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美新財長保爾森走馬上任對人民幣只施壓不制裁
由美國總統布什提名的高盛前首席執行官亨利·保爾森7月10日宣誓就任美國第74任財長。在典禮上,保爾森指出,目前美國經濟面臨很多挑戰,例如高稅率、難以控制的聯邦支出,以及為美國產品開辟新的市場。他承諾,將盡全力確保實現美國經濟的強勁、活力和開放。美國應致力于擴大貿易和投資,并積極投身于全球經濟的發展。他還說,將繼續其前任未盡職責,包括繼續就人民幣問題向中國施壓,但拒絕就人民幣問題對中國實施制裁。
點評:保爾森這位華爾街出身的新任財長,對中國訪問多次,比起許多只拉選票的參議員來說更了解中國以及中美經貿關系。顯然,他明白美國經濟面臨的根本問題在于美國聯邦支出過大,人民幣升值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聲 音
羅杰斯:原油價格可能突破100美元
美國知名投資者羅杰斯在一次采訪中表示,由于商品價格可能開始又一輪的15年上漲周期,預期油價可能繼續攀升,最終突破100美元/桶,并維持高位。
點評:近年來,人們對石油價格上漲似乎已經麻木了。伊朗核問題、中東危機加深、朝鮮試射導彈等國際政治因素總是給國際炒家們找到很好的借口,因此在投機資金的護送下,石油價格還往上漲似乎并不奇怪。令人寬慰的是,盡管油價持續上漲,但全球經濟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看來經濟主體有著良好的韌性。令人擔憂的是,何種價位是全球經濟不能承受的。也許重要的不在于油價最后漲到多少,而在于需要用多少時間。
伯南克稱美聯儲有望暫停加息
美國東部時間7月19日晚,伯南克向美國參院銀行委員會發表半年貨幣政策報告時說美國經濟仍然面臨通脹風險,但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物價上漲將逐漸受到遏制。他的言論使市場普遍相信,美聯儲八月有可能暫停加息。受其影響,全球股市全線上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升幅超過2%;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準普爾指數都上升近2%。全球其他市場股指升幅大多超過3%。
點評:兩年內連續17次加息的美聯儲似乎停不下來了,難怪一旦有停止加息的舉動,美國股市甚至全球股市都報以熱烈的掌聲。確實,美國經濟態勢依然并不明朗。一方面,美聯儲認為經濟增長會放緩,物價可能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因石油價格和勞動力市場影響,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唐雙寧:要嚴防風險從大銀行向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轉移
農村信用社目前按照四級分類統計不良貸款率為16.9%,如果按照五級分類,根據目前的測算,可能要達到30%,整體比城市金融機構高20%。
由于城鄉金融機構的風險程度嚴重不平衡,所以在當前的宏觀調控中,尤其應當注意防止風險從大銀行向中小銀行特別是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轉移。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29日在出席中國農村金融論壇時說。
點評:唐副主席的講話可謂語重心長,本來比較弱的農信社在宏觀調控中受到了優待并沒有被要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但并不意味著農信社就可以大膽地放款和不用理會宏觀調控的風險。農信社不要利用別的金融機構不能放款之機,將一些高風險的項目吸收過來,不要將宏觀調控看成是自身在城市擴張的好機會。銀監會將在近期專門就這一問題對全國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下發風險提示,這和唐雙寧副主席的講話一樣及時和必要。
數 字
保險業:上半年賠出642億元
根據中國保監會的數據,由于今年上半年災害事故較多,國內保險公司總計賠款支出與給付642.16億元,同比增長19.19%,較前幾年增速明顯。保監會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080.28億元,同比增長13.69%。 截至6月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17340.79億元,較年初增長13.41%。另外,上半年共有7家新的保險法人機構開業,全國保險機構達到100家。
點評:保險業賠付上升,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從短期和單個公司來看當然不是好事,會影響公司的利潤,甚至影響公司能否經營下去;而從長期和中國保險業的整體發展來看,會喚醒中國人的保險意識,更好地發揮保險業的社會保障功能。
事 件
招行在“1號企業年金計劃”的新角色
7月5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0001號企業年金計劃落戶聯想集團,作為惟一一家企業年金賬戶管理業務的試點銀行,招商銀行擔任賬戶管理人和托管人,受托人、投資管理人的角色分別由平安養老保險公司、嘉實基金管理公司擔任。該項目的運作,為在我國企業年金信托模式下多角色運營的共贏創造了示范效應。
點評:據有關部門統計和預測,目前我國企業年金有260億元人民幣,未來幾年,企業年金每年都會以1000億元的規模增長,至2010年,我國企業年金總量將可達到1萬億元。 如此龐大的規模,無疑將為我國各類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帶來新的業務機會和盈利增長點。目前,除招行以外,工行、交行、浦發、光大銀行也已獲得企業年金基金賬戶管理人資格,工、建、中、交和光大銀行也獲得了企業年金基金托管資格,可以想象,在這一相對較新的業務領域,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所難免。
英鎊成為第三大外匯儲備貨幣
隨著世界各國央行擴大持有英鎊,英鎊已超越日元,成為除美元、歐元之外的全球第三大外匯儲備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各國央行持有的英鎊總金額升至1150億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4%,是IMF從1999年開始公布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英鎊占各國央行外匯儲備的比重去年初為3.7%,2004年3月僅為2.7%,去年12月超越日元,成為外匯儲備中排名第三的幣種。排在前兩位的分別為,美元占66.3%,歐元占24.8%。IMF采納114個國家的數據,外匯儲備總金額達4.4萬億美元。
點評:英鎊在外匯儲備貨幣中的地位提高,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來英國經濟相比歐元區來說發展態勢良好,英鎊因此受到各國央行青睞,這其中發展中國家的需求最大;二是與近年來美國雙赤字導致美元匯率風險加大,因而新興市場經濟體調整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有關。
全球企業掀起新一輪并購高潮
根據湯姆遜金融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并購狂潮又起,已宣布的并購案金額高達1731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為12798億美元。其中,全球能源領域的并購額占并購總額的18%,金融領域占16%,電信領域、設備和原材料領域和工業領域各占14%、11%和10%,大眾傳媒占7%,其他領域占24%。最大的并購案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收購南方貝爾(BellSouth)公司,價格為894億美元,其次為歐洲能源巨頭德國E.ON公司以566億美元收購西班牙恩德薩(Endesa)公司。
點評:全球并購交易活躍一方面表明全球經濟向好,資本充裕,跨國公司盈利增加,另一方面表明競爭更加白熱化,任何一家公司要維持競爭優勢,必須依靠做大尋求做強。能源領域的并購案獨占鰲頭則與石油價格上漲有著直接的關系。只可惜在這場全球并購的活動中,中國企業更多地扮演著收購對象而不是收購者的角色,不是因為中國企業沒有類似的行動,而是因為許多中國企業的收購行動似乎總是受非經濟因素的影響而告敗。
六家中外銀行獲批QDII
根據《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的規定,中國銀監會日前已經批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匯豐銀行和東亞銀行的內地分行也獲準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QDII)。
點評:盼望已久的QDII業務終于啟動。這項舉措既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又可讓銀行更加熟悉境外市場、擴大中間業務和實現業務創新,實乃一箭雙雕之舉。當然,這同樣考驗銀行風險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難怪本次只選了上述六家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