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 檔】
年齡:25
性別:男
生肖:雞
血型:A
身份:盛康世紀CEO
坐騎:銀灰色寶馬
星語:決斷了就不去改變,錯了也不后悔
印象:吃大食堂,穿運動服,抽“中南海”(煙)
創意產業:軟件設計
創意產品:Discuz!
創意獲利:RMB150萬元
創意指數:★★★
19歲以前,他在家中自學,翌年進大學,20歲從學校出走。隨后三年獨居僻室,運用網絡創意,潛心打磨技術。22歲還是窮孩子,23歲作為康盛世紀CEO成了百萬富翁。
這點財富并沒有成為他24歲的負累。是年,他告別孤身,到北京尋找創業伙伴。那一刻起,他從技術天才變身為商人,從偏執狂著陸為管理者。目前,“Dis?鄄cuz!”論壇系統占據了國內BBS大部分市場。
“差等生”的救命稻草
三次紀律處分,15門考試沒過,這是戴志康大學4年的成績單。不過,在得到這些“獎勵”的后三年中,戴志康倒很充實。相反,從2000年秋天到次年夏天的一年級,是最令他窒息的日子。因為一種“幻想”破滅了。
2000年之前,戴志康一直在大慶。外公和父母都是大慶石油學院的老師,由著他使性子,只要不是錯事,就不惜代價支持。他酷愛計算機,家里支持他自學。1996年連續發表了15篇文章,每篇都針對一個計算機問題,幾千塊錢稿費是他第一份收入。那時候天天鉆研到深夜,不由長嘆掙錢真不容易。2000年報考了哈爾濱某大學的通信專業。戴志康想,自己精通計算機,如果再把通信搞熟,畢業后一定是搶手的人才。
那年學校里舉辦創業大賽,戴志康看見的“都是些八股文似的材料”,最后連“一幫純屬為比賽而創業、毫無創業素質的人”都獲了獎,他只能感嘆。戴志康曾要求以自己設計的軟件為憑、申請免修幾門課程,得到的答復卻是要把軟件著作權歸到學校名下。學校拿考多少分、參加多少活動為標準考核學生。在老師眼里,上課不專心的戴志康跟那些天天玩游戲的人沒有區別。戴志康覺得,“像我這樣的人是生存不下去的。”
2001年9月,戴志康搬出了學校,在外面找到一間月租300塊的房子,開始了每天15小時的工作,搗騰自己的想法。這是一段“過街老鼠”般的生活:一間危房、地板踩著嘎吱響,塑料紙代替了樓道里的玻璃窗,哈爾濱冬天的刺骨寒氣天天往里灌。整棟樓最勤快的活物也就一只野貓,常常把半夜回家的他嚇得半死。這三年,曠課、不參加考試、缺席學校大會、“非典”時期不回宿舍,學校沒少給他警告和處分。
但戴志康還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當年蓋茨為操作系統而著迷,戴爾在宿舍里裝配電腦,而戴志康的救命稻草是網絡社區。互聯網是他當時連接外界的惟一通道,社區里有在學校找不到的、遍及天南海北的“聊得來的朋友”,很快“芝麻開門”。
創業成本只有800塊
戴志康一度只抱著一個單純想法:做出好東西證明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到2003年末,一個老板給他30萬年薪。這已經大大超出他當初的設想了,不過戴志康幾乎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他嘗到了給自己打工的甜頭。誰叫互聯網這么神奇呢?
從2001年秋天開始,每個月800塊的花銷持續了好幾年。300塊租房子,200塊吃飯,剩下的就是上網和打電話,再加上自己整天悶頭開發,這是開啟一項事業所需要的全部成本。他想開發一套能自動生成社區的軟件,讓即使不懂技術的人也能管理,在他看來,如果有人在自己設計的社區里聊天和認識朋友,將是一件“特有成就感的事”。軟件設計好了,取一個名字叫“Discuz!”,就掛在網上,免費給人用。
2002年,一個香港人發E-mail給戴志康說:你的軟件挺好,但要進一步定制,你干不干?本來是找香港一家公司做,說好一個月做出來,付5000塊,結果做到一半人都跑了。但戴志康告訴他,一周就能做完,收你2000塊好了。結果第五天就交貨了,香港人覺得挺神奇,一高興就多給了1000塊。2002年秋天,戴志康去郵局取回了香港匯來的3000塊人民幣。這是他第一份打工收入,“立刻存起來,用來生蛋。”
錢來得挺容易!那就把產品再做好一點,從2002年底開始收費!不過,軟件原本免費,現在改成收費,不但沒人買,還招來網上一陣痛罵。
戴志康橫下一條心:“你買、我搞,你不買、我照樣搞,照樣收費。”起初收500塊,沒人買,就改收1000塊,還沒人買,就改成2000塊!
