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柴晶,25歲,1981年出生于河北滿城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現為保定市中信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保定市北市區政協委員、保定市房地產中介服務協會副會長單位執行主席,身家500萬。
當你14歲的時候,你在做什么?而14歲的年紀我們應該在做什么?懷著好奇和有絲沉重的心情,本刊記者采訪了中信置業的總經理柴晶,一個身上還洋溢著鄰家大男孩氣息的人,從他的言語里,一個少年從14歲便開始創業的故事被娓娓道來。

1995年,那年我剛14歲,由于家境和觀念的落后,初一剛念完我就輟學了。外面的世界對于我來說充滿了色彩和誘惑,揣著父母給的二百元錢和一個懵懂的發財夢想,我只身來到了保定城里。起初,賣過糖葫蘆和冰棍,住的地方就是在滑梯底下鋪一張席子,奔波一天,在那睡得也挺香,根本感覺不出蚊蟲的叮咬。
保定有很多名小吃,驢肉火燒就是其中一絕,積攢了一點小錢,我也做起了驢肉火燒的生意。每天凌晨三點,當人們還在熟睡的時候,我就騎著自行車開始了一天的奔波。半個多小時到徐水買驢肉,然后再用一個多小時趕到滿城賣驢肉火燒。有一天,在回滿城的路上,車胎被扎破了。一開始我急得不知道怎么辦才好,那是在荒涼的山路上,天還很黑,路上根本遇不到幫忙的人,而驢肉當天如果賣不完的話就會壞掉,那得賠多少錢啊?當時我就推著自行車一路小跑到滿城,從凌晨四點到早上八點,四個小時才趕到,那天見到我的人都以為我掉河里面呢,因為我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而且頭上還一直在冒熱氣。
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很多城里人不愿意跟我交朋友。做的幾個小生意,那時候也不懂什么創新經營,所以根本也賺不到多少錢,再回到村里倒是能過活,但是出來的人這樣回去是要被人家笑話的。年少氣盛的我決定去更廣闊的天空闖一片天地,于是我選擇了上海,去那里追尋自己的夢想與機會。
說到這里,柴晶點燃了一支煙,在裊裊上升的煙圈繚繞中,他的思緒飄到了南方那個改變他思想的地方,同樣也給了他苦難的地方——上海。
1996年,我記得清清楚楚,15歲的我帶著做小生意賺的800元錢來到了上海。上海的繁榮令我眼花繚亂,但是這種興奮感很快就在隨即而來的困境面前消失的無影無蹤了。上海的工作對于我來說太難找了,我一沒學歷,二也沒有多少力氣,轉了幾個人才市場,發現那些招聘單位最低的學歷要求都是大專。而我初中才上了一年,連上前問一問都不敢。攥著幾百元錢,再一次,我露宿在了街頭,只不過這次地點由保定的滑梯底下變成了上海的高架橋底下。
上海是一個高消費的地方,我隨身帶來的錢很快就要花完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找到了一份推銷阿拉斯加魚油的工作,月薪800元,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在當時那個情境下,這份工作對于我的生存來說至關重要。阿拉斯加魚油是一種專門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所以每天四點多在一些老年人晨練的地方我就開始工作了。這份工作大概做了半年多,視野開闊多了,期間我交了一些朋友,大家都是來上海闖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話一點不假。
辭去那份工作,通過朋友介紹,我到了一家美國電子公司做文員,得以有機會接觸到現代化的經營管理制度。這對我以后的創業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這家外資公司在浦東,工作時間雖是典型的朝九晚五,但是當時我住在浦西,每天必須5點多去趕車,坐3個多小時才能到。有時候擔心晚點,寧可花200元打車也不能遲到。因為公司對每一個員工的考核都是從日常表現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在這個公司,我學到了很多管理上的知識,認識到生意與事業的差別。一年做下來,我被調到了人力資源部。
97年這一年的一半時間已經過去了,夜晚有時我會站在上海的高樓上遠望星空,想著自己這兩年來的艱辛與收獲,想著從未泯滅的創業夢想,由夢想而漸漸變成強烈的理想,后來一封家書讓我下了回來創業的決心。我哥哥當兵了,家里的父母不能沒有兒子照顧。
在同事和朋友的不解中,我辭去了令人羨慕的工作,背起行囊,回到了保定。回來時身上只剩了2000元,因為上海消費實在是太高了,掙的那點錢都隨掙隨花了。
我停住筆,抬頭發覺柴晶的臉上出現了一絲不忍與遺憾,我說:“您要是不回來怎么會有今天這么大的事業呢?您真正的創業還是開始于這里吧”,柴晶開心地笑了,遺憾一下子消散了。
