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堅伍名片】
北京馳野探險俱樂部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企業家北極探險隊隊長,北京大學EMBA總裁研修班聯絡部部長。
馳野俱樂部有著許多“第一”:中國第一家以科學、休閑探險、體驗式培訓作為產業發展的綜合性專業公司;中國第一個專業從事探險活動的俱樂部;中國第一個登上北極的探險俱樂部……
涉世,從鉗工起步的人生突圍
他曾是陜西一家機械工廠的鉗工,在車間里掰弄著那些機器,一不小心,右手中指被砸扁了,鮮血淋漓,當時就骨折,留下一個疤……
他小時候就有過夢想,希望能夠走遍中國,甚至環游世界,到尼羅河邊看埃及金字塔,到雅典去看古希臘衰落的衛城。沙漠、宮殿、駱駝和夕陽,讓他充滿了無限遐想。
終于,他考上了西安石油學院,不是名牌大學。當時是帶工資去上學的,念了三年,拿了一張大專文憑。他原以為回到廠里日子會好過一些,好歹也是充了電、貼了金,但沒想到,回去的境遇卻是相當尷尬。在單位不大受重用,工資跟本科一比,也差了一大截。
他心里有點遺憾。為沒有上本科,為沒有上名牌。
“如果處境不好,對有上進心的人而言,就會產生動力;但對懷有自卑感的人,則容易徘徊、無奈、甚至滿腹凄涼。有積極心態的人,想的是不斷改變、不斷充電、不斷進取;而消極心態的人則會承認跟別人不在一個級別上,由此產生失落和消沉。”這是王堅伍三十年后發出的感慨。“但如果當時我上了本科,可能后來也就不會去念北大的EMBA了。” 他又笑著補充了一句。
不上不下卡在工廠車間里的王堅伍,在對比中完成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學會了善于分析自己。當自己處在學歷劣勢的時候,他清醒地分析了自己所擁有的、而別人不具備的優勢。他的優勢,就是豐富的實踐經驗。
他不喜歡當鉗工。但不管喜不喜歡這行,他也一定會強迫自己去喜歡。因為沒有別的選擇。在去上大學之前,他憑自己的努力,已經在車間做到了第一,在全廠5000人里頭他做到了行業第二。畢業之后,他開始冷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在哪里。
但想來想去,實在沒有別的去處。要想出類拔萃,只有一條路,從工人群體里頭脫穎而出。可要想冒尖,光靠空想是不行的,必須找人生的突破口。他想到了人們對筆桿子的崇拜。這在當時是劍走偏鋒的一招。那時候他看了好多書,有一本《焊管通訊》是行業里的權威刊物,他大量閱讀后發現了其中的規律,明白了論文是怎么寫出來的。他按照行業論文的潛規則,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從工藝報告,上升到研究報告。他去投稿,基本上一投一中。
別人本科生還沒論文,他一個專科生就接二連三地得手,自然受到了領導的重視。但寫文章只是一個開始,最主要的是獲獎。經過努力,后來他們組獲了一個國家部級科技進步獎,那是驚人的一筆。因為工廠成立三十多年來,從沒獲過這個級別的獎項。然后,又是省級新產品一等獎……榮譽接踵而來。
他也從鉗工做到了主任工程師。
他終于明白,人生是一場能力拉力賽,學歷并不重要,真正檢驗自己人生價值的,是實踐和動手能力。而最關鍵的,是如何把自身的潛能激發出來。
給我一次機會,我愿意從零開始
80年代,王堅伍和同事找著個機會去深圳考察了一下。那次南下,給他的震動很大。他覺得深圳特有吸引力,是一片充滿活力的青春沃土。當時就萌發了一種沖動,放棄陜西安逸的生活,去闖深圳!