真是稀奇,轉機在2003年7月出現,開始有人零零散散地來買。10月,戴志康推出新版本,加入新的功能和技術,容納能力是對手產品的好幾倍,那些模板體系和數據結構到今天都成了別人學習這種語言的必修技術。結果從此以后,“Discuz!”進入高速軌道,銷售平均每個月增加30%。2003年收入幾萬,2004年幾十萬,2005年幾百萬,刨開飯錢、房租、上網費等,剩下的都是利潤。
2003年戴志康去過一次北京。當時一個朋友出資跟他合伙,朋友的思路是要搞渠道,像傳統軟件那樣鋪貨。可在外面跑了一天又一天,不僅沒有成效,反而在這上面花費很大精力,產品就沒功夫研發了。沒兩個月戴志康就剎了車,又只身回到哈爾濱,從此對口碑營銷矢志不渝。后來在2004年再次到北京擴張,戴志康仍延續專注于產品的思路。直到今天手下有20來號人,非技術人員只有兩個。幾乎沒有推廣,所有客戶都是找上門來。
2005年,“Discuz!”成為社區軟件領域的老大。
創意策源者的個人魅力
戴志康保持著貓一般的機敏。隨便溜一張網頁,只要眼角掃到個陌生的應用,就一定把它弄明白。看什么東西都特別慢,只要眼生,就先把這個東西想明白。去朋友公司,人家怎么跟員工談話,內容和目的是什么,在一旁用心聽,談話效果怎么樣,隔幾天打電話去追著問。這樣活得累,大部分時間都在想別人是怎么想的。但積聚多了,點就連成面,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隨時用到。
蔑視技巧。戴志康不看好的一種方式,就是看起來很聰明卻有話不好好說,非要繞來繞去曲線救國。他說這時常是最傻的做法,因為技巧都沒用,就是讓別人更費力,浪費大家的時間。最原始最簡單的才最有效。戴志康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對不喜歡的做法,他會當面說出來:“我不喜歡。”
決斷。23歲那年,要買輛車的念頭一天早上突然冒出來。第三天,就把車開回了家。24歲打算換輛車,他開著銀灰色的寶馬上路了。后來在海淀置辦了一套大房子,看房子可比看車復雜,可從有這個念想到拿到鑰匙,也不過10天。2005年1月,他第一次把悶在心里、思前想后近半年的決定告訴手下:“我決定產品完全免費,你們討論怎樣執行吧。”
決斷需要威信做后盾。“我比較獨斷和固執,說完了就要執行,所以威信極為重要。新員工,一定要讓他先認同自己。大多員工是搞技術的,要在技術上樹立威信。”戴志康是社區軟件方面的“一流高手”,一旦發現員工有不懂的地方,就馬上從頭到尾講一遍,從不吝嗇把最好的想法、最先進的技術告訴他們。
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人總可以把機器搞定。戴志康說,技術上沒有他搞不定的。難的是與人溝通,如何花更多精力去培養、提高員工。最痛苦的是招人,要大規模擴張,人是第一位的。以前是出不起好價錢,現在是出得起好價錢,找好的人還是要費大量的時間。戴志康現在成天都在招人。從公開招聘渠道里來的都不理想,還得從認識的群體里去淘。“相馬”是個費時費力的活兒,見了十個也不見得碰上一個。
管理和財務上碰到問題隨時解決,去網上搜,或者買書看。什么樣的問題都遇到過,招聘的技巧、賞罰的技巧,怎么開會、樹立威信,怎么建立制度、使制度執行下去。要應付不同性格的人,有些人喜歡激勵,有些喜歡成就感,有些喜歡生活上保障,有些喜歡教給點技能。現在員工也不多,都是經過篩選和磨合過的,有共同價值觀,有天然的凝聚力。
戴志康有時候覺得快累死了,但決不能在員工面前表現出來。他眼里,執著是最重要的創業素質,執著是貫穿始終的原動力。執著可不是為了一個明顯看得到的希望而奮斗,而是“為了一個一直都看不到前途的事情干上三年”。
明年,他26歲,會是一個擁有百人規模公司的掌門……
編輯朱敏