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務部公告2006年第39號 《農家店建設與改造規范》國內貿易行業標準第1號修改單
2006年5月12日,商務部批準《農家店建設與改造規范》國內貿易行業標準第1號修改單,現予公布,自批準之日起實施。修改事項如下:
一、原標準中
村級農家店要求:基本特征
東中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4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600種以上,配送率40%以上;西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2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400種以上,配送率40%以上。
修改為:
村級農家店要求:基本特征
東中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4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600種以上,統一采購或配送率40%以上;西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2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400種以上,統一采購或配送率40%以上。
國家級貧困縣店鋪營業面積2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400種以上,統一采購或配送率40%以上。
二、原標準中
鄉級農家店要求:基本特征
東中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30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1500種以上,統一采購或配送率50%以上;西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10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800種以上,配送率40%以上。
修改為:
鄉級農家店要求:基本特征
東中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20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500種以上,統一采購或配送率50%以上;西部地區店鋪營業面積10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800種以上,統一采購或配送率40%以上。
國家級貧困縣店鋪營業面積100m2以上,經營商品品種(單品)800種以上,統一采購或配送率40%以上。
2、商務部公告2006年第38號耐磨紙延期公告
2005年6月13日商務部發布第34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美國和歐盟的進口耐磨紙(以下簡稱被調查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被調查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稅則號48064000。
鑒于本案案件情況復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商務部決定將本案的調查期限延長六個月,即截止日期為2006年12月13日。
3、商務部關于進一步做好物流領域吸引外資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主管部門:
2002年以來,商務部根據《關于開展試點設立外商投資物流企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扔的精神,在各試點地區批準設立一批外商投資物流企業。試點工作的開展,對我國國際貿易和現代物流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商務部在試點基礎上擴大物流領域對外開放,促進外商投資物流類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特此發布通知如下:
一、外商投資物流類企業是指以為其他企業提供物流及其他相關服務為主要經營活動的外商投資企業,包括外商投資道路運輸企業、外商投資水路運輸企業、外商投資航空運輸企業、外商投資貨運代理企業、外商投資商業企業、外商投資第三方物流企業及從事其他物流或物流相關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
二、外國投資者可以根據《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管理規定》、《外商投資國際海運業管理規定》、《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外商投資鐵路貨物運輸審批與管理暫行辦法》、《外商投資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管理辦法》、《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及其他外商投資法律法規,申請設立外商投資物流類企業,從事一項或多項物流業務。其中申請從事多項物流業務的,應符合分別從事所申請的各項物流業務的資格條件要求中的最高條件。
三、鑒于開展設立外商投資物流企業的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果,現允許外國投資者在全國范圍內以合資、合作和獨資形式設立外商投資物流企業。外商投資物流企業可以經批準從事《通知》第五條的部分或全部經營業務,并不再對外商投資物流企業規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但外商投資物流企業應根據其經營業務相應符合《外商投資商業領域管理辦法》、《外商投資國際貨物運輸代理企業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管理規定》及其他外商投資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及其他要求。除根據上述部門規章或其他外商投資法律法規須經商務部審批的企業外,其他外商投資物流企業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審批。
四、各地商務主管部門應按照上述各項規定及外商投資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做好物流領域吸收外資工作。超過地方審批權限的,應對申請材料初審后在規定時限內上報商務部。
五、各地具有審批權限的商務主管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對于來自其他地區物流企業在本地區設立分支機構等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的,應及時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
六、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于開展試點設立外商投資物流企業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外經貿資一函字[2002]第675號)與本通知不一致之處以本通知為準。
七、本通知于2006年3月31日起施行。
4、2005年20家國家重點培育的大型流通企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2005年,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大力支持重點培育的大型流通企業改革和發展,努力為培育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20家國家重點培育的大型流通企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進一步做強主業、做大規模。
20家企業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逐步增強,經濟效益有所提高。2005年,20家企業的平均存活周轉率、平均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13.27次/年和2.97次/年,比2004年分別提高了3.92%和8%;平均銷售毛利率為11.32%,比2004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平均營業費用率為9.21%,比2004年下降了0.75%。20家企業的利潤總額達68億元,同比增長31%。
20家企業目前正處于快速擴張期和結構調整期,企業的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安全性指標沒有明顯改善,但仍屬正常范圍(資產負債率低于80%)。2005年,20家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70.42%,比2004年上升了0.47個百分點。
2005年,20家企業繼續加快跨地區、跨業態的并購步伐,表現出了“內內”并購、“內外”合作及“走出去”發展等趨向。近年來,20家企業的網點擴張、兼并重組及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資金不足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如山東三聯集團因資金不足,企業發展受到了較大影響,銷售收入增長幅度僅為1.65%,明顯低于其他企業。受傳統體制影響,多年來流通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是銀行貸款和上市融資,商業銀行貸款多為短期貸款;流通企業因資產規模較小,盈利水平偏低,境內上市及上市后再融資比較困難;流通企業境外上市在政策上尚有一定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