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新加坡,應該是國人比較熟悉的地方了,去過沒去過的人都可以隨便說上幾句,比如花園城市、美食之都等等。在同學送別的聚會中,我甚至說:“唉,我去的地方就跟中國南方似的,哪叫出國啊!”可如今,我要說,正是在這里,我得到了另一片溫暖、健康的成長天空……
2003年底,我離開工作崗位,來到了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這是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到處綠樹綠地,絢麗的胡姬花叢中常可以看到悠閑行走的白色鷺鷥,用餐時也隨時會飛入小鳥與你共享美食。學生公寓和教學樓散落在校園各處,規劃得井井有條,很多建筑依山而建。有時,同學間互通電話,問到對方在哪里時,多半會說在爬某某山。
學校采用的是英式教育,學期很短,僅三四個月就要考試,再加上英語不是母語,有時遇上新加坡籍老師又有濃重的口音,理解方面就更有難度,因此壓力是很大的。只有課后完整地復習以及擴大閱讀范圍才能保證在最后的考試中順利通過。有些中國同學上課時甚至帶來了錄音機,把老師的每句話都錄下來,回去慢慢琢磨,勤奮程度可想而知。這邊上課不發書,老師會在每節課前發出Notes,這是他們整理好的重點,上課就圍繞這些來展開,如果想得高分或者學得更多,就得根據老師提供的書目,去圖書館借書,然后復印。
平時我們會有作業,在最后的考分中也占比例。因為是碩士課程,所以每項作業都很復雜,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外國學生都很喜歡合作和討論,而中國學生卻大多自己獨立完成,合作精神遠遠不夠;上課的時候中國學生總是坐在一堆,不愛和外國同學交流,越來越缺乏現在越來越強調的“communication skill”。我個人認為這不太好。
我最近的一次報告,就是和幾個外國同學合作完成。整個項目被拆分為幾個獨立的任務,不同的任務由不同的人負責,有的收集資料,有的計算數據,有的組織文字,諸如此類,最后,整個項目完成得高效而準確,每個部分都經過了商討和論證,甚至連細節都挑不出毛病來。這樣的集思廣益當然比獨立作業專業得多,這也就是我以前個人作業總是得不到高分的原因,一個人的閉門造車怎么能比得過團隊合作的成果呢?———我又被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
世界上僅有兩所高校可以無線上網,一所在美國,一所就是南洋理工。學校的整個教育體系由電腦掌控,大小事宜都會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傳遞到學生信箱,包括學校活動、課程安排、考試時間表、專題講座等等,老師只負責講課和學術研究,行政方面的問題一概不管。
進入學校網站中的個人電子文件夾,打開本學期所選的不同課程目錄,所有的相關信息一目了然,包括老師推薦的課外讀物或論文、課程最新的公告和師生交流,以及電子作業的上交系統等等。如果上課時有所遺漏,還可以去下載老師講課的power point文件,實在是既方便又快捷。
這邊的考試很正規,我笑曰:如果拉條紅線,就跟中國高考差不多了。作弊被認為是欺騙行為,懲罰相當嚴重,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會因此而喪失信用度,得不償失;別說考試,即使平時作業被發現有抄襲行為,那也是不可原諒的。
當然,這邊的很多作業都沒有統一的答案,老師喜歡百花齊放,看到另類的解答,學生也就放膽去做,可能十個人就有十個角度、十個結果。因此,根本沒法互相“參考”。只要你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完整地論證,也就是可以把話說圓了,那就是合理的,說不定還可以因為創新而被加分。
這種開放的教育方式與我們固有的理念大相徑庭,使得很多初來的中國學生不知所措。我們被單一答案統治了十來年,突然被放開了韁繩,難免有暈頭轉向之感。對于考試,中國學生大都輕車熟路,可是如果說到創意,受褒賞的卻大都是外國同學。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敢想敢做方面,自己的頭腦遠不如別人開闊和靈活。其實,創新創造這種東西也是需要鍛煉的,我們在國內上學時缺乏培育它們的土壤,出來以后就只能自己從頭來過,雖然辛苦,卻不可少。
平時,校園活動很豐富,各種社團欣欣向榮,每周我們都會收到一封專門通知本周各方面活動的電子郵件,如果有空,便可有選擇地參加。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演奏會,通常請來的演奏團體素質都很高,比如新加坡華樂團之類,而且免費;當紅歌星的校園演唱會也很多,不過排隊領票的大都是本科生,他們也是校園中各個社團活動的主導。
學校的體育設施完備,健身房是每個人都愛去的地方,新加坡人熱愛運動,特別是年輕人,他們愿意把自己的皮膚曬成古銅色,擁有結實的體魄;女孩子大都很瘦,但是那種健康的苗條,很有筋骨。我們這些國內來的學生,以前通常不注重體育鍛煉,來到這邊以后,受他們感染,也會每天去戶外跑跑步、打打球,或者去一下健身房。這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培養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極好的!
新加坡人大多坦白誠實,而且容易感動。這里每年都會舉辦很多大大小小的慈善晚會,按理說很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可我認識的一個新加坡人,每次都會捐款,平時卻是“能省則省”。他們受的教育是西化的,因此會有一份幫助弱小的責任心。這些廣大的愛心在我看來無疑是溫暖溫馨的。
在新加坡的日子繁忙而舒適,我不僅接受著更高程度的教育,了解著更多更廣的信息,更在一系列固有和全新文化的對撞中,充分地融入和提升。在這里,我得到了一種顛覆性的生活態度:溫暖誠實地做人,積極健康地生活,勇于挑戰地競爭。知識這個東西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學到,而向上的人生觀卻不是隨時可以成型的。在這個熱帶的島國上,我的最大收獲莫過于此。
爸爸常說,要做個陽光的人。一直覺得此話有語病,可當我漸漸長大,才發覺這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身體沾滿陽光,心里充滿陽光,其實并非易事。經歷了語言和飲食的不適應,經歷了學習初期的尷尬,在巨大的競爭與壓力面前,我沒有慌亂。我在新加坡的生活氣場中快速地成長著,在這個充滿陽光與綠色的城市里,留下了自己樂觀勇敢的記錄。
現在,我會對爸爸說,放心吧,無論順境逆境,我都不會倒下,在這個沒有四季的國度里,在這個溫暖潮濕的小島上,生命“妝點”不加修飾,而我早已一身陽光……
編輯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