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伴隨著國家對中小企業的重視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臺,銀行開始將目光對準中小企業,中國擔保業則搭上了快速列車。擔保業作為連結銀行與企業的橋梁,對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瓶頸,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滿足率,實現銀行風險管理和盈利需要的恰當平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擔保業一片繁榮的背后,也有著不少妨礙這一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隱憂,擔保機構平均資本金小、風險管理水平低的現實無法讓銀行放心和滿意,政策與法律的不完善、擔保品的不足更是難以實現控制風險前提下的盈利,掛擔保之名,行投資、信貸之實的公司普遍存在。最根本的是對擔保機構的屬性確沒有得到應的認定,相應的監管依然還處在混亂之中。
其實,銀行業是擔保業健康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隨著直接融資的進一步發展,流動性過剩問題也將長期存在下去,信貸向中小企業轉移成了各行正在推進的戰略之一。然而,中小企業固有的缺陷無法讓銀行放心,信用擔保機構作為信息專業化和風險外包機構較好地解決了銀行的后顧之憂。
因此,對于銀行家來說,關注擔保業,正是關注自已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