中有出現“hat trick”,則確實可能早于板球運動中的使用。但它同現在我們廣泛使用的“hat trick”意義差別甚遠,而板球運動中的使用可以確信是“hat trick”現在意義的最早使用者,也是這個詞與體育運動產生關系的開始。因此,在解釋“帽子戲法”時,省去板球起源這個重要環節是不恰當的。即使現在板球運動中也還保留著這樣的說法。
下面我們再來看幾個例子:
(1)突破耶利奇的單賽季進21球紀錄,對李金羽來說是遲早的事情。但沒人能想到,他在今晚就已經跟耶利奇平起平坐了。上演帽子戲法、成為本場最佳球員,神奇大羽成了五里河體育場最耀眼的一顆星。(《濟南時報》)
(2)希金斯(著名斯諾克選手)在大獎賽、國際公開賽和英國公開賽中拔得頭籌,完成了“帽子戲法”,成為了在20歲前囊括三項排名賽冠軍的第一人。(《體壇周報》)
(3)在昨天93-83擊敗雄鹿之后,快船在兩連敗之后出人意料地取得四連勝,這極大地鼓舞了球隊的士氣,在本月相繼擊敗德州兩強馬刺和小牛之后,按照球隊主帥鄧利維的說法,他們要力爭明天在休斯敦完成“德州帽子戲法”,也就是說他們的目標直指客場擊敗火箭。(新浪體育)
(4)在西班牙和在英國贏得了兩場本土賽事,雷諾車手阿隆索計劃在法國完成他的帽子戲法。(新浪體育)
(5)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三度競選連獲成功,這史無前例的成就,美國《時代周刊》當時稱之為“瑪格麗特·撒切爾”的“帽子戲法”。
我們看一下“帽子戲法”在上面例子中的意思。例(1)中,如《現漢》解釋,是指足球比賽中一人一場球賽獨中三元;例(2)中,是指臺球選手連續在三項排名賽中奪冠;例(3)中,是指NBA籃球比賽中一支球隊連勝三支德州球隊;例(4)中,是指一名車手希望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中連得三站冠軍。可見在日常運用中,“帽子戲法”已被廣泛應用于眾多體育運動,而絕非單純用于足球比賽,只是在足球中應用頻率較高,但也不應成為其專屬。例(5)中的“帽子戲法”更是被運用于政治活動。
以上這些意義的使用也都是忠于英語“hat trick”原意的,再加上現實中我們語言運用的實際情況,在對其譯詞“帽子戲法”做出解釋時,也不應該隨意縮小詞義范圍,僅作“在一場足球比賽中一名隊員攻進對方球門三個球”的釋義。
參考文獻:
[1]劉中富.實用漢語詞匯[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李曉恬,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