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1995年初,我村村委會對本村村民承包的土地進行了大面積調整。承包期滿后,村委會沒有根據中央的有關指示精神對村民承包到期的責任田進行二輪延期承包。我從1998年開始外出打工,每年均回家,戶口也在本村,分得的責任田由家里人耕種。不想,村委會卻以“凡外出超過三年者,收回其承包土地”的村委會規定為由,在沒有提供相應依據的情況下,于2006年3月25日將我承包的733.7平方米(1.1畝)責任田收回。請問,村委會這樣做對嗎?我該用何種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讀者 王昌興
王昌興讀者:
你說的情況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發生在農村土地承包過程中的案件,你村村委會的做法明顯違背了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你可以運用《農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的有關通知精神來解決這個問題。
你村村委會雖未實施二輪土地承包,但根據2003年3月1日起實施的《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本法實施前已經按國家有關農村土地承包的規定承包,包括承包期限長于本法規定的,本法實施后繼續有效,不得重新承包土地。未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的,應當補發證書。”從你的來信看,雖然村委會未對承包到期的土地進行二輪延期承包,但仍屬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范疇,故應當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處理你承包的責任田,而不能依據村委會的規定收回你承包的責任田。
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妥善解決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緊急通知》中也明確指出,要尊重和保障外出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和經營自主權。《農村土地承包法》也明文規定,土地承包期內,除承包方全家遷入設區的市轉為非農業戶口的之外,不得收回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對外出農民回鄉務農,只要在土地二輪延包中獲得了承包權,就必須將承包地還給原承包農戶繼續耕作。鄉村組織已經將外出農民的承包地發包給別的農戶耕作的,如果是短期合同,應當將承包收益支付給擁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戶,合同到期后,將土地還給原承包農戶耕作。如果是長期合同,可以修訂合同,將承包地及時還給原承包農戶;或者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通過給予或提高原承包農戶補償的方式解決。對外出農戶中少數沒有參加二輪延包、現在返鄉要求承包土地的,要區別不同情況,通過民主協商,妥善處理。如果該農戶的戶口仍在農村,原則上應同意繼續參加土地承包,有條件的應在機動地中調劑解決,沒有機動地的可通過土地流轉等辦法解決。既然你承包的責任田屬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范疇,你就可以依照上述規定向村委會主張權力。
綜上,你可以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二條“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規定,請求鄉政府出面調解解決,或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實在不行,還可以以村委會侵犯你的土地承包權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河南省登封市法院 郭叢生 郵編:45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