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華爾街時報》
2005年12月早些時候,英國歷史最悠久的企業之一、全球著名的集裝箱碼頭運營商PeninsularOrientalSteamNavigationCo.(簡稱PO)同意以33億英鎊(合58億美元)將自身出售給國有的DubaiPortsWorld,合并后的公司港口吞吐總量將躍居全球第三。
不久,新加坡政府的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TemasekHoldingsPte.)進入倫敦股市大手筆收購PO的股票,其中不少價格都高于DubaiPorts的收購出價。淡馬錫控股目前在全球第二大港口運營公司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InternationalLtd.)持有控股股權,在PO持股4%多。
這種爭奪其意義并不只在于一家58億美元的公司,港口資產在全球貿易中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隨著中國經濟力量的崛起,港口爭奪戰也展開了。隨著全球工業化的進程,預計幾乎所有制成品的集裝箱貨運量都將強勁增長。PO的全球29個港口可能屬于最后一批待售的港口,其余港口基本上都是國有的或被大港口運營商所掌握,而他們并不打算出售。
“在全球環境下,將PO的港口悉數納入旗下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DrewryShipping Con—sultants駐倫敦的港口事務主管戴維森(NeilDavidson)表示。他說,PO的核心資產是亞洲、北美的港口以及一個新的英國港口。“收購PO,就能立刻獲得印度港口市場的很大份額,”他說,同時買家還可能在英國獲得拓展市場份額的機會,這是極其難得的。
淡馬錫控股的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港口吞吐量排名第二,在亞洲和歐洲的11個國家擁有18個碼頭,僅次于香港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Ltd.)。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在新加坡擁有全球最大的航運中轉中心,每25秒就能處理一卡車的貨物。
無論是Dubai Ports,還是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在北美都沒有集裝箱碼頭的股份,而PO在新澤西州Port Newark ContainerTerminal有50%的股份,并持有其他碼頭股份。
迪拜和新加坡政府都認為PO非常有價值,不能失之交臂,兩國政府已將PO的股價推高至超出DubaiPorts出價5%以上。
淡馬錫控股的發言人拒絕置評。
根據英國的收購條例,DubaiPorts不能以高于收購價的價格買進股票。如果它這樣做,它就必須將收購價調高到實際的最高買進價。淡馬錫控股的證券經紀公司則異乎尋常地表示,正在代表淡馬錫控股買入。但PO的股價很快就突破了淡馬錫控股自設的460便士門坎,460便士要比DubaiPorts的443便士高3.8%。
使爭購戰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的是PO不同尋常的身份。最早可追溯至1840年的PO是為數不多的依然獲英國皇家特許狀經營的企業之一,這意味著一些影響其他英國并購交易的法規將不適用。
在不適用于PO的法規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所謂的“擠出”,即如果一個買家持有某公司90%以上的股份,就可強制其他股東出售股票。但由于PO是一家皇家特許企業,PO的任何股東都不能被擠出。據知情人士稱,淡馬錫控股可能最終不會出價。但它可能試圖累積足夠的股票,勸說DubaiPorts向其出售PO在印度和中國的一些戰略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