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華印刷之光”美國展圓滿落幕
本刊綜合報道為期10天的“中華印刷之光”美國展于2006年10月29日圓滿落下帷幕。此次由中國印刷博物館精心策劃、豐富生動的“中華印刷之光”專題展覽,展示了被譽為“文明之母”的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的歷程,并著重展示了我國雕版印刷術、泥活字印刷術和漢字信息處理技術這三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10月20日舉行的開幕式上,新聞出版總署印刷復制管理司司長王巖鑌女士首先轉達了新聞出版總署龍新民署長、于永湛、石峰副署長等總署領導對此次赴美展出的祝賀,并對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王巖鑌指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印刷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已經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三個各具特色的印刷產業帶。她肯定了中美兩國在印刷業界的成功合作,并表達了中國政府對印刷業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的決心和計劃。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郝振省在開幕式上介紹了在印刷術發明之前,中國悠久的書籍史,以及多種材料的文字載體形式。并著重介紹了中國印刷史發明創造的三個里程碑:隋唐的雕版印a刷、公元1041~1048年間畢發明的泥活字版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王選教授創造發明的漢字信息處理系統技術,這些重要事件成為中國印刷術對人類文明貢獻的三個重要里程碑。他還回顧了百余年來,中美兩國在印刷技術和印刷史研究方面開展的積極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期望這次展出既成為這種合作的良好展示又成為進一步合作的良好開端。
郝振省表示:此次展覽是中國首次到美國舉辦印刷史專題展覽。我們舉辦這個展覽,是想讓美國人民更進一步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印刷文化,從而加強兩國人民的友誼,加強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
展覽期間,古色古香的展品、展板,配合榮寶齋高級技師現場的木版水印表演,為美國人民打開了一個了解中華5000年燦爛文化的窗口,體現了印刷術的發明和創新對人類文明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此次展覽還使美國人民近距離感受到了東方文化的多樣性。來自紐約市立大學的一位教授參觀后表示,希望這個展覽能夠在美國“一次又一次地展出”,因為還有很多美國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數十家中外媒體對本次展出進行了報道。
這次“印刷之光”展覽首先是中國古代印刷史和現代印刷史的濃縮展示,展出了帶有文字和圖片的展板、歷代有代表性的印刷品,以及相關的實物模型,概要地介紹了中國印刷術的起源、發明和發展的歷史進程。
中國版權協會反盜版委員會秘書處遷至中文在線
本刊訊近日,中國版權協會正式把反盜版委員會秘書處遷至中文在線。目前,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和中國版權協會反盜版委員會的秘書處均設在中文在線。這是中國國內反盜版的一個重大舉措,意味著中國兩大反盜版組織的強強攜手,大大加強了反盜維權實力。
原國家版權局副局長、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沈仁干指出,動員全社會,特別是版權所有者、作品使用者以及版權產業界建立自己的機構,行使自己的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這對于打擊盜版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正是由于“中文在線在反盜工作中有實力,有效率,有成績”,中國版權協會決定將其反盜版委員會的秘書處設在中文在線。
據中國版權協會反盜版委員會的秘書長、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秘書長、中文在線總裁童之磊介紹,目前,中國版權協會反盜版委員會和中文“在線反盜版聯盟”是國內最有力的反盜版組織。兩大組織的攜手將全面拓寬反盜版的范疇,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盜版侵權都在打擊的范圍之內,兩大組織將成為強大的反盜版組織,將反盜維權延伸到出版物以外的版權領域。據悉,兩大組織的業務還將進一步整合,利用全國的維權網絡進行全面的保護版權、打擊盜版的服務。 (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