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上最后一堂社會心理學課,教授將學生們帶到生物實驗大樓。
教授指著桌上的兩只玻璃箱:“這是我飼養的白鼠,它們分別喜好栗子和山芋,我每天充足地供應它們,從不耽誤?!比缓蠼淌趯筛植诘哪竟鞣胚M玻璃箱,另一頭搭在半空中的籃子上,籃子里有各種水果、甜品。然而,兩只玻璃箱中的白鼠顯得無動于衷。
教授說:“我的柜子里還有一只白鼠,它餓了整整一周?!彼D身將第三只玻璃箱拿出來,里面有一只驚慌失措的白鼠,四處亂竄,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教授將玻璃箱放到桌子上,同樣拿一根粗糙的木棍將玻璃箱與水果籃連起來。
同學們看到,第三只玻璃箱的白鼠盡管餓了一周,也沒有發現籃子里的食品。
這時,教授轉身端了一盆涼水,“嘩”地將水倒進餓鼠住的玻璃箱。那只餓鼠漂在水上,沿四壁亂竄,但爬不出去;最后,它發現了木棍,游過去,小心翼翼地爬到半空中,停了下來。有女生輕呼:“再上,再上,就有吃的啦!”教授說:“你催它,它不懂?!?/p>
接著,教授點燃酒精燈,托在手上,移到餓鼠下方。熱空氣呼地沖上去,餓鼠一顫,猛地向上躥……在一陣歡呼聲中,餓鼠終于發現了籃子里的食品,開始大吃特吃。
教授說:“好了,實驗做完了。你們就要走向社會,一部分人會事業有成,生活安定得像這兩只吃山芋和栗子的白鼠;另一部分,則可能會遇到困難,一時難以自拔,而痛苦卻不斷加深,像這第三只饑寒交迫的白鼠。我不想贊美困難和痛苦,但假如同樣面臨一個美好的機遇的話,越是不幸的人,越有可能早些發現它。如果不是陷入饑寒交迫、水深火熱的境地,第三只白鼠也許會和那兩只飽食終日的白鼠一樣,發現不了籃子里的食品。所以,機遇往往是為那些倒霉的人準備的?!?/p>
編輯王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