之前他看過一本書《如何面試成功》,是個英國人寫的。從書中明白了簡歷要怎么寫。他花了一百多塊錢做簡歷,拍照,打印,裝訂,厚厚的一摞。
“簡歷一定要詳實。但不能胡吹,因為一旦被別人發現,就是不誠實。還有,沒做過的事硬說自己做過,面對別人時心里也沒底。一個人的信譽度不好,就很難成功。”王堅伍回想那次求職經歷,聯想到現在他招別人的情景。“那時候我就知道要把社會兼職寫上。除了做工程師,我還擔任了焊接協會秘書長,用周末時間去給別人講課。這些經歷都鍛煉了我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如同我現在面試員工一樣,我會非常注重他們在校時的一些社會實踐,看他是不是很外向,是不是有組織能力,有沒有當過社團領導。有些同學說自己不參加社會活動,但學習很好,這樣的人跨出校門會很難一下適應社會的。”
王堅伍拿了厚厚的簡歷,拿了一兜證書,走到了面試官跟前。他面試的是全國十大外資企業之一,從兩千人里頭挑十個高級管理人員。他憑著自己的能力走到了那個崗位。
他的簡歷上,開篇就是“我的血型是O型”,注明:十八歲以前是內向的;十八歲以后是外向的,融入社會比較快。
他把人生格言“堅定、自信、樂觀、奮發”放在簡歷上醒目的位置。
他去面試,對一個副總說:“只要公司給我一次機會,我愿意從零開始。”
這句最簡單不過的話,卻讓對方頗為感動。因為他有那么多獲獎證書,有那么豐富的實踐經歷,卻坦然地說出了這么一句話。肚里沒貨的人,是不敢這么說的。而他自己認為,我是工人出身,不怕歸零,不怕從頭開始。
對方老總給了他一個同樣精彩的回答:公司給你一個舞臺,如何表演就看你了。
就這樣,王堅伍進了那家讓人羨慕的外企。在深圳,他的第一個月工資就有480元,在當時算是高薪了。
不斷歸零,人生才不會封頂
雖然是一個全新的行業,但王堅伍做得駕輕就熟,產品研發,質量認證,車間管理,還是原來的那一套,只不過換了環境而已。后來,他的項目組拿到了國家全面質量管理一等獎,而當時深圳市里只有兩個指標。這個時候,他給公司創造專利,但領導對他的定位是高級技術人才,而不是管理人才。他感到再在工廠里做,已經沒有大的突破。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跟自己的過去比,他的工資已經漲到兩千多。但環顧四周橫向相比,就有了失落———同期到深圳的人,有些開了自己的公司,成了老板。
“當你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物質基礎的時候,就會有一些新的價值趨向。”王堅伍說。
1997年,他辭掉了外企的工作。當時深圳戶口已很難拿,而他拿到了戶口,卻毅然離開了深圳,很多人對此不能理解。
他離開深圳,并沒有去什么大城市,而是跑到偏遠的新疆,做起了連鎖餐飲的買賣。很辛苦,但也賺了一筆錢。后來經朋友推薦,他又去了湖南某集團公司,擔任營銷副總。2000年,在長沙,他用一種很奇特的方式把一幢當時售價為4500元一平米的天價樓房賣掉了,開創了他營銷策劃輝煌的一頁。
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不久,集團公司又有了兩個新項目。一個是從法國引進生產線,投資1.5億元的食品工廠。另一個就是今天的北京馳野探險俱樂部。公司讓他做選擇。
董事長的意思是讓他去管工廠,因為他從工廠出來的,熟門熟路。但他卻恰恰相反,選擇了來北京。
“我在工廠呆了二十多年,已經煩了。人都會有一個職業厭倦,雖然去做一個1.5億元資產工廠的一把手會比較威風,但工廠對于我已經沒有新鮮感。其實,無論是做鉗工,還是在深圳做車間主任,甚至后來的賣樓,都不是我喜歡的工作。只是以前是為生活所迫,我沒有選擇的權力。即便不喜歡,也必須以喜歡的心態去面對。因為只有那樣才能凸顯自己。”王堅伍實話實說。
現在境遇不同了,有選擇的權力了,他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對王堅伍而言,做探險,是他兒時夢想的一次回歸。
俱樂部規模并不大,只投資了300萬,跟工廠1.5億的出手是沒法比的。但探險是一個很好玩的領域,又極富挑戰性,而且可能會比在原來熟悉的行業里更有發展前景。
2000年,人到中年的王堅伍又一次做出了新的嘗試。他從來沒涉足過探險,卻一口氣要把一支俱樂部拉到北極去!
王堅伍跑遍了北京所有的俱樂部,抱著一種謙卑的心態向行家里手求教。很多人滔滔不絕地告訴他成功的經驗。但他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許多做得很成功的俱樂部卻都設在地下室!通過分析,他終于明白:那些戶外俱樂部做AA制,是自助游的方式,雖然能打響名聲,卻不是成功的商業化運作模式。不盈利,企業是沒法生存下去的。AA制不是俱樂部最終的價值取向,做散客是沒有贏利空間的。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一開始,王堅伍也有過不成功的運作。譬如說,做庫布齊沙漠穿越、海南熱帶雨林穿越,雖然借助媒體炒作,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一算帳是沒有什么贏利的。
后來,他終于發現了一個新的市場贏利點,就是做野外拓展訓練。把拓展訓練這個市場蛋糕一刀切開了,而且切得很準很及時。馳野成為了中國第一家開創野外拓展訓練的俱樂部。現在,其80%的營業分額,都來自野外拓展訓練。
2001年,王堅伍策劃了一次北極探險,馳野成為了中國第一支登上北極的專業俱樂部,并成為第一家贊助北極科考的俱樂部。而他本人,也三進三出北極。
如今,他可以自在地環游世界。這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樂趣。
編輯 陳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