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家合資企業在招聘廣告策劃人員。經過大范圍的篩選和嚴格的測評,人事部經理沈紅把目光落在了黃建身上。
黃建是名牌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3年,有實際工作經驗而且各方面技能都高人一等。能找到一位優秀人才,是人事部經理的最大收獲。沈紅心中非常高興,她分別邀請了公司主管部門的經理、副總對黃建進行考評,結果是大家都很滿意。
這回,沈虹把老總也邀請來,對黃建做面對面的考察。二十分鐘以后,老總起身離開面試廳,在門外輕聲對沈紅說:“我覺得這個小伙子不錯,其他事情你決定吧。”沈虹明白,老總這關也過了,她欣喜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可就在這時,情況發生了變化。沈紅看見,坐在那里的黃建得意洋洋地把凳子一斜,一手扶著凳子背,半躺著靠在那里,二郎腿一翹,還不斷地搖啊搖,大概是黃建也看出來自己已經被公司確定錄取了,所以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他這副姿容,讓沈紅感覺到實在太差。這樣漫不經心的人到了公司,是管理他,還是伺候他?再說,僅僅這一個舉動,就透露出黃建自身很多的不良素質:驕傲、不嚴謹、缺乏沉穩踏實的精神。這些都是一個合格的策劃人員最大的忌諱,沈紅當即決定淘汰黃建。
【心理分析】
黃建條件優秀卻被淘汰,他的案例屬于典型的“第一印象”敗局。當我們進入新環境、參加面試、與某人第一次打交道時,往往會聽到如此忠告:“要注意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噢!”這里的“第一印象”,是指別人在了解你的過程中,最初形成的評價。那么,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以至在今后很長時間內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嗎?不妨看一個心理學實驗:
心理學家設計了兩段文字,描寫一個叫Jim的男孩一天的活動。其中一段將Jim描寫成一個活潑外向的人,他與朋友一起上學,與熟人聊天,與剛認識不久的女孩打招呼等;而另一段則將他描寫成一個內向的人。研究者讓有的人先閱讀描寫Jim外向的文字,再閱讀描寫他內向的文字;而讓另一些人先閱讀描寫Jim內向的文字,后閱讀描寫他外向的文字,然后請所有的人都來評價Jim的性格特征。結果,先閱讀外向文字的人中,78%人評價Jim熱情外向,而先閱讀內向文字的人則只有18%的人認為Jim熱情外向。
可見,第一印象的確很重要,且通常難以改變。人們還會尋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這種印象。有時,盡管你表現的特征并不符合原先留給別人的印象,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要堅持對你的最初評價。黃建的失敗,就是不注重第一印象的自我設計而導致的失敗。
【專家支招】
英華公司人力資源部趙方女士憑借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第一印象的5個要素:
衣著:不同性質的單位,對服飾儀表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和要求。新進公司的人要根據工作性質和職位選擇適宜的服裝,以整潔、大方、順應潮流為好,不要穿過于追逐時尚、過于休閑的服裝,相對保守正規一些的服裝會給人留下好感。
言談:得體的言談舉止應該表現得親切、熱情,有禮貌、有理智,講道德、講信用,待人接物隨便。
時間觀念:時間觀念是一個人是否具備控制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的重要體現,是思維和行動完美結合的體現。
溝通能力:不論你的學識和專業技術水平如何,在第一次交往中始終保持溝通融洽的氣氛非常重要,用人單位在選擇員工時,除專業水平以外,最看重的就是你的溝通能力。
新環境適應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文化背景,每個單位也是這樣,有自己的發展文化和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規矩。一個從沒有在公司文化氛圍中熏陶過的人,肯定與公司有許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但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在最短時間內融入到單位氛圍中,迅速找到自身和團隊的對接點。
趙女士認為,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所具備的定勢效應有很大的穩定性。
編輯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