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益強烈的痛楚
管理精英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愈演愈烈,中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因此紛紛采取措施以彌補供需差距。中國政府準許中外聯合辦學后,北京的清華大學和上海的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開始紛紛尋找西方合作伙伴,并共同推出了國家認可的MBA項目。自1991年以來,中國的MBA項目數量增長了9倍以上。2004年,中國近90個MBA項目從世界各國錄取的學生總數超過了1.85萬人,其中全日制學生大約為1.2萬人,這個數字是7年前的7倍以上。
然而,隨著商學院在中國的不斷升溫,某些從未予以足夠關注的問題逐漸被暴露出來——師資力量便是其一。除卻最知名的MBA項目外,中國大多數商學院的教學質量令人堪憂。不僅如此,許多MBA學生此時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中國商學院的學費約為2.5萬美元,而中國的人均年收入還不到1300美元。
本土化思維
中國的商學院準確地把握了模仿美國教育方式與切合中國大陸就業(yè)實際這二者間的尺度問題。但是,所有這些因地制宜的做法并未扭轉許多學生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的學校尚不能提供真正符合中國商業(yè)實際的教育培訓。在《商業(yè)周刊(中文版)》的調查中,25%的學生認為,在提高領導技巧方面,他們的學校工作平平?!斑@里的文化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今年夏天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共同開辦的MBA項目的學生周世豐說,“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最優(yōu)秀的商界精英是如何管理企業(yè)的?!?/p>
MBA學位=高薪?
許多人認為,對于接受過西方教育的MBA畢業(yè)生而言,迎接他們的是高薪以及諸多可供選擇的工作職位,而這些待遇是那些從純粹的中國商學院中畢業(yè)的MBA學生所難以企及的。
在《商業(yè)周刊(中文版)》的調查中,有1/4的受調查學生預計畢業(yè)后自己的工資至少將翻一番。據說中國MBA畢業(yè)生的年薪有的已經達到100萬元人民幣(折合約12.5萬美元)。然而,僅僅是報考中國著名的商學院就是一次艱苦的磨練。由于審批方式的特殊性,學生每次通常只能報考一所院校,因此這些躊躇滿志的經理們一旦被拒絕,就會耽誤至少一年的時間。此外,入學淘汰率也相當高。以北大國際MBA項目為例,即將入學的2005級全日制新生的GMAT平均成績?yōu)?64分,與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和密歇根大學商學院的入學成績相同。
對于最難考取的商學院而言,跨入其校門只是完成了一半挑戰(zhàn)。清華大學MBA一年級學生每學期通常要修8門課,學期結束時,許多課程還分別要求學生完成一篇約50頁的論文。
需求激增
鑒于許多中國公司開始直面全球巨頭的挑戰(zhàn),大批的本土企業(yè)高級經理被派譴至各校接受EMBA教育培訓,同時公司還給予他們充分運用所學知識的權力。中國的商學院是通往富裕生活的敲門磚,但是只有那些可以負擔得起巨額學費和生活費的少數人才能得到這塊敲門磚。中國的MBA學費平均高達2.5萬美元,而EMBA項目的學費甚至超過了4.5萬美元。
盡管人人都在談論百萬年薪,但是這筆投資的實際回報已經遠不如從前。商學院入學人數的驟然增長,以及“海歸”數量的不斷擴大,這一切令MBA畢業(yè)生的緊俏程度大打折扣。即使面對的是知名商學院的畢業(yè)生,人才招聘者仍然表露出一股明顯的失望情緒,他們表示,許多畢業(yè)生缺乏足夠的英語溝通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往往不愿意從事基層工作。如今,MBA學生的期望值已經開始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