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名人因其獨特的社會地位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受到廣泛的關注。名人的效應是強大的,因此,眾多商家紛紛借助名人來宣傳自己的商品,比較常見的有名人廣告、名人代言等。近年來,有很多商家則喜歡利用“名人商標”博取公眾對其產品的關注。這些商標無疑很好地利用了名人的影響力,但是其中也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許多法律問題,存在侵害名人權利的可能。在使用這些“名人商標”的時候,創業者應當謹慎考慮。
案例一:“鍋得缸”與郭德綱
近日,天津一個白酒廠家欲將其產品命名為“鍋得缸”,該產品的廣告已經在一些城市發布,在互聯網上可以見到。廣告上用黃色醒目字體寫著“鍋得缸酒”4個大字,兩旁還分別標明“非著名品牌”。事后,郭德綱的經紀人王海向記者表示知道這件事,他說“這是天津一個廠家的產品,去年曾找郭德綱做代言,但是我們沒有同意。一是郭德綱平時根本不喝酒,二是不能隨便做代言,郭老師代言的產品必須是自己體驗過,很好的才行。喜歡喝酒的人自然會去買酒喝,喜歡郭德綱先生的人永遠會去聽相聲,兩者之間根本沒有必然聯系。不過我們會將‘郭德綱’加快注冊成商標,以防后患。”此外,該公司市場部的許經理表示,由于“鍋得缸”酒尚未上市,其品名的一些背景等問題涉及商業秘密,因此不便向外界透露。
案例二:“瀉停封”與謝霆鋒
“鍋得缸”的案例讓人想起幾年前的“瀉停封”。當年,謝霆鋒最當紅的時候,市面上突然出現了來自貴州安順一制藥廠的一種名叫“瀉停封”的止瀉藥,與謝霆鋒“同名同姓”,一時成為娛樂圈的焦點話題。與外界爭論不休相反的是,謝霆鋒本人倒是一直保持著冷靜,一方面他表示將交由公司全權處理,另一方面他也笑中帶刺地感謝該瀉藥廠家:“謝謝你們這么看得起我,這說明我現在真的很紅。”
案例三:商標流行“傍名人”
近年來,商標“傍名人”的現象一直屢見不鮮。如:北京鐵哥們企業策劃有限公司把大導演張藝謀名字的諧音“張一摩”注冊成化妝品商標,還開出了800萬的轉讓價。該公司藝術總監接受采訪時直言,現在的名人很多,但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注冊,“要看這個人有沒有文化力和市場力,公司就是想借助張藝謀的影響力打造‘張一摩’品牌。”這位藝術總監還稱他早已想好廣告語:“如果做祛痘膏的廣告,可以說‘怎么不用張一摩,一摩就清’。”此外,越來越多的商家在名人身上打起主意,一些啼笑皆非的商標也層出不窮:治心臟病的藥叫“心棄疾”,治療痔瘡的藥叫“犯痔易”,豬飼料叫“豬食茂”、“催永圓”,豐乳霜命名為“膨立圓”,還有“王小鴨”牌羽絨服……真可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這些都不得不讓人驚嘆商家的想象力。眾多名人尤其是娛樂圈的明星大腕,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何時會被改得滑稽可笑,然后匪夷所思地被貼在一些商品上。
法律分析:
透過層出不窮的“名人商標”現象和社會各界的輿論,不難發現,在名人商標注冊申請的潮流中,利用名人姓名申請注冊商標的,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用在世名人的姓名,如“楊利偉”;二是用去世名人的姓名,如“林肯”、“魯迅”;三是用名人姓名的諧音,如“鍋得缸”、“瀉停封”、“流得華”等。
根據商標法規定,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也適用于服務業,但為了表述方便,下面都只提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來的可視性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這就是說,我國法律是允許用人的姓名注冊商標的,但《商標法》實施細則中也對名人商標的使用權限做了相應規定,如果用名人的名字作為某種商品的商標,這種商品必須與這位名人有某種必然的聯系,商品必須與名人的文化精神內涵相符。而在目前,商家、企業利用名人姓名的諧音制作商標的很常見,按常規,只要通過商標局審核并成功注冊,就得到法律的認可并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但對此應該注意。
使用名人名字注冊商標的,申請注冊時,應區別對待在世名人的姓名與去世名人的姓名。對于在世名人來說,首先應尊重本人的“在先權利”,即名人本人對自己姓名、肖像等對象的支配權。用在世名人的姓名做商標之前,必須首先征得其本人的同意或達成某種協議,而一旦本人同意之后,其他機關無權干涉。若本人并未同意或未達成協議,則會構成侵權。對于去世名人來說,如其中涉及到“公共資源”的問題,此時名人的姓名不僅僅屬于其個人,還包含了更多的社會影響和公共利益,如:“魯迅酒”在申請注冊商標初審時被否決,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駁回“魯迅酒”商標申請的最大理由是“名人商標是一種特殊商品,要考慮社會影響,容易引進社會不良影響的商標不予核準通過。魯迅先生是一代大家,把他的名字作為商標用在商業活動中是不合適的。”目前,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標準或規定去世名人的“公共資源”問題,這主要依靠商標審批部門對社會情感的主觀把握。
使用名人姓名諧音注冊商標的做法,法律上也同樣沒有禁止。根據目前的情況,商標審批部門在衡量的時候主要依據兩個方面,一是注冊商標是否易聯想到相關名人,二是這種聯想是否會對該名人產生影響尤其是不良影響,據此來判斷是否批準注冊商標。但是當事人一旦注冊了自己的名字或是覺得構成了對自己名譽權等權利的侵害,造成自己的社會評價有所降低,則可以就此向法院提起訴訟。此外,參照商標法的有關規定,如果該名人的名字已經注冊為商標,并且又是馳名商標,此時商家便不能再使用其名字或是其名字的諧音為商標了,因為已經注冊的馳名商標是跨界保護的。
利用名人名字與商品掛鉤多是新生企業為了在短期內擴大產品知名度,起到一定的宣傳效果所為,但是從長遠來說,對企業并無大的幫助,“這只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帶有嘩眾取寵的意味”。有追求的企業應更多地追求獨創性強的商標,遵守商標法及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高博隆華律師竭誠為《今日財富》雜志廣大讀者提供法律服務。如您有問題需要幫助,可以與本雜志社聯系,或直接與我們律師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