回到保定,我先在當年做小生意時結識的一個朋友那幫忙,他做的是二手房中介,做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一行業利潤可觀且發展前景不錯。外來務工人員不斷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居住人口不斷增多,但是一手房價的攀升導致這部分人口將消費目標轉向了二手房,另一方面,大量城市居民閑置的房子成為了二手房的市場資源,買賣雙方的交易需求勢必促進二手房市場的迅速發展。外企的工作經歷告訴我做事情前一定要學習同行業先進的經驗,于是我利用閑暇時間到大城市去考察二手房市場,像1+2聯合不動產、順弛、我愛我家等做得不錯的二手房交易公司我都考察過,我意識到做二手房市場最難的是信譽,最重要的也是信譽。
1997年9月經過多方奔走,16歲的我在保定市百花路租下了一間非常寬敞明亮的門面,成立了第一家自己的房地產中介機構,成為保定市為數不多的正規房產中介機構之一。萬事開頭難,一開始公司里就三個人,我自己既要找尋房源,又要跑評估中心、房產交易所、銀行等地,有時候一天下來累得幾乎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我打定主意要把這個生意當成事業來做的,時時處處講信譽,因此我的公司獲得了很好的口碑。
在采訪的過程中,柴晶不止一次地強調做生意與做事業的區別,他說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而做事業是要把一個企業做好,塑造一個品牌,對社會有貢獻,這樣才能體現個人的價值。
2001年對我來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我注冊成立了“保定市中信房地產經濟有限公司”,開始模仿國內先進的同行業采用品牌經營戰略,在保定首家推行連鎖經營管理模式,在這一年中信也被保定市房地產管理處評為“講誠信、重服務”經紀機構。
這一行業雖然只收取1%的中介費,但是一套房子成交我至少會賺到1000多元,日積月累,我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將賺得資金全部投入到新的直營店開張中。從1家到11家再到現在擁有的3家加盟店,評估中心、住房貸款擔保中心,還有去年成立的陽光培訓學校,地域也從保定逐漸擴張到河北全省。
在中信不斷的成長中,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有的人沒有知識也能發財也能成功,但那只是個別的例子,而且那樣的人只能做生意而不能做事業。忙里偷閑,我自學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課程,并報考了保定廣播電視大學的企業管理的函授,取得了大專文憑。同時,我開始廣納英才,為公司的良性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經過充電和商海里的摸爬滾打,我感覺我和我的事業都充滿了前進的動力。
到2004年,保定的二手房中介數目也越來越多,怎樣才能在數百家魚龍混雜的二手房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人們一般提到中介總是習慣性的在前面加一個“黑”字,認為中介就是騙錢的,因此,誰能在這一市場樹立誠信樹立品牌,誰就能挖金掘銀。品牌化經營我是從2001年就開始做的,但是感覺總做不到位,經過深思熟慮,我發現中信的品牌化經營缺少了統一形象的包裝。于是,2005年我花重金請給北京2008年做奧運會標的人設計制作了中信的CI,并下大力度導入了這套全新的CI,這一年“中信房產經濟有限公司”更名為“中信房地產置業有限公司”,“中信房產”也正式更名為“中信億庭”,這一年讓我高興的是中信置業被評為了“全國房地產經紀行業優秀樣板店”。
扎進這個行業已經九年了,柴晶從一個少年成長為一個青年,從做小生意到懂得做事業。一路坎坷,他承受了同齡人難以承受的壓力和曲折,是什么支持著他走到今天這一步呢?
我是一個比較追求完美的人,有時候一件事情想不清楚,我寧可一夜不睡覺。這些年來,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信念一直在我心里滋長,支撐并且督促著我不斷地向前。我現在做的在我人生的規劃中只是開始了一小步而已,我現在還太年輕,太冒風險的事情是不做的,畢竟很多條件還不具備。30歲之前是我沉積經驗、編織社會網絡的階段,30歲到40歲是我資金回籠的一個階段,40歲以后才是我大筆投資的階段。但是在這個期間如果有什么機遇的話我也不會排除放手一搏的可能。年輕,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